第三十七章 邂逅卓瑪
海北金銀灘草原上建了個星級賓館,裡面用的產品安裝調試已經完畢,明天是驗收的日子,因這裡每年要接待環青海湖國際環湖賽的運動員,各級領導都很重視,絕對不能出問題的,賓館裡面用的所有衛浴產品全是王浩南提供,所以他提前一天就坐上了去往海北的長途班車。
長途車一路在羣山裡蜿蜒盤行,路旁的風景如畫,陽光溫馨恬靜照進車窗,藍天上飄逸着朵朵白雲,伴着微風輕柔掠過,草原上綠草如茵,牛羊成羣。
王浩南閉上眼睛,那天理髮店裡婷婷給他講初來夏城時的場景,像電影一樣又在腦海裡上映了一遍。同在異鄉爲異客,王浩南對婷婷有種同命相憐的感覺。
婷婷的講述,那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講完,看的出來,那段噩夢般的記憶,堵在婷婷心口,一直尋找着傾瀉的機會,而王浩南恰好機緣巧合地充當了聽衆,正如二十年後他對婷婷說過的話,我就是老天爺派來專聽你講故事的那個人。
那晚上王浩南幫她寫完協議,臨走時摸了摸依依不捨的婷婷的臉蛋兒說:“等我,忙完了我來聽你的故事。”
班車停了下來,原來被拉運農作物的拖拉機擋住了,乘客們紛紛下車站在路邊欣賞着4美景,停車的地方剛好處於海北州海晏縣境內,一片4草如茵的大草原,如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現在衆人眼前。
遠遠望去,白白的羊44羣和黑1。的犛牛,像黑白兩色的珍珠灑落在草地上,牧民騎着駿馬悠然地在草原上緩緩而行。遠處山巒起伏,山峰處白雪皚皚。半空中不時有雄鷹掠過,星星點點的帳篷散落在白雲深處……。
這就是著名的金銀灘大草原,當年風流倜儻的王洛賓,就是在這裡愛上了漂亮姑娘卓瑪。
“可是我呢?”王浩南內心還是離不開即將逝去的那段感情,不遠千里躲到了大西北,幻想着能忘掉一切,開始新的生活,沒想到反倒成了孤家寡人。
產品的驗收交工順利完成,甲方很是滿意,幾個供貨商擺酒慶祝,同時也是想拉近和甲方的關係,日後轉款順暢些。
酒足飯飽,大家惜惜相別,送完客人王浩南迴去取外套,路過一間大包房開着門,裡面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一個帥氣的藏族小夥兒,手臂上搭着條潔白的哈達,雙手託着酒盤,唱着藏歌,七八個身穿藏裝的男女,圍成一圈兒隨着歌聲,伴着舞步跳着鍋莊。
王浩南一向對生活在高原上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十分好奇,就站在門口饒有興趣地看了一會兒,正要離開時,突然有個身着藏裝、胸前掛滿珊瑚的女孩兒從背後閃出身:“王哥?你怎麼在這裡?”
“卓瑪?”
“真的是你啊?我還以爲認錯了呢,王哥!進去。”卓瑪不由分說把浩南推進包間。
“我來辦事,剛剛吃完飯,馬上就準備回夏城了。”
“那剛好,等下我們一起回。”卓瑪再沒讓王浩南謙讓。
看見有人進來,那個端酒的小夥子停止了歌聲走了過來:“是阿姐的朋友對吧?”
酒席上首坐着一位長者,也起身伸手相邀道:“尊貴的客人,快快請坐。”
卓瑪在旁邊介紹:“王哥,這是我阿大。”
浩南趕緊上前一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你好,阿卡!我叫王浩南。”
卓瑪的爸爸頭上盤長辮扎着紅繩,身着藏袍,手裡捻着長長的佛珠,一看就是位寧1派紅教信徒。
酒桌上擺滿了藏地美食,糌粑,犛牛酸奶、牛肉、手抓、血腸、阿卡包子和浩南剛纔的飯菜完全是兩種風格。
“王哥,我是扎西,給你敬酒。”剛纔那唱歌的小夥,操着不熟練的漢語,把倒了滿滿三杯青稞酒的酒盤端到了浩南面前。
浩南連忙擺手推辭:“我剛剛喝過,實在喝不下了。”
卓瑪的阿爸微笑地看着他:“到了我們藏家怎麼能不喝酒呢?”
“咿呀……咿喲……喲……呀嗦呦……。”
豈止是悠揚!那綿長拖腔的猶如天籟之音,一個短暫的停頓、片刻的靜默之後,一首藏族酒歌,從站在弟弟身旁的卓瑪口中唱出,旁邊幾個年輕人隨聲附和着。
看着遞過來的青稞美酒,聽着高亢婉轉的天籟之音,感受着藏家待客之熱情,酒未入喉,浩南已經醉了……。
第二天一早酒醒後,浩南和卓瑪一同坐上了回夏城班車,卓瑪告訴他,昨天是個高興的日子,阿大原諒了她,是弟弟扎西出錢,請全家和幾個朋友出來開心一下:“沒想這麼巧,還碰到了你。”
“原諒?你犯啥錯誤了?”
“不說!”卓瑪表情有些怪異。
“愛說不說,我還懶得聽。”
那次在江南食府吃過飯,第二天浩南就去還了傘,之後還去藏吧一起玩過兩次,他們之間已經很熟悉了。
正在說話間,行駛的班車突然停了下來。
原來路邊遇到磕長頭朝拜的一家人,司機主動停了車,跑下去給了些錢,有些乘客也紛紛下車,有給水的也有給錢的。
卓瑪也跑下車給了五塊錢,用藏語還交談了幾句。
回到車上卓瑪藉着剛纔的事情,給浩南講起了她們部落裡也有一家夫婦兩人歷經兩年多時間,從夏城出發到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的故事。
夫妻兩人拉了一架木製人力車,帶上了被褥帳篷,從家裡出發,一路三步一個頭磕往西藏。
他們手上套着兩條長木板,胳膊肘和膝蓋上各綁上兩塊輪胎皮,腰上圍着圍裙,腳上穿的就是過去的那種解放膠鞋。
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口中誦經,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雙臂直伸,膝蓋落地續爾全身匍匐在路上,額頭輕叩大地,循環重複,一絲不苟。
遇到小溪,涉水而過、需要渡船時,先在岸邊目測河的寬度,按照河寬先磕足長度再行過河。
晚間休息於帳篷、小旅店或是借宿於寺院,也有時被人請到家裡休息,不管住在什麼地方,第二天還是從昨日停止之處啓程。
三年之後,兩人回到家鄉。受到當地民衆敬仰膜拜,現在丈夫在當地寺院出家閉關潛心修行,女人勞累成疾,恢復度母原身,迴歸極樂世界,護佑着天下民衆。
如今在當地部落每個人家裡,都虔誠地供奉着她的神像,人們回想着她那仁慈美好的音容,每天向她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