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

“納斯,從今天起,就由你帶一個團隊吧。”美國高鴻的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對王航宣佈了這項任命。

“沒問題。”具備了職場應激反應的王航迅速做出了標準回答,在他意識到這是來自美國人的認可之前。

28歲的王航,是嘉穀國際化團隊成員中最年輕的一位。“納斯”,是他的英文名。

王航出生於東北一個農民家庭,五年前畢業於一家中專,說起來,他的學歷在嘉穀中沒有任何突出之處。

但是,加入嘉穀並從基層幹起的王航,第一年就展現了非凡的外語天賦以及管理能力,自此得到了嘉穀的重點培養。

他在嘉穀開拓俄遠東大豆生產基地時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嘉穀的,在俄遠東做了一年多的基層幹部之後,被調到總部進行培訓進修,此後先後經歷了對澳洲糖企的併購、對巴西糖廠的整合,差不多輪了一圈以後,再次進修,被挑選來到美國輔助整合高鴻公司。

在嘉穀集團,基層幹部的水平都是遠高於一般農企的,甚至能達到其他農企中層幹部的水平。

這一方面是因爲嘉穀基層工作的經驗性強,有利於基層人員的積累和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嘉穀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它極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花板,在晉升機制暢通的情況下,這些優秀的基層幹部會以很快的速度晉升,並拿到與才華和努力相適應的薪酬待遇。

特別是拿到股權激勵的優秀員工,即使依然留在基層位置,每年拿到的紅利也比普通的管理層還要多。如此一來,基層的完整性也能夠得到保證,基層幹部也不會盲目追求晉升管理層。

畢竟,後者的上升空間雖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卻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適應,不僅難以晉升,反而有可能從“股權激勵清單”上落下來,對嘉穀員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單,至少是三倍以上的收入差距,這對於大多數工作只是爲了賺錢的人來說,再重要不過了。

就履歷和貢獻而言,28歲的王航無可挑剔。他既獲得了集團的股權激勵,又充滿了進取心。也是依靠着履歷和進取心,他才能得到整個嘉穀體系最重要的培訓機會,若無意外,以後嘉穀的跨國經營團隊,都會有他的身影。

千載難逢的機會,王航又哪裡會在乎辛苦不辛苦?

嘉穀很多幹部都是農家子弟,但能通過基層鍛鍊、內部雙選會被特意挑選出來,獲得名牌大學出身的學生都無法擁有的晉升與進修機會,絕對不多。

這讓王航充滿了幹勁。到達美國後,他就成爲了嘉穀國際化團隊有名的“拼命三郎”。

他起早摸黑,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摸透了從穀倉地帶到港口的流通機制和從業者的經營情況,以及美國糧食流通的機制。

從到達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二天開始,王航就開始遊走在中西部各州瞭解情況,一方面不斷與有名的經紀人接觸,逐漸成爲朋友的同時也逐漸掌握美國糧食市場的競爭體系;另一方面,他驅車到各州廣闊的田地間,直接聽取農民的意見。甚至有時一直跟在滿載糧食的大卡車後面,認識了所有隸屬與高鴻的系列糧倉。

即使是在努力得過分的嘉穀國際化團隊中,王航此舉也堪稱瘋狂。

要知道,在遭遇超級乾旱的美國中西部,室外溫度有時能上升到40℃,一週下來,人都能被曬掉了一層皮。當一個月後,王航到高鴻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的辦公室來彙報工作時,塞爾西差點就被他黝黑的皮膚亮瞎了眼。

等了解到王航的工作強度後,塞爾西一個勁地慶幸:“上帝保佑,幸好納斯你沒有猝死……”然後強烈要求王航壓縮工作時間。

這時候,就體現出中美文化的差異了,或者說,對於勞動權益的高度關注,纔是中美員工之間真正的差異。

在美國,打點上下班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糧食貿易這一行又不太一樣,譬如在糧食豐收的季節,所有人員都會陷入一片忙碌,自然也無法做到準點上下班了。不過這是行業特性,倒也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而且工作的時間長,忙碌過後休息的時間也長。

但如果不是在忙碌的季節,特別是在天氣如此難熬的情況下,哪怕保持王航一半的強度工作……

塞爾西捫心自問,年輕時期的自己,能做得到嗎?

答案:我做不到!

這種天氣下,不要求延長休息時間都算敬業了,還自動加班加點?真當自己是牲口嗎?

再看看嘉穀國際化團隊中,其他人雖然沒有王航這般瘋狂,但同樣是沉迷工作無法自拔,塞爾西就用極爲複雜的語氣問王航:“中國人,都是這麼工作的嗎?”

雖然這符合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人的一個印象——天性勤勞。

中國“世界製造工廠”的名號不是白來的。製造業是最能體現工人“勤奮與否”的產業,追求更高效率、更統一質量、更低成本的製造業,最適合的管理方式就是軍事化,把人異化成工業流水線上的機器,像一個月休息兩次、幾年回家一次、強迫性加班、集體化生活……簡直是信手拈來。

但嘉穀這幫“牲口”的勤奮程度,未免太嚇人了。塞爾西其實更想問的,就是嘉穀的員工,都是這麼工作的嗎?

如果是的話,塞爾西都考慮要不要辭職了。給再多的錢,他也受不了這種工作強度啊。

王航倒是笑了。

哪有這麼可怕?

首先,中國人也並非天性勤勞的。

剛剛改革開放時,一些應邀來華的國外專家對中國國營企業工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懶惰,一個人能完成的工作要三個人幹;不管任務有多急,午睡時間雷打不動……

只不過,經過三十多年來的改造,中國的所有產業都幾乎是被製造業“改造”了——飯店的服務員要做廣播操,白領要參加拓展洗腦,互聯網公司還有首席價值官……無論是華爲比亞迪,還是BAT,所有企業都是按製造業進行管理,核心都是“更高的效率、更統一的質量、更低的成本”。

另一方面,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特別是從90後進入職場開始,也跟美國年輕人一樣,對這套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了。他們簡單地追求“996”,做不到的企業就是資本家的剝削……

“嘉穀尊重員工的個性,也從不強求員工加班加點。但是,嘉穀的制度是公平的,願意付出更多的員工,自然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王航解釋道。

簡單來說就是隻要肯往死裡幹,錢會有的,向上的機會也會有的——事實上,能做到這一步的嘉穀,已經是“最佳僱主”了。

在嘉穀中,他從來就不是天分最好的員工;而他能爬到今天這一步,靠的就是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跟他一樣的還有駐紮在沙漠開荒的魏明,幾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嘉穀體系內晉升。可以說,嘉穀的制度也正是爲這些人所準備的。

塞爾西還是不能理解這些彷彿渾身上下都充盈着無窮能量的中國人,但是,正如所以的老闆都喜歡積極的員工一樣,他還是被王航的工作態度折服了。

很自然的,王航成爲了第一個在高鴻被授予重任的嘉穀人。

他將帶領一個小組,到伊利諾伊州與大豆農場主確定新的訂單並建立新的業務聯繫——今年美國大旱,糧食產量大跌,各大糧商對於糧源的競爭加劇。

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融合的標誌呢?

並不是兩家公司的制度完全趨同才叫融合,只要雙方能在理念上達成共識,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融合了。

“公平”顯然是一個很好的點。起碼,美國並非是歐洲那些養懶漢的福利國家不是?美國夢的核心,不就是“只要有平等的機會,努力就能過上好生活”嗎?

自然而然的,王航的表現,也進入了齊政的眼簾。

按照他的進步幅度以及進取心,齊政看好他能成爲嘉穀國際化團隊的核心人物,以嘉穀的海外戰略來看,他無疑是未來嘉穀巨頭的重要候選人。

因此,齊政也親自加入了王航的團隊,以近距離觀察他的表現。

在廣告宣傳中出現的美國農民,帶着牛仔帽,碩大的個頭,坐在更碩大的拖拉機裡,單手扶着方向盤,對着鏡頭露出爽朗的笑容。

但今年的美國農民笑不出來了。

一路上,他們能看到因過分乾熱而無法進行收穫的枯萎的大豆田;能看到長得又矮又小,既長不出玉米穗,葉子也枯黃的玉米地;能看到一塊塊褐色的幾十英畝的草場甚至都養不活一頭牛的牧場……

“超級乾旱”的威力暴露無遺。

王航不知道其中也有身邊老闆的功勞,他只是冷靜地分析道:“對於美國豆農來說,一年的乾旱還不可怕,因爲有保險賠付,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他們最怕的,是連年的乾旱,或者連年的大豐收。”

“前者我可以理解,但後者是爲什麼?”

“哦,我說的大豐收,是全球大豆的連年大豐收。因爲這樣一來,大豆價格可能會跌破豆農種植成本線。對於豆農而言,跌破種植成本線就意味着破產。畢竟,按照美國大豆種植環節,大部分農民會先通過貸款購買種子、肥料,再通過收成出售獲得收入來償還貸款……”王航頓了頓,微微一笑:“我覺得這是個機會。”

王航很快就讓齊政見識到了他全面的能力。

首先,他是根據高鴻在伊利諾伊州的運輸線路以及運力最高效的安排,來選定合作的農場範圍。

內陸運輸和海洋運輸是大豆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這兩個環節,絕大部分都是由國際大糧商控制,當事實上的“壟斷”形成後,順者昌逆者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大豆收購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大糧商們不約而同地壓縮小型糧商們的生存空間。高鴻也是其中的一員。

對於不在四大糧商合作體系內的農場主,王航開出了可以長期爲他們提供倉儲服務的條件——今年這樣的減收情況,自然不會有倉儲的壓力。但是如果是連年豐收季,這些農場主最容易面臨銷路不暢、大豆又無倉可儲的窘境。

大豆不同於玉米,極易受潮,不易保存。如保存不當,便會很快腐爛。而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不在四大糧商合作體系內的農場主,最容易成爲“炮灰”。“人無近憂必有遠慮”的道理,美國人其實也能懂。

王航敢開出這樣的條件,自然也是因爲高鴻被嘉穀收購後,大豆的銷售渠道變廣了,能“空出”部分倉儲對外服務。但這種條件,是自己沒有糧倉的小糧商們難以承受的。

最後,齊政還發現,王航尋求合作的農場主,多是年輕的農場主。

“我畢竟是外國人面孔,而且年紀也不大,與更能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更有話題。”對此,王航輕描淡寫道。

但齊政知道,這是建立在他此前一個月與經紀人的接觸,與農場主的接觸,從而掌握了美國糧食市場競爭體系的基礎上的。

還是那句話,你所看到的成功背後,不知道是人家付出了多少汗水。

等到王航以一己之力爲高鴻新增了400萬噸的大豆收購訂單,讓高鴻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都忍不住向高鴻CEO舉薦的時候,齊政也已經將王航這個人記住了。

現如今,大學生加入嘉穀當農民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情況了。嘉穀在行業的地位,不會讓大學生有任何從“殿堂”墜入“泥濘”的感覺;嘉穀給出的豐厚待遇,也最多讓人們對大學生當農民,只有一句“年輕人居然不向往繁華熱鬧”的感慨,而產生不了“腳踏泥濘,仰望星空”的讚賞。

不過,當“農民”能當到王航這種程度,即使是齊政,也是要稀罕的。如果再考慮到他平凡無奇的出身,平凡無奇的教育背景,就更覺難得!

嘉穀創立的第二個十年即將開啓,在這個時間節點,嘉穀體系內的一些老管理層,即將退位;而以王航、魏明爲首的“新星們”,正在冉冉升起,爲嘉穀這艘鉅艦的乘風破浪提供新的動力!

……

今天木有了~~~

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95章 運氣嗎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256章 人禍怪天災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710章 酸味(1/2)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636章 契機(1/3)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46章 二階靈陣(求收藏!)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636章 契機(1/3)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
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28章 出油!出油!(上)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95章 運氣嗎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256章 人禍怪天災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710章 酸味(1/2)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636章 契機(1/3)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515章 全線飄紅的業績(2/2)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587章 從農家子到跨國經營新星(4000字)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384章 去他丫的養豬夢(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501章 糧商“種”能源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96章 蟲害來襲(2/4)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46章 二階靈陣(求收藏!)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197章 聯合殺蟲,滅子絕孫(3/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636章 契機(1/3)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