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

“嘉穀其實可以成立產業基金,助推實現產業擴張的目標。”

這與齊政設想的很不同,他坐直了身子,問:“成立產業基金?你說說看。”

馬定文同樣坐直了身子,正容道:“在回國之後,我就做了一些研究。長期以來,很多投資者不看好農業,一是與其本身‘靠天吃飯’的行業屬性相關,產業鏈不可控因素過多,導致投資風險較大;另外則由於農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動輒需要上百億的資金投入,但投入產出比往往很小,甚至只有極少數項目才能賺到錢。”

“基於這兩大原因,大多投資者面對農業投資時,最常有的動作便是望而卻步。”

頓了頓,他語氣一變,再道:“但我找到金融界的朋友探討時,發現無論是銀行,還是一些PE/VC投資機構,其實也渴望做一些農業投資上的突破。畢竟,農業是從1到10的過程,投資週期是長,但是安全、穩定,適合作爲資產配置組合中的中長期低風險投資。尤其是在當前的投資形勢下。”

齊政這下來了興趣,催促道:“你繼續說。”

馬定文邊想邊沉聲道:“這些年來,房地產、股市等金融市場的過度繁榮,導致了太多的資金投入到這兩個領域,更多的實體經濟被‘擠出’。我相信,金融行業‘脫虛向實’,將是國家監管的重點。”

齊政頷首。

什麼?你說房地產不屬於金融行業?

呵呵,時至今日,再天真的國人,都不會覺得房子只是房子了。它不但是一種商品,而且還是一種具有強大投資屬性的商品。

政治經濟學的觀點是,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的功能在於增值。說白了,投資就是爲了獲得利潤或者利息。

像其他發達國家,有錢之後都會把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資金再次投進製造業或者生意中去,而國內呢,有錢之後的第一個選擇,往往是買房囤積。

畢竟,辛辛苦苦幹幾年製造業,還不如買套房子賺的多——製造業尚如此,更不說種田了。

我們的國家發展起來了,市場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了,如果沒有更多的渠道來引流資金,那必然是“水漫河堤,泡沫四起”,再怎麼調控房價調控金融市場都是治標不治本。

而在馬定文看來,今天的嘉穀,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投資渠道了。

“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效率的提升固然能帶來量的增長,但新品種帶來的附加值提升,無疑能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馬定文敬佩道:“我研究過嘉穀,發現嘉穀極爲擅長通過新品種的培育,來提升農業的效率和效益。紅豆杉新品種的出現,更是證實了這一看法。”

齊政輕咳一聲,然後……笑納了這一說法。

馬定文沒有注意到齊政的不自然。這時候,他是分外地佩服以齊政爲首的嘉穀管理層。

縱觀嘉穀的發展歷程,恰好也是國內房價的騰飛階段。多少上市公司賺錢了,都忍不住去買房了,或者轉型去做地產了。

但嘉穀沒有。它樹立了以農業爲主業的目標後,從未動搖。如果不是持續不斷地將資金投入到研發中,嘉穀哪來層出不窮的作物新品種?

這種堅持是無與倫比的。

工業是能產生影響力的產業,農業也可以,囤積土地和房子卻不行。

開發了幾千萬畝耕地的嘉穀集團,是中國農業界的明珠。如果是囤積了幾千萬畝土地的嘉穀集團,絕對會變成衆矢之。

“我知道,嘉穀集團將產業鏈的主要相關主體,比如合作社、銀行和銷售商等連接在一起,構建了一個產業鏈閉環,使得資金在產業鏈‘體內循環’。”馬定文目光炯炯,擺手道:“但這個‘循環’主要還是內生資本,遠遠滿足不了嘉穀體系的資金需求,對吧?”

齊政眼中流露出一絲驚喜,再次頷首:“對,嘉穀缺錢!”

其實,具體到某個項目上來看,嘉穀是不缺錢的。但如果是放大到農業領域,缺錢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億也好幾個億也好,很多時候,對農業領域來說真的不是錢。

馬定文彷彿得到了鼓勵,更加穩重地說道:“企業解決缺錢或藉助資本的途徑嘛,無外乎貸款、以股融資和成立產業基金。前兩者採取的策略是‘小向大’,因此小的一方需要有強大軟實力,譬如是否符合發展趨勢、是否盈利、是否擁有潛力……”

“當然,嘉穀的軟實力不俗。但硬實力也更加出衆呀!爲什麼不更加開放,藉助涉農產業基金,吸納更多的資本流入農業產業,把自己的盤子做得更大,也讓投資者獲得穩定收益呢?”

“就以紅豆杉新品種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農業投資項目。有嘉穀的技術和銷售渠道作爲依託,哪怕給投資者的收益率不高,但穩定增值問題不大。別說60億了,就是要撬動100億,也有的是資本買賬。”

齊政不言語,手指無意識地敲着桌面。

他明白馬定文的意思了。就是成立一個產業基金,但不是以企業股權作爲投資標的,而是以農業項目作爲投資標的。

雖然不會有爆發式的增值,但也不是所有的資本都追求爆發式增值呀。作爲一種中長期低風險投資,有嘉穀集團作爲擔保,相信還是有不少資本會心動的。

而只要讓投資人看到資本穩定增值,有興趣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樣嘉穀吸引流入農業產業的資金也會越來越多。

最關鍵是,募集社會資本去玩資本遊戲,國家肯定是不會鼓勵的;但募集社會資本去把一個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做好,國家肯定是舉雙手支持的。

經濟的發展從來都是以生產力的提升爲基礎的。讓更多的真金白銀“上山下鄉”,轉化爲能產紫杉醇的紅豆杉,能產生物柴油的麻瘋樹……而非更貴的水泥更高的房價,難道不香嗎?

齊政承認,馬定文的建議確實給了自己一個啓發。

像紅豆杉這種回報週期長,但能妥妥地實現穩定增值的產業,其實是不用花自己的錢來發展的。此前,不管是齊政,還是其他嘉穀高層,都被高效益桎梏了開放的心態。

還是旁觀者清啊!齊政點點馬定文,笑道:“這樣看來,讓你只負責林業業務,是大材小用了啊!”

……

睡了大半天,懶洋洋,嗯,今天就這樣吧~~~

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615章 “豆”爭(下)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636章 契機(1/3)第518章 與虎謀皮能有什麼好結果(2/2)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426章 和嘉穀做生意(3/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46章 要上市?(2/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636章 契機(1/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58章 情懷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10章 酸味(1/2)第695章 時代不一樣了(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228章 我建平臺你發揮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
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602章 服氣的國營農場(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615章 “豆”爭(下)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121章 老夫辦不到啊(3/3)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懷的農業第636章 契機(1/3)第518章 與虎謀皮能有什麼好結果(2/2)第45章 食品佈局(求收藏!)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426章 和嘉穀做生意(3/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46章 要上市?(2/2)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636章 契機(1/3)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57章 兵強馬壯(求收藏!)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58章 情懷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49章 正義不會缺席(2/2)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10章 酸味(1/2)第695章 時代不一樣了(2/2)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228章 我建平臺你發揮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