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

對於張司長說的讓部委年輕人到嘉穀上一堂最新農業科技課的建議,齊政還真有些動心了。

他不斷鞏固嘉穀光環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奠定嘉穀的地位嗎?

以國內的政治結構來說,這些部委的年輕人,幾乎已經站到了最內環的跑道上,一旦機會得當,指不定就有可能宣麻拜相。

對這樣一羣天之驕子來說,對於現實的世界問題,他們都有着自己的思考,要他們集體佩服某個東西是非常困難的。

但不要以爲他們的認知就是最先進最前沿的。就齊政所知,部委裡的不少人,對農業高科技的印象還固定在大型機械化上。

沒有親眼看到,是真的很難理解農業科技前沿已經進化到什麼何等程度。

齊政也並不指望通過一兩次的接觸,就讓他們集體看重嘉穀,但通過這種方式刷刷存在感,給他們一個較爲明晰的嘉穀形象,怎麼說也是值得的。

於是,齊政爽快應下了張司長提的想法。

當然,這還要等張司長回去後再安排,眼下他還要繼續豫省小麥產業化的調研。

不過,後面齊政就不隨行了。

他施施然回到總部,叫來了嘉穀實驗室的大佬陳建章。

齊政首先跟他說了農業部打算與嘉穀合作建設“全國優質專用農作物生產分佈電子地圖”的安排:“……按張司長的說法,先完善優質小麥的信息,就從豫省開始。大體就參考我們集團的專用稻麥種植地圖,以解決生產側和加工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陳建章倒是無所謂:“技術上是小事,只是開展聯繫檢測小麥品質、查看優質專用小麥收穫、給小麥測產等小麥普查登記統計工作麻煩了點。”

不用齊政多解釋,陳建章就明白了其中的好處了。不說別的,單單是能填滿嘉穀數據庫的各地專用農作物的面積、品種、訂單對接等這些信息,就值回票價了。

他只是警惕地強調了一點:“先說好了啊,這部分投入不能算在實驗室的經費裡。”

齊政啞然失笑:“行了行了,看你這摳樣,我會讓老王專門撥付一筆資金的。”

三言兩語交待了這件事,齊政又提起了農業部會派人前來“開開眼界”的打算。

陳建章笑了起來:“這還不簡單?帶他們到我們試驗的生態無人農場中去,想要看到的農業黑科技都有,精準農業、生物防控、綠色循環農業、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保證讓他們像是在看好萊塢科幻大片……”

就運用高科技推動農業的整體發展而言,國內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大型自動化農機的普遍應用和從業者對高科技的接受能力。但在最前沿的試驗中,國內農業是不甘示弱的。

陳建章說的生態無人農場,是嘉穀實驗室與國內幾大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也是各種不成熟的行業最前沿科技的試驗場。

進入農場,可見一臺臺形態各異的農機在田間或是伸展雙臂,或是扭動腰肢,或是行走自如。不僅駕駛艙內無人,周圍也不見人影,如同在上演“科幻秀”,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足以顛覆對農業的固有印象。

當然,未來很美好,但就目前技術水準來看,大量農業“黑科技”還要繼續提高投入產出比的實際應用。因爲人可以根據不同環境立馬調整,機器則不然,數據積累需要更長時間。

說到這一點,陳建章順勢彙報了另一個相關的安排:“農大等13所國內高校已經回覆了我,同意聯合舉辦‘嘉穀農研科技大賽’,明年正式舉辦第一屆。”

齊政有些好奇道:“這就商議好了?”

陳建章吐槽道:“經費都由我們出了,這種既得名又得利的好事,他們大概喝多了纔會拒絕。”

兩人說的“嘉穀農研科技大賽”,是嘉穀謀劃的一個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沉的最新探索。

大賽的調子很高——邀請全球的青年農業科學家和頂尖新農人分別組隊,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或精湛的園藝技術切磋與交流,探索出一條將國際最前沿的數字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有效結合的路子,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並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

但事實上,齊政只是希望能發揮涉農高校的人才儲備優勢,又有效利用嘉穀的市場號召力,能喚起更多年輕人才對農業的興趣——當農業不再是“看天吃飯”的粗放農業,而是“知天而作”的高科技農業,成爲“新型農民”一點也不low。

參加比賽的選手,甭管是不是獲得最後的勝利,只要表現出色,就有機會收到嘉穀實驗室的邀請;如果不願意加入嘉穀,嘉穀也會爲他們提供科研指導或經費支持。對於高校的大學生而言,這是加入門檻漸高的嘉穀集團的一條終南捷徑。

當然,創新,從來就並非易事。

而一個人、一個企業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越遠,所要付出的代價,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可能就越大。

陳建章瞅着齊政心情不錯,見機就遞上了一份文件:“boss,這是我們實驗室明年的開支預算,給你過目一下。”

齊政恍然,又是新的一年降至,對實驗室來說,伸手要錢的時機又到了。

因爲今年推廣了好幾個重點新型作物,齊政對實驗室的表現還是很認可的,微笑着接過陳建章的預算。

低頭一看,只見金額欄的最後,有紅色的手寫數字:400億元!

齊政臉上的笑容一滯。

他眨眨眼,再去看後面的數字,然後默默的數了三遍的“0”:

¥40,000,000,000。

非常漂亮的手寫數字,長長的一串,怎麼看都是那麼醒目。

但是,“400億”這個數字,讓齊政只想把手上的報告扔出去。

事實上,往年的嘉穀實驗室,申請過更大筆的經費,但那是分幾年投入的。這份坑爹的報告上,卻明明白白寫着“2015年的經費申請”。

就是齊政,大腦也宕機了那麼一下。

“你給老王看過了?”

陳建章一臉無害道:“還沒,這不是尊重您大老闆的權威嗎?”

“哦?我看你是瞅着我好欺負。”齊政已經回過味來了,語氣不善。

一年400億的科研經費投入,在當下是什麼水平?

齊政知道的是,華爲今年的研發投入大概就是400億元出頭,而明年貌似是暴增的一年,幾乎暴增了50%。

但農業領域與信息科技領域能一樣嗎?

國家沒有專門的農業科技投入統計數據,那就橫向對比好了。

國內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中,有18%的企業研發投入高於平均值,但這部分平均規模以上企業的科研投入均值也不過爲1億多元。而在嘉穀以外,新希望的科技研發投入達到20億元,已經是全國科研投入第二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了。

齊政好想揪着陳建章這廝問一句,是什麼讓你飄成這樣了,一年申請了是人家二十倍的科研經費?

何況這老狐狸絕對是心知肚明,要是先拿着這份預算到大總管王昱業那裡,怕不是真的會被“扔”出來,就打着先說服齊政的主意了。

陳建章也看出齊政想打人了,咳嗽一聲,道:“boss,這真不是我獅子大開口……”

“是啊,你哪是獅子啊,你分明就是饕餮。”齊政似笑非笑的。

實驗室大佬只當沒聽見,呵呵笑道:“如果只是我們實驗室的開支,肯定不會這麼大額,這不是多了兩份支出嗎?”

“首先是與易拼的數字農業合作……”

易拼電商平臺融資是很順利,但無論融資再多,在這一兩年內都要補貼給消費者,獲取用戶,同時鼓勵用戶多在農業上花錢,多爲優質農產品付費。

而在技術支持上,仗着嘉穀是它的第一大機構股東,幾乎是將其外包給了嘉穀實驗室。

如果拿一套組合拳形容,大概是這樣的:嘉穀農業等一線子公司在種植端幫助提供生產標準;嘉穀實驗室對農業產業全鏈路進行數字化升級;易拼電商平臺利用大數據,爲農戶提供流量支持,搭建銷售通路,擦亮一個個農產品品牌。

因爲聚合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原本也是嘉穀體系的升級重點,這份支出陳建章咬咬牙也就認了。

“當然,這還是小頭。真正增加的開支大頭,是我們的全國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陳建章直截了當的給出了答案。

齊政愣了一下。

這麼一說,他也想起來了。

經過嘉穀聯合一衆農業科研機構、農業專家持續近兩年的推動,國家農業戰略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在今年被正式寫入了“一號文件”,這也意味着,國家將大幅增加農業科研經費。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增加的經費基本不會落到嘉穀頭上,但嘉穀是隱性受益的——很大一部分增加經費投入的科研方向,直接與嘉穀的業務相關。而關鍵共性核心技術的突破,會讓整個行業受益匪淺。有句話怎麼說來着?前端技術進步的一小步,可能會解決行業的衆多難題。

而另一個結果就是,爲了更好的共享科研成果,嘉穀也少不得要參與部分投入。

前面所說的那套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聯合研究的AI農業系統,就是出自這樣的背景。

“……像這套系統,要想從現在的旱田覆蓋到水田以及設施農業等應用場景,真正將成本降下來,就要繼續投入自主研發的芯片、傳感器等產品。你知道的,我們實驗室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不是背靠中科院微電子學院,即使是有錢也買不到。”陳建章激動的表示道。

“國外一流的農業生產公司,已經建立了草莓、西紅柿、穀物等AI生產模型,理想狀態下,生產者只需要選擇提高產量/提高品質,系統便會給出生長環境調節的建議,甚至是自動化操作調控。”他唏噓道:“問題在於,這套國外的系統無法適應國內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且國外也很難開放這套技術模型及API接口給國內。即便採購回來了這套軟件,也是‘只有大腦,沒有腦細胞’。”

他像是要用排山倒海的氣勢一舉說服齊政,完全不留插話的空隙:“國家科研投入增加了,在作物關鍵基因挖掘、農業新材料、農情信息智能獲取等領域也啓動了不少重大項目攻關,我好不容易纔篩選出了一批靠譜的科研項目,都是我們實驗室投入很薄弱的環節,現在不追加投入的話,後面想加都加不進去……”

齊政揉揉額頭,只覺科幻的農業一點都不香了。

陳建章說的有道理不?

很有道理。

技術突破都是靠砸錢砸出來的。

嘉穀實驗室在數字農業的底層研發方面,並沒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種等領域上的強勢。

老實說,嘉穀能落實農業科研聯合攻關計劃,一來是嘉穀的強勢市場地位,畢竟你的成果再先進,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快速轉化,那也是白研究了。

第二個原因就更簡單了,那就是老生常談的鈔能力——嘉穀能出得起錢。

如果說,天底下什麼人最能花錢?

那一定是科學家。

不要說400億了,即使是上千億元人民幣,手指縫稍微寬一點,都不夠一間世界級的實驗室一年花銷。

誰不想用更好的試劑和設備呀,無非是買不起罷了。

能幫忙轉化推廣研究成果的狗大戶,那都是科研機構的最愛。

但那是400億啊,不是400塊啊。

嘉穀如果把400億用來投資,起碼能換回實實在在的資產,但如果投給實驗室,你問問陳建章敢說有實實在在的回報不?

更坑爹的是,以科研的延續性,這經費上去了,後面想降下來都難——你總不能想着投一年就出成果了吧。

至於多久能出成果?這是一個未知數。

這麼一想,心臟都忍不住抽搐起來。

看着“眼巴巴”的實驗室大佬,齊政揮揮手:“去去去,預算表留下,你滾犢子。我要看一下集團的財務,再給你答覆。”

看了這“敗家”的開支,齊政決定要用集團的收入數據好好“洗洗眼”再說。

……

這個月就這樣了,剛好12萬字,比上個月稍好。不過肯定了一點,爆發是不可能的了,起碼這本書是不可能了,就介吧,大家晚安~~~

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6章 畢業回鄉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615章 “豆”爭(下)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9章 嘉穀公司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631章 顫抖吧(2/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467章 奠基的年份(1/2)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710章 酸味(1/2)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
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6章 畢業回鄉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254章 要做幾十年的基業第673章 “鐵桿莊稼”(2/2)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262章 將種豬做成白菜價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615章 “豆”爭(下)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721章 滿滿溢出的影響力(二合一)第358章 相信女兒的眼光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16章 梅花鹿與馴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62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下)第9章 嘉穀公司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65章 以碧海藍天爲證(3/5)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499章 人品爆發(3/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631章 顫抖吧(2/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167章 爲何這麼吊(2/4)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467章 奠基的年份(1/2)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23章 休斯敦(週末求支持!)第710章 酸味(1/2)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