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

ps:今天論文正式開題,只有一章,大家用推薦票助我好運一次通過吧。o(∩_∩)o~

“寡人十六歲時,已經捐甲率軍在魯泗與羣盜作戰,與齊人角力了。你已行冠,必須見一見血,親手殺死叛族之人,樹立樂氏家主威望!”

想着趙無恤的叮囑,樂茷努力止住自己的顫抖,接過家司馬陳定國手裡的利劍,站到了被五花大綁的皇瑗面前……

“不錯,我已成年,是宋國真正的執政,不再是孺子……”

皇瑗的甲冑上滿是泥土,花白的髮髻上還沾着草葉,沒了平日裡卿士的威儀。

但是皇瑗依舊僵硬地擡起頭,凝視着樂茷的眼睛。

“茷,是你。”看清楚來者後,他咧開嘴笑了。

“大司寇……”樂茷不敢正視皇瑗,樂氏與皇氏同屬於宋戴公之後,他們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兩百年前。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皇瑗似是有很多話想對樂茷說,他嘆了口氣道:“宋戴公的血脈不止流在你身上,也流在我身上。樂氏與皇氏,是血肉難分的親族,一直關係密切。我年輕時跟在你祖父身邊學詩、書和頌,也同汝父親一同在內戰裡與樂大心、五公子爲敵。汝父病危,還將汝託付給了我。”皇瑗一聲長嘆:”老夫最沒想到的是,今日會死在你的手裡。”

樂茷無言以對,他小時候也多次去皇氏府邸拜見過這位長輩,算起來還得叫皇瑗一聲伯父呢。猶豫的時候,他回頭看了看,趙侯正對他鼓勵地點了點頭。比起皇瑗口中的血脈之親,樂茷還是覺得趙氏更像自家親戚,兩百多年了,皇氏和樂氏的血緣已經淡得跟水一樣,反倒是趙侯夫人樂靈子,纔是自己的親姑母,而且在樂氏危難時能伸出援手。親自去勃然興起的趙國走了一趟郈,樂茷更下定了要好好追隨趙侯的決心。

於是他收起了那一點對皇瑗的愧疚,故作惱怒地說道:“大司寇既然明知皇氏與樂氏是親族,爲何還要謀害我父,想要奪取樂氏的執政之位!最後還叛離了商丘!縱然你我是宗親,也救不了你的命!我今日,就要學石蠟的大義滅親!”

皇瑗見樂茷如此天真,不由大笑起來:“說得好,大義滅親,老朽進攻樂氏又何嘗不是大義滅親?符合禮法的宋國國君如同傀儡,南子卻竊取了權柄,大興巫教,更與趙無恤生下孽種,妄圖取代國君,顛覆子姓社稷。老朽身爲宋國公族,豈能坐視不理?如今吾等戰敗了,忠臣反而被誣陷爲叛賊。茷,睜開你的眼,好好看看,究竟誰纔是國之大奸?”

樂茷雖然年輕,但也知道有的事情裝糊塗比較好,何況與他的祖父父親不同,在他成長的年代裡,宋國已經不再是“事其君”的傳統國度了,他被教導除了要忠於樂氏自己外,只需要謹遵趙國的姑母和姑父吩咐即可……

忠君?那個毫無氣度的宋公糾,就算是幼弱的樂茷,也生不出朝拜的心思。

當然,他對南子和那所謂的“玄子”子商,也沒有一點崇敬之感,反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警惕……

這不是細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樂茷聽到身後的家司馬在咳嗽催促他,若再不動手,只怕姑父會等得不耐煩吧。

他不由分說,讓人將皇瑗按在一根樹樁上,對他輕聲說道:“大司寇,你死之後,我會以卿士之禮葬之,並善待皇氏一族……”

雖然身爲卿大夫本不應受刑,但從公子陽生被腰斬開始,這世道早就變了,宋國的貴族羣體自這場大亂以後也幾乎全滅。皇瑗起碼保留了一個卿士的尊嚴,他沒有反抗,也沒有畏懼,將頭放在樹樁上,側着臉看樂茷舉起了沉重的鐵劍。

“大司寇可還有什麼話要說?”

“我戴族原本枝繁葉茂,現如今卻只剩下樂氏一支獨存,如今宋道凌遲,天下動盪,汝要當心南子,當心趙國,休要讓戴族亡了!”

“小子謹記長者之言!”

皇瑗閉上了眼:“沒了,給我一個痛快罷……”

事到臨頭,樂茷不再顫抖,他回憶着家司馬教他的武藝,雙手舉起鐵劍,一劍揮下,沉重而精確,一擊致命,沒有讓皇瑗受苦。

但或許是皇瑗的骨頭太硬,他連斬了三次纔將頭顱與軀體分開,此時,死人和活人都渾身浴血。樂茷厭惡地甩開劍,提着皇瑗的首級,無言地走到趙無恤前,下拜道:“姑父,皇瑗已授首!”

“好侄兒。”

趙無恤滿意地點了點頭,將樂茷親手扶起,他依然在顫抖,今天的事情他別無選擇,但從現在開始,他便從一個童子成了冠者,成了卿士,成了可以託付重任的人。

當年的趙無恤,何嘗不是從樂祁的屍體裡品味到了這時代的殘酷呢?

……

皇瑗的首級將被傳遞迴彭城,去威脅那裡負隅頑抗的死硬分子投降,他的屍身則被樂氏好好收斂起來,準備帶回宋國安葬。

整個鮮血淋漓的過程,宋公糾都親眼目睹,當皇瑗那無頭的屍體從他面前被擡過時,宋公一下子崩潰了,癱倒在地,沒了這位肱股老臣指點,他就六神無主。

他下拜乞求趙侯饒恕,說之前是自己糊塗,被皇瑗和司馬子牛所惑,今後願意乖乖做趙國的傀儡。或者廢黜他也行,只要給他一個小邑,能讓他在後半生醉生夢死即可。

如此醜態,不但趙國衆臣心生鄙夷,連樂茷也看不下去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宋公糾本來是旁支公孫,年幼時稀裡糊塗被南子扶上君位,十多年年一直屈居宮中,半點權力的樂趣都沒嚐到,現如今再次稀裡糊塗地被捲入內戰,被自己的國人擯棄,堂堂宋公成了階下囚。

於是樂茷便詢問趙無恤要如此處置這位落難君主。

此人曾想謀害自己的子嗣,趙無恤對他一點憐憫都沒有,便淡淡地說道:“畢竟曾經是一國之君,縱然要廢黜,也得給他一點體面,只怕宋公也沒有膽量自盡,給他一杯鴆酒,留個全屍罷……”

並不是他刻意折辱皇瑗和宋公,只是在權力的遊戲中,不當贏家,就只有死路一條,沒有中間地帶!

宋公糾十二年秋,隨着一盞鴆酒灌下肚,屬於糾的紀年結束了,宋國也就此告別了動盪的年代,開始了名爲“子商元年“的新時期……

趙無恤的腳步卻並未就此停下,就在他讓人搜捕逃竄的宋國貴族時,趙氏的數千騎兵仍在向南追擊,希望能追上並留住夫差的吳國大軍。

……

一日後,符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趙無恤前世小時候一直以爲這首唐人白居易的《古原草》說的是北國草原,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淮北的一處地方:符離。

“九夷之地,方圓千里,有符離之塞。”這處位於淮北九夷之地的小邑之所以叫做符離,是因附近產符離草,也就是莞草而得名。此刻趙無恤站在戎車上放目望去,卻見寬廣空曠的草場在丘陵下方延展開來,隨着秋天到來,草葉乾枯泛黃,這裡已經變成了一片青銅色,風起雲涌,長長的草葉擺動一如波浪。

這裡本應該是一處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只可惜趙無恤今日前來,不是爲了郊遊狩獵,而是追殲敵軍。

說起來,雖然春秋之時並沒有得到重視,但符離在歷史上一直兵家必爭之地,劉邦與項羽在這裡進行了濉水之戰,漢軍被楚軍殺得大敗;宋金對峙時期,符離也是主要戰場之一,隆興和議正是由於宋軍在符離大敗纔不得已請平。總之,這裡和下邳相似,也是南來北往的一處要地,符離南下不遠,是著名的大澤鄉,東南邊則是靈璧,再渡淮河,就進入了吳國腹地,夫差選擇這裡撤退,避開了下邳,又防止沛邑趙軍加入追擊,也是一招妙棋。

當然,前提是夫差要跑得掉。

吳國人跣足,腳程卻比穿鞋的宋國人快,從彭城到符離一百二十里路,他們只花了兩天。趙軍的騎兵連夜追擊,但因爲沿途進攻宋公和皇氏耽擱了一會,所以直到今日中午才堪堪趕上吳軍,雖然立刻投入了進攻試圖阻止他們南渡,但效果並不顯著。

此時此刻,趙無恤遠遠望見,三萬吳軍正位於這片古原之上,面向波光粼粼的濉河,而且已經渡過去了大半!(~^~)

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767章 萬歲!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27章 遠送於野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305章 柳下季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479章 孔方兄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23章 雪橇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1137章 三箭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8章 趙氏公議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347章 闞止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591章 天道第44章 始作俑者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21章 四子分封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283章 擲矛兵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196章 列禦寇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18章 狂人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783章 雌虎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37章 我的成邑第647章 大風(4)
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767章 萬歲!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27章 遠送於野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305章 柳下季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479章 孔方兄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23章 雪橇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1137章 三箭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8章 趙氏公議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347章 闞止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591章 天道第44章 始作俑者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21章 四子分封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283章 擲矛兵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196章 列禦寇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18章 狂人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783章 雌虎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37章 我的成邑第647章 大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