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

趙無恤之所以進行這樣一番表演,心裡是有計較的。{中文

in.}

雖然現在上下異位,政局不穩,但魯國過去幾百年一直是世卿世祿的國家,由公族執政。外來者如晉重耳、孔子的祖先、齊人鮑國都無法在這裡獲取高位,甚至連大夫之位都混不上。

總之,這是一個注重親親尊尊的排外邦國。

所以趙無恤以兩邑入魯爲大夫,倒是幾百年來頭一遭,三桓雖然已經喪失了曾經的權威,但依然視魯國爲自己的獵場,趙無恤這頭外來的孤狼進了這裡,自然要被他們所排斥。表現出一副思鄉之色,表明自己不會在魯國一直呆下去,應該能降低他們的提防。

所以趙無恤十分誠摯和認真地說道:“無恤願意爲魯國守衛西鄙,逼退齊人的攻擊,希望由此爲晉、魯立下功勞,好早日返晉……”

這聽上去像是真話,三桓心裡一顆石頭落地。

其實,三桓是有求於趙無恤的,因爲他身後是晉國趙氏,很可能會在未來成爲晉國執政的家族。

正如瓦之盟上季孫斯對趙鞅說過的:“以敝邑介在東夷,密邇仇讎,寡君唯上國是望。”魯國一直向唯晉國馬首是瞻,從前是指望晉國保護魯國免受齊、楚、吳等強國的攻擊,現在三桓則是希望晉國能遏制權臣陽虎的野心,讓他不能肆意妄爲。

但半個時辰後離開孟氏府邸時,趙無恤不禁有些憤懣,因爲今天和三桓會面讓他有些失望。

“除了幾盞魯國薄酒和一些空口奉承外,幾乎一無所獲!”

和子服何有遠見地認爲趙無恤的軍事力量可以用來抵抗陽虎不同,三桓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心思。他們已經沒了先祖的銳意進取,只盼望得過且過,攀附着搖搖欲墜的霸主晉國,苟延喘息而已。

他大搖其頭道:“子孫不肖,難怪三桓會失政,一個家族能落魄到被家臣奴僕專政的地步。還有什麼救?”

季孫斯的一門心思隱忍,孟孫何忌的優柔寡斷和怯懦彷徨,叔孫州仇的大話連篇,都在這場會面裡有所表現。這三個家族要是在競爭劇烈的晉國。早就被人滅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尤其讓無恤失望的是,三桓雖然想拉攏他爲羽翼,拉攏晉國趙氏作爲奧援,但承諾說了一大堆,卻壓根沒有給出什麼實際的東西。

於是乎。趙無恤只能主動拋出了一個要求:“魯國工匠聞名天下,甄、廩丘兩邑百廢待興,無恤還想着向君上求一些食官的工匠帶回去呢。”

名爲請魯侯批准,實則是在問三桓,我就這小小的要求,能答應麼?

當時季孫斯的手輕輕地敲打着案几,說道:“區區小事耳,子泰此次爲魯國御齊立下了功勞,還讓魯國擴展了疆域,再賞百名鑄工、輪人、木工、陶工、織工。實屬尋常。”

現在的魯國,陽虎一句話可比三桓管用多了,而三桓說話又比魯侯管用多了。

不過趙無恤猶自不足,他想道:“我現在先去陽虎那邊赴宴,看看這個以陪臣執國命的傢伙又能給我什麼好處!”

……

當趙無恤抵達陽虎府邸時,陽虎已經面帶微笑站在府院門口。

無恤趨行長拜道:“無恤來遲,還請陽子見諒。”

陽虎雖然對他先拜會三桓,之後纔來赴宴有些不滿,卻仍然保持了午後的殷勤,在趙無恤看來。這已經算是“求賢若渴”了,也許就是這種態度使得許多不得志的魯國公族都願意投靠他。

他露出白色的牙齒,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子泰若是再晚半刻,可就真的遲了。你已經與魯國三卿相見過了,其人如何?”

趙無恤道:“陽子要聽假話還是真話?”

陽虎來了興致:“假話何如?”

“無恤會說三卿翩翩君子,謙虛而雍容,是公侯干城。”

“真話何如?”

趙無恤笑着搖頭道:“觀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識其人,季孫、叔孫、孟孫三人。不過冢中枯骨耳,如何能與陽子這等魯地英豪相提並論!?”

“魯地英豪?”

“不瞞陽子,這是我父在瓦之會後對我說過的話。”

陽虎對趙鞅景仰已久,聽說自己想交遊的晉國中軍佐曾如此誇過自己,這話出自趙鞅兒子的口中,應該不會有假,他頓時大喜過望。

“善,大善!請子泰隨我入內!”陽虎被趙無恤這句話吹捧得極腳步都飄起來了,心裡那點不痛快也瞬間消弭。

他當前引路,倆人直入後院堂上,途中連過三道闕門,一路上數不清的甲士和豎寺跪滿了一地。

陽府後宅很大,比起趙無恤方纔去的孟孫氏府邸還要氣派,建築多爲磚石和木質結構,雕樑畫棟。

方纔的對話似乎讓陽虎覺得兩人的關係近了不少,於是他便若有若無地說道:“這裡原本是東門氏的府邸,現在卻歸了我,翻修之後,無論是佔地還是裡面的裝飾,都已經超過三桓的曲阜舊宅了。像這樣的大宅,若是子泰需要,魯城之內任你挑選!”

陽虎頗有些得意,他一個卑微的家臣能有這一天可不容易,所以就忍不住對趙無恤炫耀一番。

但趙無恤雖然對送上門的宅院卻之不恭,心裡卻感到了一絲不以爲然。

的確,這不愧是當年力壓三桓的東門氏老宅,不過趙無恤覺得這裡比起下宮,比起商丘司城樂氏府邸,似乎少了一些什麼,陽虎和他的兵卒住在這裡面,只覺得生硬而不搭調。

“是了,少了百年卿族的氣質和底蘊,多了幾分爆發戶的無知和炫耀。”

唯獨途徑演武場和靶場時,無恤才覺得這裡的氣質和陽虎相符。

於是,前方昂首挺胸帶路的陽虎在無恤看來,就如同一頭誤入了豪宅的猛虎,被困在了這座屋子裡。他沐猴而冠,以爲穿戴上貴族的冠冕袍服,住進卿士的院子,自己也能成爲執掌國政的魯相,鐘鳴鼎食的世卿。

他已經在這裡面迷失了自我。

殊不知,養成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時間!當年晉國魏氏從魏武子這個匹夫開始,也是花了將近半個世紀才位列六卿的。

不過趙無恤卻沒有出言點醒陽虎,只是亦步亦趨地走在後面,心裡卻有了幾分計較。

趙無恤隨着陽虎到了一個小亭內,雖未入夜,亭周邊已點起火燭,將四周映得通亮如晝。美婢垂首侍奉於側,這裡的石案上已設樽俎,瓷盤放置着些許蔬果,兩樽煮酒。

“宴饗將在入夜後開始,子泰先與我在此小坐,一會見見魯國的各色人物,明日再去閟宮見過君上。”

二人相對而坐,望着空中慢慢升起的圓月,小酌後開始步入正題。

“既然子泰今日見到了三桓,也看透了其人,那魯國現如今爲何會由我主持國政,你應該清楚了罷,中都宰孔子曾說我是‘陪臣執國命’,其人迂腐,此言卻不虛。”

“這是自然,現如今魯國誰人不唯陽子馬首是瞻?”

的確,魯國在諸侯中算是比較奇葩的,家臣的權勢大得不成樣子。

究其原因,在三桓專政之前,他們各自專注於擴充自己的實力,多親自主持家政、邑政,所以家臣權力甚微。

三桓專魯後,注意力轉移到了國政上,他們要考慮如何控制國君,如何統治魯國,如何處理與其他卿大夫的矛盾,家政、邑政漸漸就交給家臣去管理。

且因爲各種戰爭及朝娉,盟會,三桓經常奔走於國外,少則一月,多則半年,有時甚至會被霸主晉、楚扣押作爲人質數年之久。所以三桓的家宰和邑宰儼然成了國內的“主君”,權勢越來越大,漸漸蓋過了原本的主人,也謀取到了自己的封邑,有自己的甲兵和屬民。

施氏之宰尚有百戶之邑,三桓的家宰也各自擁有領邑,比如陽虎就控制着陽關、灌,又把鄆城交給同黨叔孫志管理。

此外這三個家族的家主也越來越無能,於是三桓專魯,而陪臣專三桓的局面形成,陽虎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

魯昭公時,叔孫氏家臣豎牛作亂,甚至餓死了叔孫穆子,殺了兩嫡子,新立庶子。

沒過幾年,季氏的費宰南蒯也作亂,想要廢黜季氏,歸順魯侯。

即便沒有作亂的家臣在外交、政事上也有極大的話語權,隨着三桓越來越不堪,那些出衆的家臣如陽虎便生出了野心來。

也許是方纔趙無恤的一番吹捧讓陽虎心懷大慰,他沒有像三桓一樣在一件小事上都要來回繞上半天才決定,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對趙無恤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所以,現在魯國是我說了算,子泰作爲卿子,自然不會滿足做一個小小的邑大夫。但我今日便實話跟你明說,三桓極其排外,鮑國在這裡只做了大夫施氏的家臣,窮士孔丘在民間名望極高,甚至做過孟氏家主的禮科夫子,但依然被我拙拔才得以當上邑宰。子泰入魯是我強壓三桓做出的決定,彼輩定然會防備於你,只願意給予蠅頭小利,但若是換了我……”

趙無恤與陽虎對視,能感到他目光裡的熊熊野心。

陽虎拍着自己的胸脯說道:“陽虎並無什麼過人的本事,唯獨有一樣,我善於樹人!”

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39章 逼門而入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439章 靈鵲(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40章 碩鼠碩鼠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807章 韓策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42章 暴行第366章 不朽者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056章 西施(下)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892章 過河卒第413章 獵國(下)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785章 家人第650章 大風(7)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456章 盜跖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40章 巫頌(下)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785章 家人第839章 徐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017章 馮翊第607章 妻、子、媵、妾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47 2章 學校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793章 四君子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57章 虎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4章 蹴鞠練兵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44章 大風(1)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60章 古史辯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68章 當歸 上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888章 癘瘍之懼
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39章 逼門而入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439章 靈鵲(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40章 碩鼠碩鼠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807章 韓策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42章 暴行第366章 不朽者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056章 西施(下)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892章 過河卒第413章 獵國(下)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785章 家人第650章 大風(7)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456章 盜跖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40章 巫頌(下)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785章 家人第839章 徐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892章 過河卒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017章 馮翊第607章 妻、子、媵、妾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47 2章 學校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793章 四君子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57章 虎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4章 蹴鞠練兵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44章 大風(1)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60章 古史辯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68章 當歸 上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888章 癘瘍之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