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列禦寇

ps:推薦一本偶然發現的書《漢祚高門》,講的是東晉時期,吳興沈氏。不是友情推,作者考據用心,文筆也出色,大家可以去看看。

……

鄭國,位於天下之中,自從春秋亂世開始後,便是各方勢力角逐的戰場,晉國與楚國的三次大戰,無一例外都是在鄭國境內打的,秦、齊也無不覬覦鄭地,在春秋,諸侯最喜爭鄭,誰能得到鄭國,誰就能控制實際的中原霸權,於是鄭國也在這種你爭我奪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幾乎無歲不戰。

然而近十年卻是個例外,自從鄭伯臣服於趙,主動入成周爲趙無恤請求列得諸侯之位以來,鄭國已經十年未遇兵災。這在鄭國的歷史上,是難得一見的和平時期,哪怕是弭兵時代,這種平靜都沒有過。

於是鄭國那密集的鄉邑間,百姓可以安然於男耕女織,少年們能夠唱着“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安然長大,不必年紀小小就持戈矛上陣。新鄭那經濟文化繁榮的東門外,年輕的士與女也能穿着漂亮的春服,哼唱着“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駕車出門郊遊。

當然,這種和平是有代價的,鄭國每年都要交付大量的錢帛糧食來換取趙國的“保護”。

而且,明眼人都知道,趙不吞鄭,僅僅是因爲趙侯想把鄭國當成與楚國的緩衝區而已,一旦南方楚國有變,這種平衡,便將被打破……

果不其然,隨着楚國陷入內戰,無力北顧,局勢變得微妙起來。

鄭伯勝二十三年秋七月,沉寂已久,幾乎沒有兵卒守備的趙鄭邊境,突然煙塵滾滾,一些全副武裝的趙兵開入鄭國。邊邑的鄭國人一開始還以爲這是趙軍尋常的軍事調動,這在過去十年裡是常見之事,直到這些趙兵搶佔了城門,換下了城頭鄭國旗幟,升起趙國的玄鳥旗,這才大驚失色。

“趙國對我鄭國不宣而戰!?”數日後,消息傳到鄭國都城新鄭,鄭伯勝看着前方急報,只能嗚呼哀哉,這一天,終於還是到了。

當年盜跖洛水屠俘數千,讓鄭國丁壯損失慘重,而十年前趙軍更是深入鄭國,割佔了許多險要之處。鄭國本來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地,如此一來更是相當於不設防。如今的局勢是,趙軍分爲四路,一軍從虎牢關南下,一軍從大梁直撲新鄭,一軍夥同東周君劉氏從轘轅關繞開嵩山東進,更有宋國的兵卒也從西面的隙地入侵。

四面夾攻下,黃池之會後只被允許保留最低限度武裝的鄭國如何抵擋?很快,潁陰、鄶、鄢陵、長葛,一座座城邑被趙軍攻陷,更多則是不戰而降,在這些地方,鄭國的商人已經沒了弦高的愛國之心,在利益誘惑下爭相投趙。

甚至連鄭國的軍隊也不敢抵抗,鄭伯一邊讓各地軍隊撤回新鄭,一面連發使節去質問趙軍:“鄭侍奉大國,勤勉甚矣,只恐有不周之處,今我無罪,因何伐我?”

然而趙軍的主帥穆夏與副帥趙葭是如此回的:“去歲天子死,鄭伯未上洛奔喪,今伯主派吾等率軍前來討罪!”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面不講道理,鄭伯也無話可說,想要求援,卻發現碩大九州,竟無人能來救他:宋國與鄭是仇敵,南子更是依附在趙國身上的一條藤蔓;秦國與鄭國相隔千里,關山重重;南方強大的楚國,更是陷入內亂,自身難保……

於是鄭國的土地城邑,便在趙軍的不斷蠶食下陷落,僅僅過了一個月,八月十五這一天,三路趙軍已經抵達新鄭城下,還有一軍則繞過新鄭,繼續去南面攻略許地。

這一日,月明星稀,鄭伯勝在六卿陪同下登城遠眺,但見趙軍鋪天蓋地,營火能夠將碩大的新鄭城圍好幾個圈,比十年前那次圍城更盛。

“趙軍勢大,新鄭只怕不敵啊……”

當此大軍壓境之際,孤懸於中原一隅的鄭國自然上下震恐、人情洶懼。戰,多半是敗;和,趙侯必然不允;降,倒是能讓生靈免遭塗炭,但鄭國社稷恐怕難以保全。

一時間,鄭伯勝心中滿是躊躇,在降與不降間左右搖擺。

而鄭國在罕氏滅亡後剩下的六穆駟氏、國氏、良氏、印氏、遊氏、豐氏,也都在心裡艱難地盤算着。

鄭國商業發達,趙國商賈可以自由往來,間諜自然不少,入秋以來,早就有趙侯的間諜接觸過六穆,以單、劉二氏獻土之後得以成爲東周君、西周君,瓜分周室土地爲例,力勸六穆獻城投降。還說趙侯可以保他們的宗族延續,並且各自能得到一個大邑,作爲趙國比封君低一級別的縣君,永享富貴。

於是六穆都勸說鄭伯勝開城降趙。

鄭伯勝依然很猶豫,搪塞之後,當晚在自己的花圃裡行走思索戰降的利弊。

倒是一位爲鄭伯守花圃的年輕小吏名爲列禦寇者,對他說道:“小臣知道君上在煩惱什麼。如今六穆皆降趙,唯君上不可降。因爲六穆投降,只需要換一個君主服侍,便能保留領地,俸祿不減,君上降趙,誰知道趙侯會將你安置到何處去。”

鄭伯大驚,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問道:“那寡人該如何是好?”

列禦寇笑道:“我雖名禦寇,卻是不主張打仗的,在我看來,君上還是得降。”

“你不是說寡人降了也要任趙侯宰割,不知會被安置到何處麼?”鄭伯急得直跺腳。

“君上自從繼位以來,所依靠的都是卿大夫,既然卿大夫們都與趙國有了利益勾結,百姓們沉溺於和平,沒有死戰之心,縱然君上您想要頑抗到底,也只是孤家寡人啊。不戰而降,雖然前途未卜,至少能保住性命,運氣好的話,趙侯還能賜個小邑,保留鄭國社稷,讓君上安享晚年。倘若固執反抗,休說趙軍攻城器械可怕,隨時會破城而入,就說六穆,當年他們敢殺執政罕氏,今日便能爲了自己的富貴,弒君獻城!”

鄭伯勝坐在花圃里長嘆一聲:“從鄭宣公到如今,近四百年的國祚,就要終結了麼?事到如今,我只恨身邊沒有如燭之武一樣的忠臣啊!”

列禦寇卻哈哈大笑起來:“形勢已變,當年是秦晉楚齊四強鼎力,鄭國還能讓燭之武退秦師,四面討好,延續國祚。可現如今形勢變了,趙國獨大,楚國內亂,眼下的情形,就算君上你身邊有一百個燭之武,也無濟於事啊!”

他突然嚴肅了起來,喃喃說道:“這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做天命,它看似無端無常,卻與每個人的遣際息息相關,世間的壽夭、窮達、貴賤、貧富都由它來決定。君上,你的命運,是早已註定了的,這就是《力命》之道。既然如此,無謂的反抗已是無用,還不如安命處順,如此,方能達到無心之境……”

……

或許是列禦寇的這一番勸說,與十年前一樣,鄭伯勝於八月下旬牽着羊,肉坦出降。趙軍不戰而取新鄭,大軍入城,同時讓六穆各安其位,協助趙軍控制鄭國各城邑,鄭國的土地被一分爲二,東部劃入大梁郡,西面成了潁川郡。

至於鄭伯,被趙軍所持,帶回溫縣趙侯行宮,面見趙無恤……

“伯主欲亡我社稷麼?”一見到趙無恤,鄭伯勝便哭着去抱住他的大腿,“我無罪,因何伐我”之類的就沒必要問了,他現在關心的是,趙侯是不是要徹底夷滅鄭國。

“怎麼會?”

趙無恤滿臉無辜,讓鄭伯起來,賜座,這才說道:“鄭伯你想想看,寡人立國以來,除了戎狄蠻夷之邦代、中山、莒外,還滅過誰的社稷?”

這的確是真話,趙國取代了晉國,晉侯就被遷到了老家曲沃,趙國破齊,姜姓也沒滅亡,淄川、膠西兩個小國延續了下來,由齊侯的子孫爲君,雖然他們的政權掌握在國、高二卿手裡爵位也降成了伯。之後趙無恤又兼併衛、魯、三邾,將衛侯遷到楚丘,將魯侯遷到闞邑守着魯公墳陵,甚至連三邾,也各有一個小鄉邑供奉着,而且這些沒了實際領土的國君每逢趙無恤壽辰,還得反過來朝見他,不敢稱侯、伯,只敢以趙國的封君自居……

但如此算來,趙無恤的確是沒一狠心滅人社稷,而是留了一絲香火。

鄭伯勝放心下來,看來趙無恤雖然要兼併鄭國,但應該會留自己一命,他頓時關切地問道:“那伯主欲遷我於何處?”

趙無恤抿了口茶,理所當然地說道:“自然是鄭。”

鄭伯勝又驚又喜,趙無恤這是大發良心,要把讓他繼續呆在新鄭爲君?哪怕是孤城一座,也比任何一個小邑強啊,他喜極而泣,連忙下拜感謝。

趙無恤笑着讓他不要多禮,這才說道:“不是新鄭。”

鄭伯勝面色一滯:“不是新鄭,那是哪?”

“你說呢?”

鄭伯的臉色頓時白了,心裡有了兩個可能的答案,問道:“南鄭焉?西鄭焉?”

趙無恤卻不明言,只是神秘地說道:“到時候,鄭伯自然知曉,放心罷,俗言道落葉歸根,無論如何,寡人都會讓鄭伯重歸祖地的!”

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61章 姍姍來遲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1050章 軍功爵第542章 鳴鼓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733章 虎狼!第818章 道可道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37章 我的成邑第1176章 特赦第649章 大風(6)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863章 魏韓第479章 孔方兄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933章 天災第659章 謝幕第760章 活捉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926章 兵家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8章 攪動全局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1009章 函首第322章 亂(上)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45章 野心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535章 鬼神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62章 公族之學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770章 死於此!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49章 大風(6)第54章 冬至(三)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21章 四子分封第600章 阿姊(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762章 降 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
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61章 姍姍來遲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1050章 軍功爵第542章 鳴鼓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733章 虎狼!第818章 道可道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37章 我的成邑第1176章 特赦第649章 大風(6)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863章 魏韓第479章 孔方兄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933章 天災第659章 謝幕第760章 活捉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926章 兵家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98章 攪動全局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1009章 函首第322章 亂(上)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45章 野心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535章 鬼神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62章 公族之學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770章 死於此!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49章 大風(6)第54章 冬至(三)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21章 四子分封第600章 阿姊(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762章 降 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