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

當時,見張孟談過來,無恤便朝他微微一拜,將之前發生的事情盡數與其細細分說。

言罷,無恤誠懇地說道:“下宮暗潮涌動,張子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趙無恤目光炯炯,直視張孟談。

半年前,他在分析了子貢和張孟談不同的性格後,做出了“先以朋友之誼結交,接下來,再以一個好的政治前景誘惑之”的策略。

兩人經過半年相交,趙無恤一直以禮相待,對張孟談表現得推心置腹。他知道,張孟談此人外表平和淡然,內心卻也有幾分傲氣,而且有宰執一家、一國之政的大志向。

趙無恤便投其所好,在不斷增加友誼的同時,他還不時吐露出對晉國和諸侯局勢的預測,以及很多來自後世的新奇想法,都能讓張孟談歎爲觀止。

在趙無恤的攻略下,張孟談也一掃最初時覺得,趙無恤只是個“中人之資”的想法。覺得他是深藏不漏,和自己一樣,平於外而質於內。於是也開始與之傾心結交。

何況,前幾個月,趙氏與範氏打得火熱的貨殖戰爭,張孟談也一直在關注。他發覺小半年來,正是趙無恤,在不聲不響間,一直在攪動新絳局勢。他一出手,就讓趙氏掌握了半個粟市,專榷麥粉行業,而藉助瓷器,還一舉打入了漆陶市,甚至是利益百倍的珠玉奢侈品行當。

因爲這個人,至少在財貨一項上,趙氏在六卿裡開始漸漸佔據上風。

同時,趙無恤還善於抓住機會,在用心經營與國君的關係,也許在那些自詡爲正直的士大夫眼裡。這是寵臣奸佞的做法。但考慮到現實的因素,這很可能會讓趙氏在國君心中獲得如同知氏一般的地位,有百利而無一害。是十分有遠見的行爲。

從趙無恤往日透露的隻言片語裡,張孟談知道。這位庶君子不僅有能力,還有大志向。他手下的子貢、計僑等人,都不是泛泛之輩,還得到了溫地趙廣德的支持,風頭蓋過了幾個兄長,儼然是未來趙氏宗主的最有力競爭者,這讓原本採取“親而不附”態度的張孟談漸漸生出了投效之心。

其實,他隨着年紀慢慢增長。逐漸顯露出智慧和才幹,魏駒,甚至是韓虎都曾對他起過招攬之心。

雖然張氏現在是趙鞅在上軍的下屬,但一個氏族裡的子弟分別侍奉不同的卿族,實屬尋常。且不提昔日欒盈手下的多個敵對卿族子弟甘心投效,就說現在在張氏內部,張孟談的族兄張柳朔就是範吉射之黨。

原本張孟談還有些許猶豫,畢竟魏駒、韓虎地位十分牢固,不是現如今只是庶子的無恤能比的。

而讓他下定決心,做出選擇的最後一根稻草。恰恰是這次燕饗時,趙無恤將他的地位和韓氏韓虎等同,邀請張孟談作爲貴賓。前來下宮赴宴,並要引薦他認識仰慕已久的晉陽大夫董安於。

張孟談感動之餘,也打定了注意,或許,趙無恤就是自己未來主君的合適人選……當然,前提是,他真的能當上世子,乃至趙氏宗主。

張孟談從小性子緩遲,這在族中。一度被認爲是愚鈍的表現,沒少被同齡人嘲笑。受長輩忽視。直到一次燕飲時,還是小童子的他遇見了表現更爲緩遲的董安於。但那時,董子已經位極趙氏,登上了家臣之首的家宰之位,誰敢小覷?

佩弦自急董安於,讓張孟談找到了未來的目標,也佩弦拴玉,刻意效仿董子。

現在,他摸着自己腰帶上的弦和玉,卻沒有再次見到仰慕偶像的興奮和激動,只剩下了趙無恤交給他的使命。

張孟談何等聰明之人,趙無恤甚至不需要說透,他就明白了自己未來的主君正在經歷一場致命的危機。

這和張孟談之前預想的路不同,但他也不是那種眼光短淺的純粹利益之輩,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再加上無恤以朋友之誼向他求助,對方投之以桃,自己必然要報之以李!

何況,張孟談知道,趙無恤手下人才不少,而這次危機,很可能可以爲他拿下一個未來的首席謀臣的位置!

在錦帛上添加紋繡花卉,總沒有在冬雪中遞送熱炭讓人印象深刻。

讀書十載,閱盡典史數車,胸中韜略雪藏許久,往日只在泮宮小孩子打架時用上一二,而今天,終於輪到他盡力施展了!

於是,在秋風微涼的臺榭上,年輕的謀臣思索片刻後,便向他年輕的朋友,也是未來的主君,分析了此時的形勢。

“若是尹家宰和傅大夫在家臣中提出,要尊君子伯魯爲世子,在上軍將不豫時攝下宮之政,君子沒有理由,也沒有名義反對。而諸大夫,乃至於今日在場的韓氏嫡孫韓虎,都會支持,到那時,就大勢已去了!”

趙無恤頷首道:“然也,如今父親有恙,無恤本應該在身邊盡孝,而不能多出其他非分之想,但趙氏仍需吾等扶持,匹夫亦需有責,何況我乃趙氏子孫。”

他又追加解釋道:“並非無恤喜歡權勢,更非覬覦大位,只是時值晉國季世,諸卿虎視,想要保全宗族性命,就不能不思索周全。詩言,憂心烈烈,載飢載渴,無恤現在擔憂父親安危,想不出太好的法子,鄙語云,旁觀者清,敢問張子有何妙計可以教我?”

說罷,他誠懇地拱手向張孟談請教。

張孟談謙讓地回禮道:“談,有上中下三策,還望君子擇其一而用之。”

趙無恤暗道自己果然沒有找錯人,張孟談雖然還是弱冠之年,卻能識人,有急智,剛好可以彌補自己的一些不足。

“張子請說。”

張孟談道:“下策,乃是一個險策!”

他伸出了一隻小指頭說道:“君子曾對談說過,下宮三大夫,尹家宰掌管財賦民事。傅大夫掌管卿族與諸侯外交,此二大夫如今欲求穩妥,立長君子伯魯爲世子。唯獨掌族兵和軍賦的家司馬郵無正傾向君子登位。”

“君子可以讓談持玉環作爲信物。前去試探郵司馬,勸其反正。以趙氏家兵,配合成鄉悍卒,內外夾擊,發雷霆之勢控制下宮。等大局安定後,君子可以聲稱,上軍將之前曾對你私語,以世子之位許之,如此一來。君子便可以登上攝政世子之位!”

這是下策,也是趙無恤自己心裡一度產生,隨後又立刻否決的想法,一旦實施,樹敵太多。張孟談把它放在最先說,一定還有更好的法子。

趙無恤不能把吃相表現得太難看,他故作不豫道:“在父親有恙時發動政變,且不說一旦失敗,下場定然不好,即便成功。掌握了下宮,但趙氏其餘領邑的小宗、家臣會如何看我?晉國乃至於天下士大夫會如何看我?此策萬萬不可!”

張孟談似乎已經料到趙無恤不會取此策,他微微笑道:“的確。但此策太險太奇,郵司馬雖然傾向於君子,但是否能冒險做下此事,還由未可知。何況,一旦趙氏板蕩,範、中行可能會乘機進軍下宮,而韓氏也會爲此慍怒,不會幫助君子,甚至連邯鄲、樓等小宗也會反對君子。到時候四面是敵。晉國可能再無君子容身之地。”

於是他接着伸出了左手無名指繼續說道:“其次,是中策。相比下策的冒險,此策則是求穩。以不變而應萬變。”

“若上軍將一旦山陵崩,嫡君子伯魯之立,君子恐怕無法阻止,那時候,有韓氏扶持,趙氏可以安定數年。吾觀乎君子伯魯其人,性格軟糯,有孝悌而無才幹,也不會生出嫉賢妒能的心思。君子可以請國君做主,再說服君子伯魯裂地而封,請爲晉陽封君,作爲趙氏小宗獨立,地位一如今日之邯鄲氏。有這數縣之地,向北可以開拓戎狄,對南可以堅城自守,以君子之才幹,只需要十餘年,便可以重回新絳,位列上卿。”

趙無恤聽罷沉吟了,以退爲進,這聽上去,是一個不錯的法子,如果他不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大概會拊掌叫好,聽從張孟談的建議。

這種法子,算是壁虎斷尾,放棄世子之位,換取實際利益。趙無恤的確有信心帶着自己的手下和勢力轉移,做大。

但不用張孟談細細說明,無恤自己就能看出這一計策的弱點。

其一,有得必有失,一旦他放手世子之位,就失去了對整個趙氏的法理統轄權,也就失去了對姐姐季嬴的保護權。如此一來,趙氏和季嬴的未來就像是浮萍一般飄遠,他作爲小宗,遠在北方,沒辦法一手掌握局勢。

其二,六卿之間必有一戰,或許按照歷史的慣性,在五六年之後,但趙鞅若是死了,甚至還會加速戰爭的進程,或許,就會在明天爆發。

到那時,他還有時間悠閒地建設晉陽,開拓代北麼?

其三,事情真會和想象的順利麼?請求裂土分宗,大概能成功,但到時候伯魯爲宗主,趙氏有遠見的家臣如尹鐸、傅叟、郵無正、董安於等都會效忠於他,無恤想從董安於手裡拿到晉陽?何其難也,最多隻有一個內地的小縣,夾在各個勢力的領地中間,朝不保夕。

所以,除非走投無路,無恤不打算選這個策略。

於是乎,趙無恤沉吟片刻後道:“還是不妥,敢問張子的上策,又是什麼?”

被趙無恤問起上策,張孟談難得地猶豫了片刻後,咬了咬牙道:“君子勿怪,這上策,還是以上軍將最終能安然醒來爲前提的,雖然談覺得並無十足把握……”

“我父乃當世英豪,自有天帝和先祖護佑,一定能復甦,請張子放心地說罷!”事到如今,趙無恤進退維谷,他只能寄希望於歷史沒有因他而發生改變,趙鞅這次能夠活下來,並將領導着趙氏繼續前進許多年。

無恤當然不希望永遠做一隻在趙鞅的羽翼下被庇護的雛鷹,但他現在翅膀還不夠硬,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就是現實的無奈了。

從內心自私的角度,趙鞅的生命,也得在無恤的世子之位穩固後才能結束!而另一方面,看到往日虎一般的卿士昏迷虛弱的模樣,趙無恤除了血脈相連的淡淡哀傷外,還有一絲英雄末路的惺惺相惜。

趙鞅,他固然有許多性格上的缺陷,但也算一個世英傑,歷史上赫赫趙國的奠基人!

所以,他不應該死在牀榻上,死在小兒女的淚水和家臣們的惶恐不安中!

他應該帶着趙氏勝利,強大,求霸的榮耀,還有後繼有人的寬慰離去!

無恤下定了決心,這一次,他爲的不是一己性命,趙鞅不適時,姐姐季嬴,還有這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卿族,近百萬國野屬民,就由他來守護!

他恢復了冷靜,“張子,請說罷。”

張孟談也深吸了一口氣,朝無恤行了一禮道:“下策太急,中策太緩,而所謂上策,就是……”

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995章 叔侄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769章 當歸(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73章 王孫勝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62章 公族之學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351章 雙姝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492章 侯犯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906章 水力第344章 夜襲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678章 三線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283章 擲矛兵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80章 陶瓬之器第37章 我的成邑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50章 軍功爵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45章 兄弟鬩牆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99章 勇於私鬥第816章 秦人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60章 與子同浴第547章 墮郈(下)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07章 道、勢、術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892章 過河卒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010章 奴隸制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517章 隱士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75章 騂騂角弓第545 師徒、父子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582章 鐵與血第1220章 !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651章 大風(8)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
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995章 叔侄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769章 當歸(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73章 王孫勝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62章 公族之學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351章 雙姝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492章 侯犯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906章 水力第344章 夜襲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678章 三線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283章 擲矛兵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80章 陶瓬之器第37章 我的成邑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50章 軍功爵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45章 兄弟鬩牆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99章 勇於私鬥第816章 秦人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60章 與子同浴第547章 墮郈(下)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07章 道、勢、術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892章 過河卒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010章 奴隸制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517章 隱士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75章 騂騂角弓第545 師徒、父子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582章 鐵與血第1220章 !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651章 大風(8)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