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趙氏公議

春秋時去古未遠,所以很多諸侯國還保留着原始的軍事民主制。國人,也就是高級公民擁有較大的政治權利,有時候碰上存亡關頭的大事,還會邀請全體國人到邑中的社廟公議,投票站隊解決問題。

而西周的周厲王沒有得到國人支持,就大搞山澤專利,還禁止國人言論議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於是國人不幹了,作爲國家預備役,家中自有干戈兵甲的他們就在政治家煽動下索性來了場暴動,將厲王轟下了臺,造就了歷史上一段極其特殊的“共和行政”。

隨着國野界限漸漸消失,那種熱鬧如同希臘羅馬公民大會的國人公議變少了,公議的門檻逐漸變高。比如趙氏的公議,如今只是由大夫級別的高級家臣們,以及宗主諸子參與。

以前趙無恤地位卑賤,所以無人邀他前往,現在卻能夠入席,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這說明他已經正式得到了趙鞅,乃至於全族家臣的一致認可,這還得感謝那頭倒黴的白色麋鹿。

在狩獵獲白麋之後,趙鞅在晉國的聲望一時無二:宋國使節徹底投靠了趙氏,樂祁乾脆不在東門館驛呆了,直接帶着儀仗和隨從搬進了趙氏之宮中。

而絳都的國人也在紛紛傳頌這件神奇的事情,想上門來求得祥瑞一觀的士大夫踏破了門檻,甚至還有從鄭國衛國專程來看熱鬧的大行商……趙氏各處領地的賀詞及禮物,也絡繹不絕,一同到達的,還有今年的上計報告。

越是這樣,趙鞅看他的幼子無恤,就越是順眼了許多。

但他冷靜下來後,便將禮物和諂媚之詞統統扒拉到案几下,攤開了各地交上來的上計,也就是財政報告,看過之後,趙鞅不由得眉頭大皺。

今年的年景不好啊!春有蝗,夏暴旱,秋大霖,冬雪雨,可以說什麼事情都碰上了。而六月時爲了支援周王剿滅叛亂,六卿扯皮討價還價了半天,最後都出了些人力物力去給天子守城。

如今成周叛亂仍舊未平,還引來了鄭國人悍然干涉,懦弱的天子甚至嚇得逃離了王城。可以想見,明年這筆花銷絕對少不了,若是六卿公議決定開春後對觸犯晉國霸權的鄭國用兵,那更是得日費千金!

看來,也是時候下放幾個兒子到地方上歷練一番了,看看他們當此之時,能有怎樣不俗的表現。想要成爲世子,統轄擁有十多個大縣的趙氏,可不僅僅是弓馬嫺熟就行的,還要會治民,能理財!

況且,分封諸子,還能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正所謂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封建兒子,名正言順,還能解決趙鞅一直隱藏在心中的那個大難題。

當幼子趙無恤快步走進正殿,來到趙鞅座前趨拜時,他才擡起頭來,看了無恤一眼。

今天的禮儀,挑着也沒什麼毛病啊,看來這個庶子總算是用心去學了。

眼見人齊了,趙鞅便宣佈公議開始:“今日招諸位前來,要議的是關於領邑的事情,二三子!將地圖拿上來!”

只見豎人們抱着一張淡黃色的大羊皮布走到正殿中央,拉着四角攤開。

這是一張詳細的晉國地圖,上南下北,繪有山川形勢、河流走向。趙氏的領地在其間星羅棋佈,都用醒目的紅色標出,卻並非相連,而是被其他五卿的地盤分割成了幾個部分。

趙鞅看着地圖,撫着美須凝神思索了起來。

隨着和範氏、中行氏的矛盾越來越公開化,他心中有了一絲明悟。

國內已經沒有領土可以瓜分了,晉國六卿遲早得打起來!是時候開始爲戰爭做準備了,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整合內部。

“傅叟大夫,你來給衆家臣及四位君子講解一二。”

慈眉善目,髮髻斑白的傅叟指着地圖道:“諸位請看,不算絳都附近的中邑下宮,我趙氏如今一共擁有十三個縣的屬地,在晉國六卿中排列第一。”

我們家這麼**!坐在殿上末席的趙無恤被這比例嚇了一跳,要知道,其他五個卿族各自所屬的縣邑,都未超過十個。整個晉國加一起,也就六十多個縣,按一縣萬戶人家計算,一戶七口人,晉國總人口四百萬左右,而趙氏就佔了其中近四分之一!

一百萬人口!

然而,經過傅叟一解釋,趙無恤才明白,這數據其中一半多是注水的……趙氏,頗有點外強中乾的味道。

原來,下宮之難後,趙氏的地盤全部丟失,只剩國都附近的下宮和祖傳祭地趙城兩處。從趙氏孤兒文子重新成爲卿士,領有封邑開始,經過文子、景子、趙鞅這三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漸收復故土,把趙宣子時代曾擁有的城邑一一通過交換,或其他見不得光的手段拿了回來。

但同時,三代家主也分封了不少趙氏分支及有功家臣,幾十年繁衍生息下來,頓成尾大不掉之勢。

趙氏那已經出了五服之外的小宗,也就是曾幫趙宣子擊殺晉靈公的趙穿後人,邯鄲氏擁有的是:耿、邯鄲、寒氏、臨,一共四縣。

樓縣則是分支樓氏控制,也就是那個和老祖母趙莊姬通姦的無德叔叔趙嬰齊後代……

趙鞅的堂長兄,上大夫趙羅擁有的是宗族祖廟之所在:溫縣。

趙鞅的庶兄趙朝則擔任了馬首縣的大夫,這座城是十年前,晉國公族祁氏和羊舌氏覆滅後,被六卿瓜分的戰利品。最初馬首分給了韓氏,平陽分給了趙氏,由於地理上的緣故,一向交好的兩傢俬下進行了交換。

中牟縣則由家臣弗肸控制,據說此人年輕時曾拜在孔丘門下,求學過一段時間。

所以說,趙氏大宗直屬的,其實只有五個縣,外加下宮這座中等城邑,而且,這幾座也並非趙鞅說一不二:邑宰們一旦世襲傳承了兩三代人,就會擁有很強的獨立性。所以一旦有事,這星羅棋佈的十四城可捏不成一個拳頭!反而會被敵人各個擊破,甚至會出現小宗或邑宰反水的情況……

所以,必須加以整合,這就是今天公議的主題。

隨着傅叟的講述,趙無恤的目光從這塊在他看來粗陋落後的地圖上一一掠過,最終鎖定在了絳都附近。六卿的私邑,散佈在新絳城周圍,像六邊形的六個頂點,牢牢將晉侯的權勢限制在這方圓數十里的蝸角之地內。

在絳都西北角,趙氏的“下宮”是座千戶規模的中等城邑,人口萬餘,相當於後世的小縣城,周圍還有六七座百戶鄉邑環繞,就好比後世的鄉鎮。

看來,趙氏的集權改革,就將從收回這些鄉邑的領權開始。而據傅叟所說,其中有幾個鄉的鄉宰,也實在是不成體統,每年的上計都差強人意,於是趙鞅便將他們撤職或者調換到了其他地方。

而藉口也是明擺着的:我要分封兒子們在家邊的鄉邑歷練,你們還是挪挪位置吧。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通常邑宰、鄉宰都是在一個氏族中世代傳襲。但強橫的趙鞅卻開了歷史先河,準備自趙氏以下,打破世卿世祿,上計太差的話,說撤職就撤職,頗有點後世戰國秦漢俸祿官僚制度的雛形。

算上前些天削掉的上士成何所轄的那一處,現在趙鞅手裡已經有了四座無主的鄉邑,而他剛好有四個兒子……

趙無恤不由得精神一振,歷史上,趙氏化家爲國,變宗法政體爲官僚集權,大概就是從這次公議開始的吧?

他有一種參與到歷史進程的真實感覺,而且這麼多天的等待後,終於可以得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第一塊領地了麼?

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隨後,伯仲叔三位兄長都被趙鞅授予虎符和節杖,指派到了附近的鄉邑上,作爲鄉宰,唯獨沒有他無恤的名字。

“父親!”趙無恤如何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於是果斷地撩起袍服,從坐席上站了出來。

正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無恤身上,其中仲信和叔齊的眼中尤爲不善。他們可沒忘記,在前幾天的冬狩裡,正是無恤出盡了風頭,讓他們顯得頗爲無能。

現在,這賤庶子又要鬧騰什麼?

無恤一絲不苟地朝趙鞅和衆家臣行禮道:“爲何不派我也掌管一座鄉邑呢?小子也想爲父親,爲趙氏分憂啊!”

“荒唐,你這孺子尚未成年,在行冠禮之前,沒有治民之權,如何給你封邑?”卻是憋了很久的仲信先跳出來反對。

求收藏,求推薦……

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886章 少樑砲第544章 首誅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441章 用人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322章 亂(上)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060章 聲東擊西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491章 魚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873章 王孫勝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92章 過河卒第941章 他死了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495章 墮四都!第43章 畏此簡書第935章 人道彌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561章 大將軍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2章 初見魏駒第576章 繼業者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42章 暴行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442章 天逐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651章 大風(8)第814章 遷都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94章 壁壘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935章 人道彌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351章 雙姝第678章 三線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84 魯國大夫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636章 中行第196章 成鄉!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469章 第藥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63章 大江東去
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886章 少樑砲第544章 首誅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441章 用人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322章 亂(上)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060章 聲東擊西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491章 魚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873章 王孫勝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92章 過河卒第941章 他死了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495章 墮四都!第43章 畏此簡書第935章 人道彌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561章 大將軍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2章 初見魏駒第576章 繼業者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42章 暴行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442章 天逐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651章 大風(8)第814章 遷都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94章 壁壘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935章 人道彌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351章 雙姝第678章 三線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84 魯國大夫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636章 中行第196章 成鄉!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469章 第藥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63章 大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