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謀士馳騁

“韓氏也一起出兵?”韓虎支起身子,感到十分疑惑。

“正是。”

韓虎道:“按照盟約,韓氏出兵,至少得出一軍。但凡用兵之法,馳車百駟,革車百乘,帶甲萬餘,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淶之材,車甲之奉,日費百金,然後一軍之師方能舉矣。何況《司馬法》曰,春不東征,秋不西伐,韓氏本來有大好機會休整兩年,爲伐鄭做準備,以十萬石糧食來換,我覺得很划算,我實在不能理解子矩爲何建議我發兵助趙……”

他心裡有話沒說出來,是爲了加強趙韓的友誼麼?韓氏雖弱,但也沒必要討好趙氏到這種程度吧。

段規笑道:“有這個原因,但又不盡如此,僕臣且問君上,趙攻河間,大概多長時間能結束戰事?”

“自古以來,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趙氏此番用兵,應該和滅代類似,只差遣近處的軍隊,依靠東陽、邯鄲、朝歌之甲,以及武卒精銳攻齊。而河間地廣人稀,齊國又盡失南邊的冠氏等城邑,西河之險不足持,只能用依靠新建立起來的東武城來防守。”

“齊國如今三面被趙氏盟邦包圍,我若是陳氏,必然不會在河間與趙氏野戰硬碰硬,而是會選擇撤退保存力量。畢竟河間地本來就是他們從晉國奪取的,又多是沼澤鹽滷,沒有什麼人口和農田,棄掉也不可惜。所以若趙氏能咬咬牙,投入三軍之衆,三四萬人,則旬月便能結束戰爭,若少一些,投入兩軍,則至遲一兩個月結束……”

話雖如此,但韓虎還是沒搞明白段規讓他出兵的真正用意所在。

段規耐心地爲他解惑:“既然趙氏在一到兩個月便能收復河間,那韓氏縱然加入進去,也可以早早結束戰爭,正好應了《司馬法》裡的‘月食班師,所以省戰’。甚至連真正的交戰都不會有,只不過費點糧食而已,消耗掉的正好是本來要送給趙氏的十萬石。然後,吾等便能全師返回,韓軍的回程,最方便的當然是借道衛國,從棘津渡河,那裡靠近晉鄭邊境,鄭國必然緊張兮兮,韓兵也不容易約束軍紀,倘若不小心發生了點衝突,也不足爲奇!”

此言方盡,韓虎猛地站了起來!

段規笑道:“如此一來,晉國伐鄭之戰,豈不就不必等幫魏氏打完河西了……”

韓虎踱步,默然良久,段規之策的確出乎他的想象,但這計謀雖奇,乍一看卻並不怎麼高明。

“子矩啊……”他無奈地說道:“且不說韓氏的準備並不足以與鄭國全面開戰,就算交戰,我想要的也是緊鄰宜陽的上洛,在東邊與鄭國發生衝突,縱然攻取了城池也守不住,於我奪取上洛有何裨益?”

“主君還沒看出來麼?此乃聲言擊東,其實擊西之計也,讓鄭國以爲趙韓剛奪齊國河間,又要謀他東境的汴水、啓封,七穆肯定會發兵東調,這時候,吾等再……”

“然而吾等再從西面出兵,乘機奪取上洛?”韓虎聽出一點門道來了。

“不……不是上洛,上洛以南的三塗山,就是楚國葉公派兵駐守的蠻氏子國,故此地看似荒涼,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必然會讓葉公警覺,出兵干涉,這種計劃之外的戰爭,魏氏肯定會拼命反對,趙氏也不會盡力,只靠韓氏,是無法奪取上洛的。”

“那你的聲東擊西,到底想擊何處?”韓虎越來越糊塗了。

段規靠近了他,從口中吐出了兩個字:“成皋!”

……

“韓鄭構難,作爲晉國執政,趙氏不可能不管,何況韓氏還出兵助他攻齊,所以初期必然會出手相助。但趙氏需要消化河間,不願意捲入計劃外的戰事,所以不會大打,過不了多久就會讓韓氏收手。這時候,韓氏只求從河內發兵打下成皋,別無所求!”

“成皋?”

韓虎並未恍然大悟般驚喜,他的頭腦更加發暈了,這幾年裡,韓虎都快將鄭國地圖翻爛了,成皋這個地名他當然知道。

“子矩啊,這成皋靠着大河,北面就是韓氏的州縣,乘着鄭人注意力放在東邊的時候出兵佔領並不困難,但我也曾隔河眺望過此地,它就是一塊流水不存的石頭地,既不能種糧,也無銅錫鐵礦,我費盡心機打下來,卻沒什麼用處啊。”

段規搖頭道:“不然,臣下聽說萬人之衆能攻破三軍,是因爲出其不意,韓氏在晉卿中最弱,想要崛起,就必須出奇制勝。臣又聽說,一里大小的地方,能牽動得失千里之地的決定,是因爲地勢有利,成皋,就是這樣的必爭之地!”

他說道:“成皋,又名制邑、石邑、虎牢。四百年前穆天子在此地狩獵,有猛虎在葭中,派勇士擒拿囚禁,故又名虎牢。在宗周時爲東虢國,鄭桓公東遷建立新鄭,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因爲此處岩石聳立,地勢險要,向東向南皆爲坦途,佔領之後,就能進逼虢、鄶!不客氣的說,鄭莊公小霸,由此而始。”

“主君還記得麼?當年鄭國叛晉,晉悼公帥諸侯討伐,魯國的孟獻子獻上一計,讓聯軍在虎牢築城,晉悼公從之,遂城虎牢,以這裡爲據點,能俯瞰整個鄭地,果然不久之後,鄭國就迫於壓力選擇投降,自此之後整整五十年不敢叛晉。虎牢關歸還鄭國後也荒廢了,如今城垣破敗,韓氏正好乘機攻取,再修復城池,築高城大塞,便能鎖天中區,控地四鄙,制鄭國之命!韓氏以此爲據點,進可攻,退可守,爲兩年後全面討伐鄭國做準備。”

“沒想到子矩竟然如此深謀遠慮,而且出人意料!真是謀國之言!”

如同醍醐灌頂,韓虎爲之前對段規的計策存疑感到慚愧,下拜道謝。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在鄭國的背上狠狠刺入一根釘子,韓氏吞鄭,韓氏復興,與趙、魏分庭抗禮,必由此而始,我能遇到子矩,真是幸運之至!我這就派人去與趙氏接洽,就說韓氏願意一起出兵,如今韓氏有南陽三縣、上黨四縣、河東兩縣、伊洛三縣,人口數十萬,可用之兵足足有三軍之衆!派一軍隨趙氏伐河間,回程時滋擾鄭國東地,一軍從州縣渡河攻成皋,再有一軍防守,何如?”

“可,但吾等還可以大膽些,再分出半軍,借道趙氏控制的孟津,從成周攻擊成皋側翼。”

“妙哉!我這就去修書準備。”

韓虎興沖沖地下去了,段規留在亭子裡,品嚐着帶餘溫的水酒,心中卻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成皋向西,則地勢漸高,丘陵如同萬斛糧山般起伏不平,小道在亂嶺之間輾轉反覆,若讓一人持戈立於此地,縱然有百人之衆,也不能輕易進入,堪稱成周的門戶。鄭國兩百年來屢屢逼壓王室,佔據上風,正是靠了這彈丸之地!

如今趙氏雖然掌握了晉侯,但對於天子,掌控力度卻不大。若韓氏能三面包夾成周,再以成皋逼壓王城,那天子,豈不成吾等的囊中之物了?想必周室也很願意依靠韓氏權衡強大的趙氏。韓氏想要超過魏氏,與趙氏並列天下,就必須用這種奇招妙想,彌補實力的不足!

這是廟算中無聲的決戰,這是謀士馳騁的疆場,這裡機關算盡,這裡爾虞我詐,雖然沒有流血漂櫓,卻一樣充滿刀光劍影,這些謀國的人,心裡就沒有一個不髒的。

品嚐着自己的妙計,想到充滿希望的前景,段規醜陋的八字鬍下露便出了微笑:“此乃一石三鳥之計,天下人因爲我段規身材矮小,容貌醜惡,所以看輕我。實則,爲主君分憂解難,爲韓氏謀百年之局,吾不認爲自己就比趙氏的辛文子,張孟談差!”

第804章 三家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89章 無心插柳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503章 外援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305章 柳下季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647章 大風(4)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73章 王孫勝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396章 鴛鴦陣!第548章 濟清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15章 叔于田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098章 濟南第96章 莫如兄弟第1001章 函谷關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39章 靈鵲(上)第783章 雌虎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第470章 醫院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37章 神蝗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章 單騎走馬第1144章 赤山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480 金布律第518章 狂人第237章 道路輿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9章 姑布子卿第15章 君子六藝第543章 宮闕第834章 石渠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933章 天災第640章 投機者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
第804章 三家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89章 無心插柳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503章 外援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305章 柳下季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647章 大風(4)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73章 王孫勝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396章 鴛鴦陣!第548章 濟清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15章 叔于田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098章 濟南第96章 莫如兄弟第1001章 函谷關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39章 靈鵲(上)第783章 雌虎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第470章 醫院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37章 神蝗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章 單騎走馬第1144章 赤山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480 金布律第518章 狂人第237章 道路輿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9章 姑布子卿第15章 君子六藝第543章 宮闕第834章 石渠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933章 天災第640章 投機者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