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大器晚成

子路來衛國,其實已經三年了,他本在衛青孔氏的領地蒲邑做宰,這次正旦來向主君家拜賀,順便探望臥牀不起的孔圉,正好趕上趙無恤對衛國的國事訪問。

他作爲孔氏長子孔俚的隨行家臣入宮,被眼尖的孔姣看見,她在馬車裡與趙無恤說了以後,趙無恤也想着數年未見子路,便讓人去孔氏那邊,請子路過來一唔。

子路聽說是晉國上卿有召,心裡頓時不痛快了,本不願來,然而孔氏的夫人伯姬和孔俚都害怕得罪趙無恤,連請求帶命令,他才和師弟高柴一起,不情不願地來到車前,誰料竟見到了故人。

“兄長……”

八年未見,子路兩鬢已經染上了幾絲白髮,畢竟是年近五旬的人了,但他腰間橫掛的長劍,寬闊的肩膀和那雙對敵人犀利,對親友卻和善的虎目,孔姣是不會認錯的。

“你是……姣?”子路卻差點沒認出孔姣來,當年魯國曲阜杏林外給弟子們送飯的那個黃毛小丫頭,如今已經成長爲穿着鞠衣,結雲鬢的貴婦人了。

姝奇怪地擡起頭,發現母親看到這個滿臉虯髯的大叔後,眼裡竟泛起了淚花,還拉着自己給他行禮,頓時十分不解。

殊不知,在魯國時,子路作爲孔子的大弟子,與她的關係亦父亦兄,她相當於被這位大師兄當做女兒一樣溺愛。小時候子路每次來家裡,都會給她帶點東西:可口的點心,笨手雕琢的木梳,亦或是一朵路邊採的花兒……

那時候家中雖然不富裕,但父親和衆弟子卻其樂融融,或談笑聚會,或抨擊時事。現如今卻赫然分裂,或在趙,或在楚,魯衛,雖然各有成就,但孔姣的心裡,也因此生出了一條巨大的縫隙。

她的地位,有賴於子貢、樊須等人在趙氏的地位,而她的存在,也是他們“背叛”孔子,留在趙氏的唯一理由。所以孔姣時不時還能見到子貢、冉求、宰予等人,但於他們的關係其實並不怎麼親密,她最爲想念的除了父親外,還是豪放大笑的子路,溫文爾雅如同鄰家大哥的顏回,鼓着瑟自得其樂的曾點……

可現如今總算見到了,卻又感覺距離如此之遠,他們之間,已經再也回不到那個恍若一家人的狀態了。

她們之間,現在有一條巨大的溝壑,比衛渠還要寬,還要長。

子路是性情中人,眼睛也差點紅了,只待與這位小妹好好攀談幾句,問一問她的近況,與他說說夫子的事情,但一斜眼,目光卻與似笑非笑的趙無恤對上了。

子路和高柴的身上穿着武賁的衣服,腳上的履也沾滿了泥巴,與高冠裘服,腰懸美玉,站在戎車上足下一塵不染的趙無恤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僅有五尺的高柴有些自慚形穢,然而子路卻毫不在意。

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他只會爲無知而恥,不會爲貧賤而恥!

不但不恥,他還挺着胸,朝前邁了一步,目光沒有離開趙無恤。

車前的羽林侍衛們,手紛紛扶在劍上,目光警惕地看着子路,不容許他們靠的太近,因爲侍衛長眉間尺已經覺察到了,眼前這個粗壯的男人腰間掛着的那把劍,可是殺過不少人的。

趙無恤讓他們休要緊張,彬彬有禮地對子路行弟見兄之禮。

“子路,許久不見。”

……

子路比趙無恤整整大一輩,但因爲子路灑脫,還在魯國時,二人曾一度以弟與兄相稱。那是趙無恤與孔門的蜜月期,若他地位再低一點,只是個大夫之子,或者士人之子的話,說不定孔子也會有嫁女的想法。

當時趙無恤投靠三桓,圖謀驅逐陽虎,子路還在武卒裡協助他與叛軍作戰,在擊敗陽虎的過程中出力甚多。子路後來孤身一人說服陽關叛軍投降,做了陽關宰,在齊國大兵壓境,魯國羣鼠怯怯時,唯獨子路帥陽關數百人出關擊齊,幫趙無恤的西魯分擔壓力

這些,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卻物是人非,隨着孔子的自我放逐,再不踏入趙氏控制的邦國,他們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連與孔姣的婚事也不能挽救一絲一毫。

子路一生追隨孔子,保護孔子,積極捍衛或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與趙無恤自然也是水火不容。無恤本以爲按照他伉直好勇的性格,會跳將起來,將自己痛罵一頓,或者拔劍說下從此恩斷義絕的話來,誰料子路卻停住了腳步,看了看孔姣後,吞回了到嘴邊的話,還朝趙無恤還了禮。

“趙卿士。”雖然他還是面色不豫,稱呼也生分,但已讓趙無恤大吃一驚。

子路變了,身上的豪俠氣息收斂入心中,手裡的長劍不再輕易拔出,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守禮。

是追隨孔子在外漂泊九年,磨去了他的棱角麼?還是千錘百煉後,他終於從一個難以長大的率性大孩子,變成了眼前可靠的人才……

這讓趙無恤徒然提起興趣來,不由想到剛纔趙伊對他所說的子路事蹟來。

之前在魯國的爲子至孝,爲徒至忠,無宿諾,聞過則喜,聞善則行,見義必爲,見危必拯等優點就不必說了。只說子路三年前回到家鄉探望妻兄和妻子,正好衛國百廢待興,執政孔圉四處求才,也請子路留下。他考慮到夫子已經在葉地長期居住下來,又有許多師弟照料,便留下做了孔圉的家臣,希望能在衛國實現自己的理想。

子路的起點不高,去蒲邑一呆就是三年,用自己的經驗,結合孔門那些仁義理念,將這座壯士頗多的小邑治理得井井有條,用趙伊等人的話說就是:“入其境,田疇盡易,草萊甚闢,溝洫深治;入其邑,牆屋完固,樹木甚茂;至其庭,庭甚清閒,諸下用命。”

由此可以得出子路治邑的恭敬以信、忠信以寬,卻又明察秋毫,於是蒲邑壯士盡爲其所用。子路將他們組織起來,教之以兵陣,很快就掃清了在周圍活躍的盜寇山賊,還當地一片太平,聽說孔圉還有意任命他做家司馬。

孔子在魯國時逢人便推銷說,子路善政,可以爲宰。趙無恤最初還不以爲然,如今子路的確在衛國做出了一番成績,頓時就讓他對此人有了新認識。

看似大老粗的子路竟然粗中有細,猛中有靜,這就是兵法上的”動若脫兔,靜若處子“啊,不簡單。加上在魯國時,子路便以率軍猛擊聞名,趙無恤覺得,此人若能爲自己所用,做一個縣令,或者一位師帥、司馬是綽綽有餘的。

於是他讓侍衛們退後,邀請子路與自己回到運河旁邊的趙壘,擺上幾道小菜,斟上淡淡的米酒,讓孔姣陪坐,任由子路與孔姣敘話,趙無恤和高柴也不時摻嘴幾句。

他要給這頭猛虎,套上親情的籠頭!

……

等到二人聊得差不多,氣氛變得其樂融融,子路對他的敵意,也漸漸淡下去了,無恤便出言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衛國的詩吧,我至今還記得中都邑竹林裡的那次相聚,以及衆人的志向,子路呢?”

子路嘆了口氣:“卿士當時所言志向,由可記得清清楚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是擲地有聲,讓人心服口服……只是沒想到竟齊到了小妹這裡,這一點,由更是佩服不已。”他哈哈大笑,惹得孔姣一陣臉紅,卻也由衷地感到開心。

真希望,丈夫與父親見面時,也能如此。

“如今卿士家已齊,國已治,只差平天下了,但這德行……”子路飲了一口酒道,“可不要忘了修!”

話裡有話,趙無恤只當沒聽懂,哈哈笑道:“子路的志向,我也記得呢……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這是子路的原話麼?”

“然。”子路眼中閃過一絲陰霾,沒有什麼是比遲遲不能實現的理想更沉重的了。

趙無恤乘機道:“吾曾聞,大器晚成,********,子路之才藏於胸中數十年,只可惜這衛國蕞爾小邦,地不過兩百里,城不過數十,兵車不足五百乘,檯面太小。孔氏雖然讓你治蒲邑,但蒲邑人口過數百戶,子路若將一輩子用在此處,豈不是大材小用了?”

子路沉吟了,趙無恤所言,句句屬實。

“還有子羔。”趙無恤也沒有將陪襯的高柴拉下,高柴身高不滿五尺,很不出衆,在孔子門下受業,孔子認爲他憨直忠厚。他在魯國時,曾經在費邑做過小吏,孔子還怕他不能勝任。

結果高柴做的很不錯,他和子路一起來到衛國,還做了審案的士師,除了用道德禮儀來斷案外,他還引入了魯、晉的律令斷案的法則,建議衛國也修一部《衛律》……

這倆人與雕漆開、原憲等只會嘴炮的“君子儒”是不同的,個個都有拿得出手的本事,只不過對於孔子太過忠誠,便拋棄大好前途追隨他流浪,最還是做了別人家臣,說明他們的心思還系在出仕上。

所以趙無恤也給出了自己的價碼:“子路可爲師帥、縣司馬,子羔亦可爲縣理官,在魯或在晉,任憑二位選擇,何如?”

在趙氏縣一級的司馬、理官,放到魯衛,相當於一位下大夫了。

混了這麼多年還是個區區士人的高柴一時間砰然心動,人生在世,豈能就這樣碌碌無爲下去?說真的,他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衛國的前景很不好,首先作爲趙氏附庸的地位是改變不了的,衛國官吏頭上還騎着趙氏派來的人;其次他們的靠山孔圉又病重臥牀不起,衛侯蒯聵得志後開始倒行逆施,國內卿族、國人的不滿恍如暗潮涌動,指不定哪一天就會鬧出大亂子來……

與其在這顆病柳上吊死,還不如早點投靠趙氏呢,而且一去就能從中層做起。過去是他不好意思厚着臉皮去請冉求、宰予等人引薦,如今趙無恤親自邀請,正中其下懷。

高柴正要應允,卻見子路突然笑了起來。

“我的志向,難得卿士還記得這麼清楚。但由還有一個志向,卿士只怕沒聽說過。“

“哦。”趙無恤道:“是什麼?不妨說來聽聽。”

子路舉起酒一飲而盡而,又將酒盞倒過來,重重地扣在案几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隨即橫眉瞪目,直指趙無恤!

“由的那個志向,就是願車馬衣裘,與師長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ps:感謝這幾天的打賞,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啊,12點左右還有一章(~^~)

第892章 過河卒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55章 大風(12)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518章 狂人第344章 夜襲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22章 贈我緇衣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999章 殘城第53章 冬至(二)第824章 大學第469章 第藥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9章 姑布子卿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410章 會師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番外7 羋月傳(上)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444章 叛徒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14章 老豺範鞅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480 金布律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55章 大風(12)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938章 蟲豸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7 2章 學校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26章 猛士歸心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761章 降 上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344章 夜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517章 隱士第672章 掃清門庭
第892章 過河卒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55章 大風(12)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518章 狂人第344章 夜襲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22章 贈我緇衣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999章 殘城第53章 冬至(二)第824章 大學第469章 第藥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9章 姑布子卿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410章 會師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71章 封建制度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番外7 羋月傳(上)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444章 叛徒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14章 老豺範鞅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480 金布律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655章 大風(12)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938章 蟲豸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7 2章 學校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26章 猛士歸心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761章 降 上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344章 夜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517章 隱士第672章 掃清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