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聲東擊西

沛,多指水勢湍急,宋國沛邑一如其名,周長不到兩裡的小城東北面有一道廣闊的水面穿過,恰值六月雨水氾濫,一眼看過去更是無邊無際,浩浩湯湯。

城內的大夫名爲沛氏,從祖上被宋公封到這裡做邑大夫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這裡土地平闊,又地處泗水衝要,是南北交通的樞紐,但由於遠離宋國的政治中心商丘,所以歷次政變、內亂都沒有波及到此。沛大夫本以爲自己能依靠農賦商稅混吃等死,誰料在他晚年的時候宋國卻再生變亂,沛邑一下子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作爲卿族皇氏的下屬,沛邑顯然得站在彭城一邊。誰料先來的不是鄒魯的敵人,而是南邊來了一羣不速之客。

這一日,沛邑的沛氏府邸,老態龍鍾的沛大夫被一羣人押着,他們旁邊則是一個其下烈火熊熊,裡面開水沸騰的銅鼎……

“將軍,就算你將我這把老骨頭烹了,鄙邑也實在是湊不出糧了啊!”

沛大夫幾乎都要給面前武夫跪下了,本來他的轄區就不大,統領着兩三千戶人家而已,現如今卻要供給一支四五千人的大軍,實在是苦不堪言。

他面前那位斷髮的披甲將領卻很不耐煩,用吐字不太清晰的中原話說到:“若是烹了你這老朽能餵飽兵卒,我已經將你投入到鼎裡了,汝等這種五鼎之家怎麼會沒有儲糧?速速交出來,否則便殺了汝家男丁,將女眷送入軍中爲奴婢。”

沛大夫知道吳國人雖然兇惡卻沒到敢殺他的程度,便咬牙不說,同時他心裡也暗暗後悔,當初怎麼就腦子一抽,答應了右師皇瑗的徵召,投入彭城宋公陣營呢?雖然那些天道教徒讓人擔憂,大巫南子所謂的玄子也讓人難以相信,但若進城的是趙軍而不是吳軍,自己大概就不用遭罪了。

原來從今年春後,支持彭城宋公的吳國開始發兵北上相助,吳國的建制是四軍制,分爲中軍、上軍、下軍、右軍,每軍萬五千人左右。夫差一口氣帶了上中下三軍主力北上,此外還有徐、羣舒、越人的附從軍,加起來也有六七萬人,其中有兩師的兵力來到了彭城的北門戶沛邑,負責駐守這裡,防禦來自北方魯國的進攻。

而統帥這支五千人的將領,正是吳國的一位大夫申叔儀。

最初時,申叔儀和沛大夫的相處還算和善,按照約定,沛縣每一戶人家要養活一個吳兵,提供其口糧。然而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沛大夫卻發現,申叔儀對沛邑的索求越來越過分,吳兵的軍紀也逐漸渙散,一旦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吳人便開始成羣結隊地在沛邑周邊劫掠,一點都不在乎這裡友邦土地。

其實也不能怪申叔儀如此索糧,主要是泗上距離吳國太過遙遠,雖然開通了邗溝,但吳國的稻米跨越千里送到這裡,已經所剩無幾,更何況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連年的洪澇災禍,沉重的勞役,在料理田間的緊要關頭,青壯年又都被徵召來北伐,彭城那邊的主力倒是吃穿不愁,但沛縣等地的駐軍就難以爲繼了。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十多年裡習慣了孫武子“因糧於敵”的吳軍,就開始自己張羅吃的了。當餓肚子時,他們纔不管什麼友邦不友邦,盟國不盟國呢,吳國將吏們紛紛拿出了當年在楚國禍害城邑的架勢來,一時間沛邑上到大夫,下到百姓,都受到了強迫和逼壓。

就算如此,搜刮到的糧食也不夠這數千吳兵吃。

今日,在又一次勒索沛大夫無果後,吳軍將領申叔儀招來他的子侄親信等商量對策。

“還能怎麼辦,搶!”

吳王夫差的戰爭動機是與趙無恤爭奪霸主地位,而吳國大夫、兵卒的戰爭動機則是在富庶之地搶掠一些財物帶回家中去,當年在楚國他們都是這麼幹的,這次能跟隨大王來到更加繁榮的中原地帶,他們更是躍躍欲試。

在吳軍停駐幾個月後,沛邑是沒有什麼好搶的了,但沛邑周邊,還有趙國陣營的魯、鄒、滕、薛呢!

因爲大軍沒有集齊,過去幾個月裡,趙國與吳國都沒有大動干戈的意思,但駐紮在沛邑的吳國前鋒也利用自己擅長渡河、舟戰的特點,渡過泗水,深入滕、薛甚至是到了鄒國境內。雖然吳軍的戰鬥力已經不是當年孫武還在時的巔峰時期了,但面對鄒、滕、薛等國兵卒,依然是勢如破竹,吳軍甚至創造過一百人攆得一千滕、薛兵卒狼狽而逃的壯舉,於是這兩處就成了他們在缺糧時的大糧倉。

但對於魯國,申叔儀卻有一點忌憚,被趙氏統治十多年後,魯國人已經遠沒有當年那麼羸弱了,什伍制度讓邊境魯國民兵在亭長的帶領下也能跟吳人兜兜圈子,而魯國的正規部隊雖然不如”趙武卒“那般武裝到牙齒,但也能背靠背,豎起矛陣,讓吳國的短兵難以接近,所以來沛邑幾個月了,吳軍對魯地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卻都效果不大,他們知道自己啃到了硬骨頭,也很快就退回來了。

然而就在申叔儀摩拳擦掌準備再渡河去滕、薛、鄒三國搶一筆時,卻從後方傳來了吳國夫差的軍令:沛縣駐軍速速配合北方部隊,向魯國發動一次進攻……

“魯國不好打啊……”欺軟怕硬的申叔儀有點犯愁,然而軍令如山,上一個違抗吳王夫差命令的人,名叫伍子胥,現在他的屍體還在長江裡漂着呢,伍子對吳國立了那麼大的功都是如此下場,誰人還敢忤逆夫差呢?

沒幾天,從彭城那邊過來了五千人,統帥正是申叔儀的上司,下軍將王子姑曹。

針對申叔儀的疑問,王子姑曹微微一笑,對他說道:“如今趙侯帥大軍入宋,正與大王和宋公在芒碭山一帶對峙,芒碭山丘陵遍地,適合我吳國步卒作戰,趙侯急於取勝,不顧這一點,日夜派兵卒進攻,卻都被我軍所阻。當然,正面趙軍勢大,我軍也不好強攻,大王便打算效仿當年破郢之戰,實則虛之,虛而實之,看似要與趙軍在西面僵持,實則派遣你我從沛邑北上,進攻趙軍運糧的命脈,菏水!”

菏水在魯國境內,但距離沛邑並不遠,只是那裡有數千趙兵、魯兵防禦,申叔儀不敢去招惹,雙方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大王這一計策很妙,一旦打下了棠地,菏水這條連通宋、曹和魯國的運河就斷了,吳軍也能一口氣攻入鄒魯腹地,攪亂趙軍的戰線。

他連連出口稱讚,但也有疑慮,那就是因爲吳軍未敢深入魯地,所以對棠邑、菏水一帶的地形道路不太熟悉。

“無妨。”王子姑曹似乎早有對策。

”有兩個魯國人,可以爲吾等帶路。”打了個響指後,便有吳兵帶着兩人入內,一個是衣冠楚楚的大夫,另一個則是須發凌亂的落魄武士,那大夫滿臉堆笑,他的同伴卻大腹便便,醉眼惺忪,入內後也不說話,只是定定地看着王孫姑曹案前的酒。

“這是?”申叔儀皺起了眉頭,那位大夫也就罷了,只是這武士,這樣的人作爲嚮導,靠譜麼?

王孫姑曹倒是不擔心,他介紹道:”十年前從魯國跑到吳國的叔孫輒,叔孫家族滅亡後最後的遺族,至於這位,則是費宰公山不狃,竊魯大盜趙無恤當年的大敵……“

第951章 連橫(上)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52章 連橫(下)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557章 虎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337章 小司寇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938章 蟲豸第816章 秦人第1013章 入秦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59章 龍城飛將番外13 秦皇紀(上)第441章 用人第383章 該怪誰?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492章 侯犯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70章 數典忘祖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710章 陶朱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91章 子產之政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546章 墮郈(上)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655章 大風(12)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1章 姍姍來遲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49章 有女如雲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2章 三裡歸附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56章 大風(13)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1021章 宋裂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33章 魏舒方陣第999章 殘城第1193章 楚王勝
第951章 連橫(上)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52章 連橫(下)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557章 虎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9章 錦瑟無端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337章 小司寇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938章 蟲豸第816章 秦人第1013章 入秦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59章 龍城飛將番外13 秦皇紀(上)第441章 用人第383章 該怪誰?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492章 侯犯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70章 數典忘祖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710章 陶朱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91章 子產之政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546章 墮郈(上)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655章 大風(12)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1章 姍姍來遲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49章 有女如雲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2章 三裡歸附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56章 大風(13)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1021章 宋裂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33章 魏舒方陣第999章 殘城第1193章 楚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