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平準均輸

與之前相比,趙氏的官職可謂面目全非。

趙無恤在主管農業經濟的“治粟內史”之下,設置了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以及鹽、鐵兩長史。

七人爵爲下大夫,其中籍田令丞又被稱爲“大農丞”,由魯國人樊遲兼任,鐵官則乾脆是個女人:越女莫邪。去年,她從魯國桃丘來到了趙氏邯鄲,因爲那裡發現了一處大鐵礦,無論鐵礦的質量還是數量,都遠優於魯地。

女人做官,而且一來就是大夫,這是前所未聞的事情,但衆人也沒有反對的藉口,因爲趙氏的冶鐵鍛鐵體系,幾乎是莫邪一個人撐起來了。她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並將其不斷改進,這纔有了今日鐵官遍佈郡縣,趙氏之鐵已經和南方金錫並列的局面。

除了吸引衆人目光的鐵官長史外,太倉和均輸、平準三令丞,則是低調上任的。

所謂“均輸”,就是調節各地物資,趙氏的稅賦依然以實物稅爲主,除此以外,各郡縣的特產也會作爲貢品運入鄴城。這種做法是封建時代的遺留習慣,正所謂“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領民自然對領主要有所貢獻,被視爲天經地義。

但此舉有很多弊端:須役使大批農民運輸特產,民戶不堪其苦;長途運輸,貢品難免受損變質,而且運費常超過原價很多;各地貢品在本地屬珍品,但運抵鄴城後可能屬下品,這樣既不能供官府使用,又造成貢物的積壓浪費,得不償失。

於是計然建議,不如在各郡設置均輸官,統籌物資。一般貢品不再運送,轉而讓官商運往需要此物的地區售賣。比如上郡白翟特產的牛羊駿馬,就不必千里入鄴,在太原、魏氏處售賣便可以獲得不菲的價格了。這樣,既可減少以往貢品運送造成的損失,又可相對減輕民戶負擔,同時還增加了財政收入。此外,均輸官也要負責各地糧食的調撥和輸送。

所謂“平準”,主要目的是要使趙氏各地物價保持常態,防止私商操縱市場,牟取暴利,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計然美其名曰:“制萬物低昂,常操郡縣贏資”,主要調節的,是糧食、鹽、酒的價格。

這兩個機構,無不是計然經濟理論的直接體現,暫時試行於鄴地十二鄉,一年後若行之有效,再推向趙氏七郡,以及東方的魯、莒、泗上諸國,實現這片區域的經濟一體化。

至於現在,均輸、平準二丞上任後面臨的第一件挑戰,就是要和太倉合作,完成計然“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平糴計劃。

太倉令丞一如其名,是管倉稟府庫的官名,趙氏在各郡和交通衝要設置了”常平倉“,其用處是儲存均輸官從各地調撥的糧食,正所謂“豐年則糴,歲儉則糶”。

時間進入八月份,各地陸續完成收穫,均輸、平準、太倉三令丞新官上任,他們基本上都出身計吏,已經系統學習過計然的經濟理論,以及計僑的實用數學,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收購和儲存。

平準官掌握各地糧食價格,對河內、鄴、邯鄲等糧價偏低的地方,均輸官以官方的姿態介入,大舉平價收糧。

因爲今歲趙氏水利工程效果明顯,加上龍骨水車、堆肥的推廣,各郡差不多都得到了豐收,所以當官府來收購糧食時,民衆還是歡迎的。更何況收購的價格是超出市肆商賈的,民衆頓時趨之若鶩,不過均輸官的屬吏也囑咐各家都要有餘糧,以備不時之需。

一車又一車金燦燦黃橙橙的糧食被運入郡首府的常平倉,太倉令丞的屬吏接管後,將粟、麥按倉儲存。要一直等到外面荒年,市場糧價高的時候,又在平準官的標準下,適當降低價格,將常平倉中的糧食進行出售,平抑糧價。

於是到了九月份時,計然一統計,趙氏七郡一都,八座常平倉糧一共存糧一四十六萬石,相當於八十萬畝粟田產出(趙氏的畝大概相當於0.29公畝,一般而言畝產一石半,鄴地爲兩石),鄴地一年收成了!

“足夠十五萬民衆飽食一年……”治粟內史下屬的各令丞喜笑顏開,計然卻尤不滿足,在他一手操持下,這條名爲平準均輸的鞭子,開始越過邊境,朝其他勢力抽去……

……

早在七月中旬,以猗頓爲首的趙氏官商,紛紛化身爲白衣商賈,手持過去幾個月新鑄出的五銖錢,前往燕、魏、韓、衛、周、中山等與趙氏相鄰的友善邦國,開始高價收購糧食。

各國可沒有趙氏這般完善的糧食統籌機構,都邑的大夫自己賣自己的糧,官府根本管不着。於是在利潤的誘惑下,韓氏上黨、平陽,魏氏新絳、曲沃,燕國易下都,周室的單、劉,衛國的濮陽,各處大夫邑主留下部分存糧,其餘盡數賣給那些神秘的白衣商賈。

更有投機倒把的齊鄭商賈,得知今年趙氏糧貴,也不假思索,將從楚、鄭、齊等地收來的糧,再轉運到陶丘,進行中間交易。

在韓魏二卿反應過來之前,這些糧食便源源不斷匯入趙氏,到九月底時,常平倉存糧已突破兩百萬石!

這是一份喜訊,好比一次殲敵數萬的大捷!看着計然遞交上來的奏報,趙無恤心中歡喜,一切都如計然所料,世人在”利“的推動下,被捲入這場宏大的經濟調控中。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齊鄭的商賈爲了利益,甚至可以出賣絞死自己的繩子,看來設立平準均輸,對商賈進行一定監管,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

如今,除了輕易不準動用的常平倉,其他倉稟也堆得滿滿的,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以鄰爲壑的趙無恤甚至開始幸災樂禍起來。

看來明歲的災荒若波及到韓、魏,他們的日子恐怕要不好過嘍!

將這份奏報批閱後放在一邊,案几上已經堆積了厚厚一摞各地的文書奏報,而夜,也漸漸深了。

趙無恤有些疲憊,他揉了揉太陽穴,舉起瓷盞喝了一口清茶--不錯,他終於喝上茶了,將吳楚境內品種優良的野茶移植到魯地,魯國東武城那邊被沂水沂山環繞,水好土好,便建了好幾圃茶園,經過好幾年馴化,野茶葉的苦澀,也逐漸化爲清香。茶葉作爲兒子對父親的貢品,運入漳水畔的趙宮中,佐以河內郡百泉的上好泉水,炮製出獨一無二的味道。

因爲趙無恤獨愛茶,一時間鄴城的大夫士人也競相效仿,品茗成了高雅聚會必備的東西。這原本只是作爲一種冷門藥材入藥的東西很快就被炒到天價,儼然一種新興的奢侈品,魯國那邊的茶園在不斷擴張,當地民戶由此得利。

稍微休息了一會,趙無恤又看向了案几上僅剩的兩份奏章:其中一份字體飄逸俊秀,是任章的,另一份的筆畫則剛強工整,是魯班的。

他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前不久兩人在鄴城郊外的大水車旁大吵一頓的事情,趙無恤已經從暗中監視百官的”黑衣“那裡得知了。一個是激進的道家和平主義,一個是極端的主戰派,在魯班看來,戰爭只不過是讓他那些攻城器械的試驗場,倆人能說得到一起纔怪。

想了想後,趙無恤還是先把手伸向了魯班的那份,纔剛剛打開第一頁,他的眼睛便亮了。

“能舉一反三將水力運用到冶鐵上,真不愧是工匠之祖……”

(~^~)

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762章 降 下第659章 謝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256章 趙武卒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30章 鄉中三吏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952章 連橫(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020章 分娩番外7 羋月傳(上)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4章 始作俑者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94章 壁壘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66章 韓氏有女第412章 獵國(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956章 合縱(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011章 國殤第543章 宮闕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11章 國殤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658章 大風(完)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05章 柳下季第68章 少君魏姬第769章 當歸(下)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306章 孔仲尼第906章 水力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14章 突騎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08章 成之誓第340章 巫頌(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942章 刑人(上)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72章 初見魏駒第475章 舟師第592章 子貢一出
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762章 降 下第659章 謝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256章 趙武卒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30章 鄉中三吏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952章 連橫(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020章 分娩番外7 羋月傳(上)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4章 始作俑者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94章 壁壘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66章 韓氏有女第412章 獵國(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956章 合縱(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1011章 國殤第543章 宮闕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11章 國殤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658章 大風(完)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05章 柳下季第68章 少君魏姬第769章 當歸(下)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306章 孔仲尼第906章 水力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14章 突騎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08章 成之誓第340章 巫頌(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942章 刑人(上)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72章 初見魏駒第475章 舟師第592章 子貢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