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

武庫者,官之兵器所藏也,置令守之。春秋之時,武庫已經成了一項制度,除了國都會設置外,晉國諸卿也有收藏兵器的武庫,進入成文法時代後,還會頒佈《倉律》、《庫律》來管理。而朝歌範氏武庫給趙無恤的印象,一是庫存量大,二是種類齊全。

跟着小吏往前走去,一個又一個倉庫被打開:鬆開了弦的弓,堆壓在一起,像是一一捆捆柴堆的長柄武器,木架上則是排列整齊的短柄武器。

在令吏獻上的集簿中,記載儲有弓的總數即達2678件,弓弦1987件……

短柄格鬥兵器計有:短劍500柄!

長柄兵器計有:車用鈹142件,鈹449件,矛2517件,戈3839件。鈹就是一種形似短劍,後接長柄的雙刃類矛兵器,繼承自東周。此類兵器後來演變爲槊,具備強力衝擊穿刺能力,是步戰和騎兵手中的利器。

此外還有許多堆積得密密麻麻的防護裝備:盾1000件,輕皮甲14具,厚皮甲633具,甲札587具……

最後他們踱步到了外面的車庫中,這裡尚有剛剛完工沒多久的車三百乘……

轉了一圈後,跟在身邊的漆萬嚥了一口口水:“竟然比曲阜的武庫還要大,存儲的武器裝備更要多。”

趙無恤笑了笑:“千乘卿族可不是吹噓出來的。”

出了武庫後,旁邊就是範氏的宮室,那些建築還是很雄偉華麗的,重堂邃宇,層樓疏閣,連棟結階。

無恤指着那邊說道:“範氏自封於朝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傳襲了五代人,雖然只是卿族而非諸侯,可畢竟創立這麼長時間了。繼承了殷商和衛國兩代的百里膏腴,朝歌又是晉國與齊、衛、鮮虞、北燕的交通和貿易中心。所以非常富庶。”

這些還只是封存在武庫內的,算上範吉射帶走的那些兵卒所持,隨後又被趙軍俘獲的武器裝備,算上朝歌守卒們手裡的傢伙,說範氏的財力能武裝三個軍絕對不是誇大。

贊完以後無恤又嘆息道:“只是這輝煌的赫赫千乘卿族,擁有這麼多的子民和武備,爲何這麼輕易就城破家亡了呢?”

身旁的僚吏和家臣皆拱手道:“因爲趙氏有昊天護佑,將軍英明神武!”

一片頌揚聲中。也有一點異樣,跟在最後面的武庫令吏突然笑了起來,說道:“趙將軍善戰不假,趙卒勇於二卿之兵不假,但小人認爲,範氏之亡還有自身的原因。”

趙無恤看了那武庫令吏一眼,示意他說下去。

“因爲範氏家族的治家之道走歪了,他們把苛刻當作明察,把欺詐當作智慧,把做作當作忠心。把計謀多端當作有本事,把聚斂財富當作才能。這就好比去了毛的獸皮,大則大矣。卻正是破裂的路子,所以纔會先亡……範氏之亡,還望將軍引以爲戒啊……”

旁邊衆人勃然變色,喝道:“大膽!”

趙無恤卻阻止了他們:“盛極必衰,水滿則溢,他說的有道理,我的家宰孟談說過,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是我親手將範氏覆亡,他們的教訓。我自然會吸取。”

他又看着那名身體瘦小,容貌不揚的武庫令吏道:“你叫何名?”

“小人薄疑。朝歌本地人。”

“好,薄疑,我聽說破城之時,中行寅只顧着逃走,朝歌宰則帶着死志,派人來令你將武庫和糧倉燒燬,你爲何未從?還帶人守衛此處,完好地獻給我?”

薄疑垂首道:“我是範氏之臣不假,但這裡不單是範氏的府庫,還是朝歌人,乃至於河內數十萬生民的糧倉。小人職務雖低賤,卻也知道大戰之後必有災年的道理,戰事對河內農事影響極大,今年的收成能到往年一半就不錯了。我寧可背上不忠的罪名,也要將這裡留住,還望君子能吸取範氏的教訓,將這些糧食分給河內黎民一部分,這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這下子,趙無恤更對這名小令吏刮目相看了:“你有這般見識,卻僅能做一個區區倉吏,範氏屈才如此,不亡待何?”

“你的提議我會考慮,並讓人作出戰後撫卹民衆和賑饑的章程來,力求秋收前不會餓死一個人!如今人心未定,你暫且繼續替我管理府庫,我會派個計吏來做副職,協助你管好此地。好好做,我保你俸祿不缺,以後還有升職!”

覺得自己又撿到了一個可用之材,趙無恤很是高興,就在此時,城外柳下跖和虞喜又送來一道喜訊。

……

戎車緩緩駛入視線,車上是一張蒲席,鮮血在席子和車輿上流淌凝固,中行寅胖大的屍體躺在上面,就像一頭獵獲後被剝了皮的熊羆。

據說他先是服毒,接着以匕首捅自己肚子,雙管齊下後還未死透,可惜已經救不回來了。

趙無恤看着那具屍體良久,讓人來辨認,確定是中行寅無疑,這才大笑道:“子石爲我去了一塊心病!二三子,邯鄲、柏人雖還未下,但範、中行二卿相當於滅亡了!”

衆人皆過來圍觀賀喜,他們卻不知道,趙無恤雖然看上去大喜過望,可心裡面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無恤心裡是百感交集的:範吉射、中行寅治下有二十多個縣,百餘萬民衆,萬千家臣食客所擁,一朝振臂,三軍呼應影從,也曾不可一世,也曾主導晉國的軍政大事,歷史上他們甚至差點成功翻盤,擊敗其他四卿。

可如今,這一切都灰飛煙滅去了。

範吉射*而亡,是真的化成了火灰。中行寅的屍身則躺在車上,以蒲席裹着,被衆人圍觀,如同玩物。所以趙無恤見了他們的下場,不免覺得這世間盛衰無常。沒了想象中戰勝強敵後的興奮。一時間興致缺缺,腦中浮現的,則是如何治理這片被戰爭肆虐數月的土地。如何分勝利果實,如何善後……

倒是薄疑的表現和建議。讓他有了一絲靈光,範氏官吏民衆對二卿的忠誠,或許沒有想象中根深蒂固……

他隨後吩咐把這輛戎車在朝歌城中轉上一圈,讓那些投降的守卒和民衆都看一看,這之後纔將其收斂,以下卿之禮葬之。

同時下達的,還有一條約束軍紀和治民的法令。

“與趙氏爲敵者,範、中行二卿也。與百姓無關。小子與朝歌父老約定,趙軍在朝歌期間,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此外不劫掠一家,不亂殺一人,不亂戮一吏,衆人各司其職,以待秋收!”

這道命令傳遍了朝歌每一個街巷裡閭,得知趙氏不會清洗城池,不會行苛政。甚至答應開倉賑濟後,朝歌民衆內心稍安,那些投降的令吏更是高呼趙氏寬容。

勝利就在咫尺。這時候作爲一個有大志向的政治家,要做的不是瘋狂報復,而是要開始設法收買民心……

不過中行寅已死這件事情還是得宣傳出去,讓歸附的人安心,讓盟友堅定態度,讓敵人驚恐畏懼。

趙無恤將此事簡略地寫成了一封信,封進竹筒裡讓騎士送往溫縣。

希望這個消息,能讓重傷養病的趙鞅高興一下……

……

“果然像當年瓦之會時孔子說過的一樣,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啊……這麼快就入秋了。”大河邊上,晉國中軍佐用疲倦的嗓音評論道。

他在大戰中於十多步外被一箭射中。從肋骨間穿透過去,幸好有甲衣保護。稍微阻止了箭矢,沒有傷及心肺。縱然如此,也是難以醫治的重傷了,傷口依然受到了感染,是名爲”七日風“的絕症。

好在有靈鵲醫者診治,趙鞅憑藉自己堅強的意志挺過來了,可後遺症仍然存在。他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局部肌肉發緊,一個多月過去了,才勉強能下牀,卻仍然無法行走,更沒法理政,內事交給長女季嬴,外事則是趙無恤繼續帥軍東征西討。

趙鞅因爲四肢無力,只能乘坐趙無恤讓工匠打製的木輪椅活動,這種名爲“輪椅”的東西裝有木頭與青銅製成的輪子,還配有毛絨墊,能讓老父舒服一些。

黑衣衛士鄭龍將載着趙鞅的輪椅推到了洶涌東流的大河邊,在能下牀後,他總喜歡來河邊久久停留,看漁船捕魚,看舫舟川流不息,之後許久,卿士都不曾說話。

關於季節,他的評論倒是沒錯。如今已經是七月中下旬,立秋將至,涼風開始吹,露水開始降落,寒蟬開始鳴叫,老鷹於是祭鳥,舊的事物成熟或是衰老飄落,人生世事變換之快讓人猝不及防。

就在這時,他們身後隱隱響起了腳步聲。

鄭龍知道,這是主君的長女季嬴來了,他已經很熟悉她的走路方式了:輕巧而優雅,如同在水面歡快地跳舞。

果然,她很快便出現在鄭龍的視線中,一身火紅的深衣,環佩叮噹,因爲走得急,身後的侍女都快追不上她,無法爲她舉起身後的長擺。

季嬴也不在意自己長裙墜地,望見趙鞅的背影,便趨行過來行禮,舉袂遮住白皙的面容,隨後獻上手裡的東西。

“父親,是無恤來信了……”

她擡起頭眨了眨眼:“看送信人的樣子,或許是好消息!”

藤紙上細小的字體密封在翠綠的竹筒內,趙鞅似乎感覺到了信中的內容,伸手接過。

“但願如此吧。”趙鞅不置可否,受傷臥牀一月,昔日強健的身體又幾乎廢掉後,他性格變了許多。

他表現得不急不忙,先讓鄭龍和季嬴將他推回亭中,這才慢慢展信而讀,看了一遍又一遍,皺眉又展眉,良久後才長長地嘆息一聲。

季嬴好奇地問道:“父親,信中寫了些什麼?”

趙鞅揉了揉又開始發痛的太陽穴,淡淡地說道:“無他,只是晉國又死了一個卿士而已……”

雖然趙鞅表現平靜,不過細心的季嬴卻發現,父親飽受病痛折磨,瘦了一圈的面容上隱隱露出了一絲笑,而扶着輪椅的左手,也止不住開始激動地顫抖……

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176章 特赦第14章 老豺範鞅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650章 大風(7)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653章 大風(10)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162章 大道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444章 叛徒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99章 勇於私鬥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770章 死於此!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08章 成之誓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83章 擲矛兵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546章 墮郈(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892章 過河卒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47 2章 學校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48章 濟清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456章 盜跖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35章 人道彌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649章 大風(6)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81章 齊魯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8章 伊尹之志第814章 遷都第509章 致師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20章 術業專攻第650章 大風(7)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988章 叛國罪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39章 逼門而入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54章 冬至(三)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626章新婚夜第448章 爭流第65章 暮春三月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
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176章 特赦第14章 老豺範鞅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650章 大風(7)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653章 大風(10)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162章 大道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444章 叛徒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99章 勇於私鬥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770章 死於此!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08章 成之誓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83章 擲矛兵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546章 墮郈(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892章 過河卒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47 2章 學校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48章 濟清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456章 盜跖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35章 人道彌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649章 大風(6)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481章 齊魯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8章 伊尹之志第814章 遷都第509章 致師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20章 術業專攻第650章 大風(7)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988章 叛國罪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39章 逼門而入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54章 冬至(三)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626章新婚夜第448章 爭流第65章 暮春三月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