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

ps:不出所料果然被噴,這次是我腦抽,給羣裡總參謀部的二三子賠罪了,求放過,另外設定有更改,具體見前一章,咳,七月知錯能改,明天是不是該投點保底月票鼓勵下?

……

牧野,在殷周之際,這是個具有特殊含義的地方。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

身臨其境,趙無恤腦中不由響起《大雅·大明》那昂揚的曲調,牧野之戰在周人的頌歌和銘刻中朦朧不清,在恢宏詩意背後,卻是“血之流杵”的廝殺。

在趙氏流傳的故事裡,刑徒、僕隸、百工……短短三日內,帝辛從朝歌王畿湊集整整十七萬人!趙無恤彷彿能看到,殷商那全然是烏合之衆的白色方陣在牧野肅立,與旗幟火紅的周人對陣。

當時戰況劇烈,彷彿天地間幻出如金的電光,劃過殷商的俥馬;又似化出如火的赤烏,盤緣在姬周的車駕……震耳欲聾的嘶喊和鏗鳴交響而起。

結果自然是殷商慘敗,趙無恤祖先季勝的兄長惡來作爲指揮官,就死在這片原野上。

今時今日,昔日佈滿原野的鮮血和屍體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範氏的民衆在其間開闢經營,將戰場變成桑田,一副田園詩歌的景象,只有農民從田間地頭拾得的殘缺戈矛、殘缺骸骨訴說着曾發生的戰事。

在這片土地平靜了整整六百年後,再度有一場大戰發生。

牧野旁無丘陵,又無險阻,這一日傍晚,範、邯鄲的軍隊被趙氏數千之兵尾隨至此。那些趙兵看上去既衆且武,騎兵翼範、邯鄲兩軍兩旁,依靠速度騷擾阻撓,小隊持短矛和鉤鑲的分卒獵其前後。

在被敵軍步騎追到兩三裡開外後,劉香被迫調頭接戰。

шωш▪ тt kǎn▪ ¢〇

“若能撐到天黑,或許有機會突圍而走……”劉香看了看即將西沉的落日。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履行責任,指揮佈置。

他硬着頭皮讓邯鄲兵卒各出兩千人,分爲左右兩翼。而範氏的車陣部署在中間。範氏帶的戰車不多,他們畢竟本是帶着攻擊孤城棘津的心思去的,誰能想到趙無恤卻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大河北岸。

所以劉香也不敢讓人去主動衝陣送死,而是設了防禦的四武衝陣。

時間有限。戰車雖然被當成營壘,卻排得一點不有序,而是歪七八糟,看得出部署匆忙。

聯軍的陣線是內凹的偃月型,中間凹,兩翼凸。以善射聞名晉國的範氏弓兵配置在車後,披甲的邯鄲兵卒則被匆匆拉了出來,毫無建制地擠在車前。劉香打算讓弓手躲在車後輪流放箭,壓制對面的趙兵全線,而兩翼的邯鄲族兵則持長兵架起戈矛來。阻止住那可怕的趙氏騎兵突擊。

好歹要拖到晚上,天一黑,就有突圍的機會。

然而劉香想法雖好,一旦開始接戰,戰局便開始急轉而下。

那些車後的近千範氏弓手驚恐地發現,對面的趙兵一點不慫,尤其是排在靠前的精兵武卒,追到一里開外,稍作停頓,列開陣型後擡着長矛就衝殺過來了。其勢看似不可阻擋。

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他們顧不得等待軍吏下達命令,對方還在兩百步外,就匆忙從車後站起身來。拉開弓將輕箭射出。

這些範氏徵召來的弓手都是在朝歌周圍通過鄉射選拔出來的善射者,驚慌之下他們反而射速大增,密密麻麻的箭支持續射出,拋向對面趙軍陣線,一時間空中出現了飛蝗般的箭支。

可惜,這使得箭的準度和力度大減。

趙兵很快進入百步之內。中箭者不少,死者卻不多,趙氏武卒人人披甲,不少人還戴着胄,尖頭的輕箭對他們有威脅,但要射死是不容易的。不斷有前排邁步的矛兵倒下,但很快就被拖到後方,自有隨軍而行的靈鵲醫者治療保命。

趙兵數百騎兵或聚或散,他們拋射一輪後奔騰去了右翼整隊,避開敵軍箭雨。

武卒則以百人爲單位組成方陣,二十個方陣排成兩行從正面強行壓上。進入射程後,靠前持盾的那排甲士蹲下,盾後一千把弩機對準了依仗着戰車壁壘,以爲自己可以高枕無憂的敵人。

下一瞬,隨着弩機機括的沉悶響動,邯鄲甲士組成的陣線上慘叫聲已經響成一片,兩千邯鄲徒卒已經損失近兩百人,第一排舉着的盾牌竟然被射得四分五裂!躲在後面的人,穿甲的在地上打滾,無甲的則幾乎被一掃而空,陣線如同被瞬間打薄了一層。

邯鄲徒卒扛不住,留下一地屍體後撤回車陣處,但隨即,聯軍的車陣防線也被箭雨覆蓋。

弩矢射中車身,響起雨點般的叮噹聲,散亂飛舞的箭支轉眼便插滿了腳周圍的地面,如同田地裡長出了一堆翎羽雜草,同時響起的還有一片片哀鳴聲。

躲在靠後位置的劉香看得膽寒,自己這回算是撞到鐵板上了,在遠程火力上,範氏引以爲豪的弓手們竟被對面密集的弩機和弓箭射得擡不起頭來,只能靠盲目的拋射來進行還擊,這就是趙氏三段射、五段射的可怕之處麼?

看着那密密麻麻壓上來的趙氏武卒,劉香已經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他們還能擋住隨後的劍盾和長矛麼?

與此同時,沒了弓箭遠程威脅後,聯軍的兩翼的邯鄲兵也與趙兵接戰了。

那一邊的戰況,卻沒有這麼一邊倒。

……

趙無恤打的是讓武卒集中在中央先行突破的主意,所以兩翼主要由魯國右軍組成,在披甲率不過三成的右軍中,也間或有些弓隊。

其中右翼的弓手由顏高率領,他是個三十出頭的魯國士人,十年前投入孔子門下爲弟子。但不同於同族人顏回,顏高對學習仁義禮儀毫無興趣,他唯一能得到孔子稱道的長處,就是身高臂長,擅長射箭。

孔子善射,顏高得其傳授,技藝越發精進。

他在鄉射禮上便小有名氣。之多次被徵召入伍,做弓兵的伍長。

魯候宋八年,陽虎爲晉攻齊,顏高亦有參加。當時陽虎圍困陽州的城門。士兵們都排成行列坐着,聊天時說:“顏高的硬弓有一百八十斤重呢!”衆人異之,紛紛拿來傳看。恰在此時陽州人開門出戰,魯軍大亂,顏高來不及拿回硬弓。便把別人的軟弓搶過來射箭,一擡手射死了齊人將領籍丘子鉏,正中眉心。

這是了不得的大功,但卻改變不了戰局,那一仗魯國人大敗而逃,顏高沒來得及帶回敵人首級,反倒丟失了自己的大弓。

因爲他平日喜歡吹牛,故他效忠的大夫認爲是假話,到頭來顏高非但沒得封賞,反而受罰。他一怒之下。便回鄉躬耕射獵,不再應徵。直到趙無恤當了魯國執政,發招賢令,讓冉求等人推薦鄉中人才,冉求才將這位在野的師兄推舉上來。

趙無恤對顏高的射術很滿意,便讓他在右軍中任職,統領從魯國徵召的弓手,作戰時作爲武卒弩兵的輔助。

魯國人一向趨利避害,膽小而要面子。抵禦老仇人齊國另當別論,和大多數魯國人一樣。顏高對千里迢迢跑到外國作戰是有一些牴觸的,但在軍功授爵的激勵下,家境貧寒的魯人竟趨之若鶩。

這次跟着趙無恤回晉國,是顏高此生走得最遠的一次。雖然時不時能乘車,但和多數魯國同鄉一樣,他本已經有厚厚老繭的腳也磨起了水泡,鑽心地疼,遇到沿途下雨冰雹,更是苦不堪言。

好在在國內徵兵時。代大將軍管理國政的張子已經發令承諾過了,這次西來的正卒,每人家中可以減免半年賦稅,得到一次免收診費,在城中醫館就醫的機會。

加上沿途都是趙氏佔領區,一日兩餐和夜晚休息都能得到保證,實在跟不上急行軍的,還能跟着後隊緩緩而行,所以他們也沒太多怨言。

可在這遼闊的平原和第一支敵人交上手後,才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顏高去年秋冬之交去攻打過衛國,按他的經驗,甚至都不用武卒出動,右軍和中軍派分卒攻擊就能讓衛人陣型騷動,然後大陣到達七八十步拋射數箭,衛人已經一片大亂。他們再接近到三四十步,用那些從桃丘運來分發給善射者的鐵簇重箭集中射擊前排,一般的衛人就該逃命了。

就算是帝丘裡派來的精銳,也會在武卒方陣出動後接近崩潰,只需要舉着矛發動一次衝擊,就可以慢慢收割那些衛人的首級。

顏高在濟西、濮南經歷了大小十餘戰,根本沒遇到什麼有效的抵抗。只覺得這比他在山林間的圍獵更加簡單,因爲野獸走投無路時會瘋狂的反擊,而那些嚇破膽的衛人只會束手就擒。

但對面那些邯鄲晉人卻不太一樣。

顏高在指揮他這支百人弓隊向對面射箭之餘,手裡也沒停下,他持六鈞大弓,一支接一支不停拉弓,遇到要緊的關頭,也顧不得選擇銅簇輕箭還是鐵簇重箭,抓到就往對面射過去。

這種竭盡全力去戰鬥的情形,是他與衛人作戰時從未遇到過的。

那些邯鄲晉人雖然被追得狼狽,卻遠未到潰散的程度,或許是被逼入絕境的困獸猶鬥,或許是爲老主君復仇口號喊得太多,無論是不斷對射的弓手,還是白刃相交的甲士徒卒,都戰鬥得極爲兇狠。

他不由感嘆道:“不愧是霸國啊,這些晉人真是頑強,比衛國人強,比齊國人強,戰力竟與我魯國中軍相當……”

交戰至今,顏高所在的百人弓隊已損失了六七人,頂在前面的魯兵死傷比例更高些。

作爲一個經驗老道的老兵油,他心中暗想道:“若趙氏的其他敵人也有這般能耐,此次遠征,恐怕會超過徵發的三個月期限呢……”

不過,這些邯鄲人還是不如魯國右軍幾分,隨着敵人中軍那邊射來的箭雨停止,優勢開始慢慢朝趙兵傾斜。

更何況跟着打着這麼多仗,顏高也隱隱有了幾分全局意識。

若不出意料,大將軍顯然是要玩正面壓迫,而騎兵從後突擊。衛國人被這一招殺成土雞瓦狗,幾個月裡丟了大片土地和城邑,再也不敢出城野戰。不過晉國人託了先前和大將軍結盟的福,還沒品嚐過這滋味吧?

果然,顏高思緒剛過,敵陣右翼背後,就響起了震天撼地的隆隆聲響……

第722章 公孫勝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761章 降 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52章 欲殺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323章 亂(中)第956章 合縱(上)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722章 公孫勝第12章 呦呦鹿鳴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652章 大風(9)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91章 天道第837章 運河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61章 大將軍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817章 河西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602章 知瑤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359章 季嬴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7章 車騎之爭第997章 心蕩第396章 鴛鴦陣!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16章 訪賢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00章 阿姊(上)第7章 車騎之爭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098章 濟南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544章 首誅第432章 傷寒(上)第543章 宮闕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042章 君莫舞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
第722章 公孫勝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761章 降 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52章 欲殺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323章 亂(中)第956章 合縱(上)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722章 公孫勝第12章 呦呦鹿鳴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652章 大風(9)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91章 天道第837章 運河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61章 大將軍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817章 河西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602章 知瑤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359章 季嬴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7章 車騎之爭第997章 心蕩第396章 鴛鴦陣!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16章 訪賢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00章 阿姊(上)第7章 車騎之爭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098章 濟南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544章 首誅第432章 傷寒(上)第543章 宮闕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1042章 君莫舞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