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大學

ps:晚上還有一章,有點晚

趙無恤豪言壯語讓萇弘驚訝,他從中窺見了熊熊野心,在爲成周和劉氏擔憂之餘,“學宮”二字又讓他充滿好奇。

“何爲學宮?”

“學宮,就是大學。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爲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庠序又被稱之爲小學,務在教童子識字認數,明禮修德。至於大學,是讓如同當年萇叔一樣的成年士人繼續進修深造的地方,入學者可盡情閱覽羣書,在諸位聞人指點下進學。”

在鄴城建立一座嶄新的學宮,讓其成爲趙氏、晉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的“大學”,這是趙無恤很早之前就產生的想法。

他並非沒有施行過教育政策,但早年的趙無恤並沒有現在這麼成熟,他在魯國頒佈的一些舉措太過理想化,比如在各地進駐靈鵲醫者改善醫療條件,比如在鄉中普及蒙學,在實行一段時間後都陷入了瓶頸中。

靈鵲們飛的太散,醫生經驗不足,導致診治速度低下,各地藥材不足,醫館也遲遲不能轉虧爲盈,隨着扁鵲的老去,年輕一代的醫者有些青黃不接。至於蒙學,也要財政部門在上計中倒貼錢,想要在魯國每座鄉普及開來不但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海量的識字老師,前者且不說,後者是根本無從解決的問題。所以只能在每個縣和大邑設置一兩所而已,鄉閭中只能又迴歸到鄉射禮裡進行間歇性的教學。

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太過落後,基礎人才太少。識字率較高的魯國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所以擔任晉國上卿後,針對趙氏領地內人才不足的情況,趙無恤冥思苦想,要如何才能突破以前的不足,找到一種最合適這個時代的育才擇才方式呢?

在府庫不充裕,識字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強行推廣蒙學是行不通的。先前的招攬食客適用於封君、領主,對於趙無恤這種帶甲三四千乘的有國有家者顯然已不適用。

所以趙無恤便靈機一動,與其四處去尋訪賢能,不如讓賢人自己送上門來,這些從天下各國收集整理的萬卷書籍,就是魚餌!

在書籍缺乏,天下士人卻求學若渴的先秦時代,哪裡有知識,哪裡就會成爲文化中心!

趙無恤記得,後世日人內藤湖南有一段論述,講先秦時期華夏文化中心的轉移,先在成周守藏室,後到魯國曲阜杏林,之後是魏國西河,在之後是齊國稷下,這幾次轉移,都是百年之內發生的事情……

周守藏室吸引了孔丘、計然、萇弘等人來求學,是因爲老子將它打理得井井有條,這裡有豐富的書籍可查閱。魯國曲阜吸引了東方士人、黎庶甚至遊俠絡繹不絕,則是因爲孔子、少正卯等人首開私學,尤其是孔子有教無類,聽過他講課的弟子多達兩三千。

這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至於還未發生的事情,趙無恤也一清二楚。

在歷史上,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子夏來到魏國西河(河西)講學,傳播儒家經典、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原士人,如公羊高、穀梁赤、段幹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甚至連吳起、李悝、西門豹也從中受益,他們中有不少人成爲魏國的治世良臣,開創了魏文魏武魏惠三代霸業,將趙韓兩國甩得遠遠的……

至於百年後田齊桓公的稷下學宮,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子百家薈萃於此,相互爭奇鬥妍,殷周的知識在那裡發酵,最後醞釀出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百家爭鳴!

不過在趙無恤看來,這兩件事只怕是不會發生了,至少不會在河西和臨淄發生,因爲接過老子、孔子二人傳播文教使命的,將是他,是鄴城的新學宮!

就讓河北成爲華夏新的文化中心吧!

“晉國的新絳泮宮在內戰開始後便荒廢了,如今晉已遷都,銅鞮狹小,不足以建立學校,故而我打算把學宮放在鄴城。先建立守藏室藏天下之書,再請萇叔和遽伯玉、顏闔、史趙等聞人坐鎮主持,一面整理書籍,一面也推陳出新,編篡新書,吸引晉國和諸侯士人來此求學。萇叔覺得此策可行否?”

萇弘閉上了眼,思索片刻後道:“如此一來,非但晉國,天下士人將盡歸趙氏矣!”

他是從窮士一步步起來的,所以知道這些人的做派,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是後人無法想象的,這種渴望足以讓他們跨越千山萬水,行走數國,只爲求觀一卷竹書……

後世的孟子、墨子尚能依靠幾車竹簡吸引許多弟子,更何況趙無恤的學宮。

不費勁尋找人才,而是讓人才主動找上門來!趙無恤這一招,便勝過當世效仿趙鞅養食客的魏、韓、陳氏,以及後世各種在四野裡到處尋找隱士的君王無數倍!

老子的守藏室是個場所,愛來來愛走走,孔門是純粹的私學,唯一的老師教授許多學生,西河學派則是官私結合,稷下則是官辦高等學府,但是學術氛圍寬鬆。

至於正在肇基中的新學宮,趙無恤預想中,它應該和稷下類似,是一個官方出資主持,混雜部分私學的大學。

思想方面,他手下儒、道、法已經齊全,趙無恤感受得到,他們正摩拳擦掌準備爭奪話語權,三方無不希望自己成爲受趙卿重視的治國理論。除了創始人尚未出生的墨家外,戰國顯學差不多齊全了。

趙無恤親自幹預影響的理科方面,計僑的數、樊遲的農、公輸班的工,也都逐漸成型,只需要給予足夠的鼓勵和指點,就能不斷推陳出新。

這個大學,應該是兼容幷包的,應該是積極入世,不但能讓學術深入振興,還能政府隨時諮詢,更能源源不斷地爲趙氏輸送高等人才!

無恤想的太多太遠,無法一一對萇弘明說,但光是收天下之書整理出新,就足以讓老者心動了。

所以在威脅和引誘下,萇弘還是同意了,他將隨趙無恤去鄴城,成爲入駐學宮的第一批名士,也是吸引天下士人趨之若鶩的招牌。

……

此次南下盟津,趙無恤成功逼迫周室親趙派上臺,單公取代劉公成爲執政。

帶着萇弘和一船古籍竹書回到溫縣時,這裡的搬遷準備已經基本就緒,作爲臨時主邑,溫縣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只剩下祖宗靈位和廟宇的作用了。

侯馬之盟後,趙無恤又和韓虎簽署了一項換地密約,原本屬於韓氏的河內之地雍、寧等劃給趙氏,趙氏在河陽以西的幾個小邑苗、樊等則劃給韓氏,如此一來,趙氏的河內便能向南擴展,韓氏也終於能從南陽地直達河外領地。

所以溫地的趙兵也基本調撥殆盡,趙氏未來數年的戰略,不是侷促於天下中心一隅,而是看向了廣闊的邊疆:夏屋山以北的代,還有盤踞河北肩脊的中山國,取之能得十倍之利,又不會讓中原諸侯驚恐,來個五國伐趙。

這也是趙無恤北遷鄴城的重要原因!

最先過去鄴城的一批人中,有兩位懷胎四月,小腹微微隆起的產婦。也真是三喜臨門,趙無恤的夫人樂靈子和媵妾孔姣是在趙無恤西征前雙雙受孕的,歸來後被告知自己連中兩元,讓趙無恤喜出望外,子嗣稀少一直是他的心病。

無恤準備送她們到鄴城待產,在那裡誕下遷都後的第一批新生兒,他們的名字,趙無恤決定由自己好好取。

而他的阿姊季嬴,還在靈堂爲趙鞅守孝,她會呆到夏七月,趙鞅三年喪期過後才走。而趙無恤去安排好鄴城事務後也會再度歸來,與季嬴一起,陪着父親走完最後一程。他可是有許多許多話要與趙鞅說呢,包括自己的由來身世,包括自己的遺憾無奈,包括自己的夢想……

等到七月份父親孝期結束,趙無恤還將向天下公佈一段鮮有人知的往事,並迎娶一位新的夫人,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太久……

分晉國,挾國君,逼天子,再加上娶姊,趙無恤這幾年做過和將要做的事情在正統禮法眼中,無不是大逆不道之舉,他有時候不由會想,道德君子孔夫子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大概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吧!”在帶着大半家當啓程北去鄴城的路上,趙無恤騎在馬上,自嘲地笑了起來……

(~^~)

第768章 當歸 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49章 有女如雲第86章 汔可小康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235章 晏平仲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538章 巫頌(上)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011章 國殤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482章 戰和第818章 道可道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91章 魚第817章 河西第733章 虎狼!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669章 破城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599章 夙願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206章 君子有召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86章 少樑砲第996章 楚巫第519章 漁父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722章 公孫勝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92章 忍第1163章 大江東去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70章 太宰嚭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423章 雪橇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546章 墮郈(上)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44章 大風(1)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5章 騂騂角弓第557章 虎
第768章 當歸 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49章 有女如雲第86章 汔可小康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235章 晏平仲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538章 巫頌(上)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011章 國殤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482章 戰和第818章 道可道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91章 魚第817章 河西第733章 虎狼!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669章 破城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599章 夙願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206章 君子有召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86章 少樑砲第996章 楚巫第519章 漁父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722章 公孫勝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92章 忍第1163章 大江東去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70章 太宰嚭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423章 雪橇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546章 墮郈(上)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44章 大風(1)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5章 騂騂角弓第557章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