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步之遙

感謝書友ifansi的打賞!

……

九十步?

九十步!

此言一出,呂行、令狐博、趙廣德、在場的大夫子弟們都愣住了。

黑衣少年樂子拉了拉那“張子”的袖子,說道:“我沒聽錯吧,他說要在九十步外開射。”

“唯,你沒聽錯。”

“這怎麼可能!別看只比方纔多了十步,可難度可是提升了兩三倍,我十歲習箭,如今僅僅能在五十步內有些準頭,放眼三軍六卿族中材官,上了七十步就是名箭手,八十步已經是常人極限。”

可現在,趙無恤說要在九十步外射靶?放眼晉國,能有幾個軍中材士敢說,自己能在九十步外開弓還能箭箭命中?

白衣少年卻笑道:“我現在對這位庶君子,可是越來越有興趣了,說不定,他的射術,距離養由基,真的只有十步之遙。”

那邊,令狐博回過神來,喃喃地說:“趙子可不要誤會,不僅僅是要讓箭射到,而且還要像吾弟一樣,命中靶心才行!”

呂行也皺着眉點頭,一臉的不信。

“我沒誤會。”趙無恤將手一伸,說道:“拿我的弓來!”

因爲怕田賁進來以後闖禍,所以趙無恤就把他撂在泮宮外面,由王孫期看着。而帶了豎寬進來,攜帶弓、筆墨竹簡等雜物,這會豎寬懷抱着一把被帛布包裹着的大弓,小步趨行過來,雙手獻上。

趙無恤接過後,慢悠悠地解開了上面的繩索和帛布,露出了裡面的漆黑色的弓體。

“那是什麼弓?”衆少年看到了一把不太尋常的弓。

呂行靠的更近些,他扭頭斜眼看去,登時怔了一下,原來趙無恤手裡那把弓,看似反曲角弓,卻有些怪模怪樣:弓體是第三等的犀桑木製成,牛筋爲弦,看那大小,居然足足有一石半之力!

他不由得大生疑竇,以他的力量,也不過能將一石二斗開滿,一石半的弓,趙無恤張得開麼?一會可不要把雙臂拉崩了,那才滑稽。再說了,犀桑木堅韌有餘,彈性不足,並不算最好的制弓材料,趙無恤身爲卿族之子,再不濟,也能用得起拓木吧。

而且,這把弓身兩端,居然鏤空一條縫隙,安放了兩個圓形的物件,看上去像是青銅紡輪?而那弓弦也不太對勁,怎麼有重複的兩根,以獨特的方式交叉繞在兩個圓輪上,究竟是作何用處的?

他想不明白,伸手指着那弓問道:“這是何物?難不成是裝飾用的弓?”

趙無恤整理着袖口說道:“呂子拭目即可,無恤必不讓君失望。”

說完,他便朝九十步開外緩緩走去。

其實,在王孫期的指導下,無恤早已經看到了自己在射術上的侷限:眼力足夠,氣力卻並不超羣。

趙無恤又知道,雖然自己組建了輕騎士,但日後萬一上了戰場,作爲貴族,他本人大概還得在戰車上指揮、敲鼓、射箭的。

春秋不同於後世,貴族尚武,一軍之將可不能躲在後邊,有時候非得帶頭“致師”不可。要是像溫大夫趙羅一般膽怯,可是會被人鄙夷的,三軍一旦奪氣,那仗就沒法打了。

戰場之上,箭戈無眼,天下英才何其之多,趙無恤也保不準會不會碰上養由基、呂錡之類的遠程殺手。爲了自家性命,爲了先發制人,不像楚共王一般被人射一臉血,他就有了改造弓箭的念頭。

也是呂行運氣不佳,這把弓,正是在無恤親自指點下,前些天才由成邑的弓匠製出來試驗品。而上面的兩個小部件,叫做輪軸,正是前段時間,趙無恤向計吏僑灌輸複合滑輪原理,再將理論轉化而成的成果。

當然,僅僅是另一項大工程的副產品而已。

在後世,這弓有一個很出名的名字:蘭博弓。

趙無恤曾爲一部電影裡主人公手持蘭博弓,射殺敵人如砍瓜切菜的場景深深着迷,所以印象深刻。

這世上的弓,大概可以簡單分爲三種,直拉弓,反曲弓,現代複合弓。

最原始的是直拉弓,又稱單體弓、長弓。拉開幅度越大,就要用更大的力來繼續拉,一石的弓,拉滿需要一石半的力氣,非常年訓練無法成型。好處是製作簡單,射速快,後世的威爾士長弓手以此聞名。

春秋時中國人通用的反曲弓,上下兩端向弓主體的反方向彎曲,拉力曲線更平穩,一石的弓,保持一石拉力即可。但依然無法省力,所以肩背處控制射準的肌肉容易疲勞,一旦疲勞,精度就降低了。

而且反曲弓和直拉弓每一箭的力度都不大一樣,箭的曲線就有偏移,力大一點瞄的上一點,力小一點要瞄得下一點,全憑個人經驗判斷。

趙無恤手裡這把蘭博弓,是第一代複合弓,沒有現代比賽用複合弓那麼複雜和高端精密,用傳統工藝也能做出來。但從尋找合適的材料,再慢慢馴弓,製作部件,也花了弓匠將近半年時間,期間還有數學家計僑的精密計算和合理矯正。

它運用了基於複合滑輪原理的輪軸來省力,輪軸其實也不復雜,再過上兩百多年,希臘人阿基米德就會發明出來。

所以,此弓越往後拉弦,需要的拉力越小,一把一石的弓,拉開後保持滿月的姿勢,卻只需要半石不到的拉力,可以很輕鬆的瞄準。

而且,在偏心輪軸的作用下,拉距是固定的,每一箭的力度也是固定的,所以箭射出的曲線可以精確預測,使精度進一步提升。

可惜,此弓世上僅此一把,而且造價不低,大規模裝備兵卒恐怕不太可能。只能讓無恤在射禮上耍耍帥,在戰場中以戰車爲射擊平臺,讓敵方射手不能近身。

也許以後,他會效仿後世匈奴的制度,培養一些射鵰者,專門持有這種複合弓,在亂戰中收割敵方軍官……不過,此舉毫無貴族精神,和《司馬法》的精神似乎有很大違背啊。

轉念之間,十步已到,趙無恤站定後,戴上了銅扳指。

他轉過身來,抽箭,彎弓,扣弦,一氣呵成,顯得輕鬆無比。

衆少年們倒吸了一口涼氣,令狐博和呂行也瞪大了眼睛。

一石半的硬弓,居然真叫趙無恤拉開了!還能保持這麼久不撒放!

無恤用的是從甲氏學來的赤狄式射法,可以在拉弓圓滿後,穩定十個呼吸而胳膊不顫,呼吸順暢,他的青銅箭簇瞄準遠處的靶心,凝視不動,如屋檐上的石塑雕像。

小胖子趙廣德有些興奮,今天,盡是他一生裡從未經歷過的事情,他是無恤的伴讀,與之一榮俱榮。帶着這種心情,趙廣德繼續敲起了缶,他擅長的事情,也只有這些了。

沉悶厚重的聲音再度響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隨着缶聲,趙無恤終於鬆開了手指。

嗖!

箭矢迅如閃電,衆少年眼睛輕輕一眨,再看弓弦已經空無一物,一扭頭,只看見九十步外的靶心上穩穩地插着一支箭,箭羽還在微微顫抖。

缶聲變得密集起來,趙無恤絲毫不停,他反手抽箭,再搭弦釋放。反覆四次,動作固定,卻優雅而瀟灑,有一種殘留不絕的餘韻。

嗖嗖嗖嗖!和呂行開射時的大開大合不同,無恤放箭的聲音細不可聞,此時若在戰場上,他便將化身爲無聲的殺手。

節奏停了,趙廣德扔下了缶,爲無恤發出了第一聲歡呼。

衆人再朝靶心望去,五箭猶如一箭,都穩穩地插在中央。

“啊……”他們這纔回過神來,啞然驚呼,誰也沒有料到,趙無恤居然有這樣高超的箭術。

距離養由基,恐怕真的只有十步之遙!

趙無恤射完之後,把弓遞給了豎寬,豎寬則機靈地立刻將弓包裹起來,這可是趙無恤的秘密武器,輕易不示於人。

可是今天,爲了在泮宮中打響自己的第一炮,豎起趙氏子弟重返此處的旌旗,他就只能用上了。

無恤解下箭囊,取下銅扳指,走到看呆了的呂行、令狐博面前。

他面帶儒雅微笑,朝二人施了一禮:“呂子,承讓了。”

呂行死死的盯住箭靶,似乎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過了好半天,才說出了六個字。

“這一輪,你贏了!”

……

求收藏,求推薦,明天還是三更!

第37章 我的成邑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1196章 列禦寇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46章 墮郈(上)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439章 靈鵲(上)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85章 家人第998章 眉間赤第248章 三段射第602章 知瑤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179章 朝鮮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912章 沸鼎(下)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547章 墮郈(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582章 鐵與血第636章 中行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36章 中行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354章 造紙術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514章 突騎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3章食不厭精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56章 趙武卒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45 師徒、父子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25章 國野矛盾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179章 朝鮮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509章 致師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39章 靈鵲(上)
第37章 我的成邑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1196章 列禦寇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46章 墮郈(上)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439章 靈鵲(上)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85章 家人第998章 眉間赤第248章 三段射第602章 知瑤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179章 朝鮮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912章 沸鼎(下)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547章 墮郈(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582章 鐵與血第636章 中行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36章 中行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354章 造紙術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514章 突騎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3章食不厭精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56章 趙武卒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45 師徒、父子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25章 國野矛盾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179章 朝鮮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509章 致師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439章 靈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