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浩浩河水緩緩地向東流淌,大風吹過河面掀動波浪,白濁的浪花拍打在河岸上,沖刷到衆人腳前。

寬闊的漳河在過去千百年裡,不知藉助“河伯娶妻”的傳說,吞噬了多少大好年華的少女,本來今日也不例外。可此刻,應“嫁給”河伯的新娘卻在岸上瑟瑟發抖,反倒是號稱能暢遊河伯水府的巫嫗被幾名虎賁擡起扔到河心,她掙扎了幾下便沉下去了。

然後是她的幾名弟子,再然後是勾結巫嫗,在當地爲非作歹,殘害民衆的三老……

水裡頓時一片鬼哭狼嚎,而岸上的鄴地僚吏、豪長、裡父老,乃至於三千民衆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他們的神情從驚駭到害怕,再到敬畏。

敬畏下這命令的人。

所有人目光集中在岸邊揹着手,似乎是在欣賞河景的趙氏世子身上,這一刻,他變得比能發滔天大水的河伯更令人畏懼!

“巫嫗和她的女弟們是女子,恐怕不能把事情說清楚,動作磨蹭點也就算了,可三老前兩日在我面前還能說會道,對徵糧徵民夫這些事叫苦不已,今天怎麼也這麼慢,去了快一刻還不回來……”

河邊死一般的寂靜隨着趙無恤的再次出聲被打破了,所有人都嚥了一口口水,眼睜睜地看着趙無恤露出了無害的微笑:“我想再派幾個僚吏或者豪長到河裡去催他們,何如?”

岸上那些“河伯娶妻”的組織者都被這聲”何如“嚇得雙腿一軟,紛紛跪倒在地。昔日不可一世的頭顱杵在泥地裡、石頭上稽首不已,有的人把頭都叩破了,額頭上的血流了一地,臉色象死灰一般。

趙無恤啞然失笑:“怎麼,河伯不是很好客麼?水府不是好地方麼?如今怎麼沒人願意去了?嗯?”

“小人等知罪,知罪,還望世子饒命!”

事到如今,衆人哪能不明白,趙無恤今日弄這一出正是爲了治治他們的。

過去到這裡來做吏的邯鄲氏家臣也有對祭漳河頗有微詞的。但他們勢單力薄,最後要麼被當地人驅逐,要麼巫祝、三老同流合污。但趙無恤可是帶着兩萬大軍來的,要是他願意。甚至能把本地毫丈、裡父老的族人全部屠戮一空,將鄴邑蕩爲平地。

趙無恤有些意猶未盡地看了看漳水,說道:“看樣子河伯的確很好客,大概是要留客人宴饗,今日之事便就此作罷。讓百姓們都散了,離開這兒回家去吧。”

在兵卒的驅趕疏散下,百姓們心有餘悸地走了,而豪長、裡父老們還在岸邊乖乖跪着不敢起身。

維持了數百年的傳統在今天被趙無恤徹底截斷,河伯娶妻無果而終,卻無人膽敢有異議,如今什麼都不重要了,他們只求活命……

趙無恤的確還有話要對他們說,他教訓道:”既然到了趙氏治下,這爲河伯娶妻之事。勞民費財,殘害無辜性命,而且河伯還不領情,從此之後,就休要再做了。若再有人不改,今日投河者,便是他的下場!”

將本地豪長們嚇唬一頓後,今日之事算是圓滿解決了,趙無恤提前剽竊了西門豹的作爲,看樣子效果還挺不錯。

只是。想要徹底解決鄴地的問題,還得有一個良吏來長期治理才行,趙無恤心中已經有了個好人選。

成摶,從五六年前便開始跟隨趙無恤。而家中也世代爲巫,直到他這一代被趙無恤帶到了魯國,從基層幹起,一直做到一縣士師,倒是個放在鄴地種田的不錯人選。成摶重律法,也通民政。趙無恤沒記錯的話,後世的西門豹也是被歸到法家的。

這件事不急,只有拿下了邯鄲乃至於整個太行以東,鄴地纔有一個安全發展的環境。

回到邑中後,還不等趙無恤召成摶來,卻是滿心疑問的項橐先過來發問。

“將軍,何不如像你對吾等近臣說過的‘唯物’‘無神’一樣,直接宣佈河伯不存在,這樣方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啊!”

……

趙無恤瞥了項橐一眼:“你真的想知道?”

“然,僕臣只是覺得,將軍平日裡對吾等宣揚的理論,和實際上在百姓面前表現的差別很大,一面強調人道纔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可卻又重視天道。”

趙無恤讓他坐下,飲了一口水後才說道:“非要問爲什麼的話……因爲這世道,砸毀了一個神像,又會有千千萬萬個神祗被供奉起來。”

項橐愕然,細細一想卻又深以爲然。

別說是春秋之世了,就算放到兩千五百年後,牛鬼蛇神是被砸碎了,可紅色的救世主卻再度被捧上神壇,頂禮膜拜的程度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帝王和神明。等不朽偉人也如普通人一般衰老死去,曾經被踩在地上的魁魅魍魎再度鑽了出來,從鄉鎮裡的小廟到一度在京城呼風喚雨的圓輪教,哪裡會少了這些人上躥下跳?

唯物者的國度尚且要無奈地在憲法裡宣佈:人人信仰自由,何況趙無恤這矇昧尚未褪去的時代。

見項橐默然不語,趙無恤又笑着問他:“你可知,我爲何要干預河伯之事,爲何要將那巫嫗、三老等人沉到河中。”

項橐崇拜地垂首:“因爲將軍心中有仁,不能容忍這些人殘民。”

無恤道:“這是其一,天下神祗千千萬萬,祭祀方法也多種多樣。比如同樣是祭祀河水,在漢江一帶,因爲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所以漢陽諸姬一直以來都有個習俗,那就是在江邊立昭王之祠。每逢五六月間,便以時鮮甘味,採蘭杜等葉子包裹起來,沉入漢水中。至於貴族家中則以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器沉入水中,讓蛟龍吃飽,讓它們不要去傷害昭王的魂靈……”

“這種習俗也是在敬神祭祀,卻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若我到了江漢,只會跟着當地人一起去進行,以獲得他們的認同。非但不會加以制止。甚至會立法將這種習俗當成節慶來過。”來到這時代趙無恤才驚覺,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節習俗已經在江漢悄然流行了,只是暫時掛在倒黴的周昭王名下。再過幾百年纔會被楚文化歸爲己有。

“可若是把投入江中的食物換成人,換成童男童女呢?你能接受麼?”

項橐搖了搖頭:“當然不能!”

無恤笑道:“不錯,這就是根本的原因,百姓心中的神明一時間無法消除,讓他們在溫飽之外。稍稍祭祀下以求心安,本無可厚非,當地官府甚至能在律法外,利用這些神祗維持統治,讓人覺得擡頭三尺有神明,不敢作奸犯科。”

“但切不能被惡人利用!祭神的目的是讓人過得更好,若這是以殺人爲代價去做的,豈不是本末倒置了麼?這就是我平日裡告知汝等的‘人本’和‘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而不是‘神本’。事事決於巫祝和龜卜,只會壞了大事!祭神是爲了更好的治人,等到不需要依靠鬼神也能治理好民衆的時候,這些所謂的神,自然就可以撤銷取締了……”

跟着趙無恤耳渲目染,加上在魯國孔子思想的薰陶,項橐滿腦子都是先人事後鬼事,此刻他眼中有些嚮往地說道:“真期盼那一天早些到啊……”

趙無恤的眼中則有一絲無奈,他對項橐說了第一點原因,可第二點。卻悄悄帶過了。

之所以打擊鄴地巫嫗和三老等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未被納入趙無恤的控制之下,甚至有鼓譟當地人借河伯之名反抗趙氏的可能性。是鄴地的不穩地因素……

這是當權者決不能容忍的!

帝制時代,被朝廷收編的神祗會變成公開祭祀的正神,如天地、四瀆、五嶽,但那些未被納入控制下的,則會成爲淫祠。歷朝歷代的地方官一面會對合法的神們畢恭畢敬,一面會樂此不疲地搗毀當地淫祠……

曹操當年做濟南相。就是靠幹掉六百餘所淫祠出名的,不過這不耽誤他在收編青州黃巾後放寬對“中黃太一”的信仰,再後來對各地方士聚而不禁,規範、引導、利用他們爲曹氏鼓吹代漢的合法性。

到了後世,除了國家承認的合法宗教外,還有許多見不得光的“邪教”……對太平道、白蓮教等邪教喊打喊殺,又利用合法的宗教如全真、正一等控制民間思想,一直是歷朝歷代屢試不爽的法子。

趙無恤無奈地發現,輪到他時,也逃不脫這個套路,何況春秋正是民志未來,士風未盛的迷信矇昧階段。這才讓南子在宋國大興“天道”之名,行收編淫祀,控制宋人之實,併爲統一九州億兆斯民的思想和埋葬成周秩序作鋪墊。

他能做的,也僅僅是恪守着“以人爲本”的底線了。

於是無恤嘆了口氣,心中暗道:“然,真希望有那麼一天,所有神祗,無論是偉光正化的領袖,還是虛構的鬼神,都能被人遺忘消滅!”

……

不過想法雖好,但叫趙無恤未曾想到的是,在漳水畔鬧了這麼一出後,他的名聲頓時響徹河北。就在趙軍準備開拔北上的時候,在漳水兩岸開始流傳一個新的傳奇,到了百十年後,就成了這樣的版本:

“當時風波忽起,兩條鐵脊龍夾舟而出,河伯乘白黿出水,他長的魚尾人身,鬚髮銀白色,雙目與鱗片流恍若琉璃,精光四射……他見狀勃然大怒,質問趙氏世子爲何要將巫嫗沉江?爲何要奪了河伯之妻?他說着便招出魚兵鱉將,要做法發水淹沒鄴地,一時間波濤洶涌,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聽者紛紛吸了一口涼氣,連聲問道:“後來呢?趙氏世子可護住了沿河百姓,可擊敗了河伯?”

講述者在關鍵位置一停頓,隨即笑道:“勿慌,世子乃玄鳥降生,天帝預言要滅範、中行,興趙氏之人,自然不會退縮。說時遲那時快,他也不多言,拔出干將劍斬龍!干將,神劍也!上能斬天神,下能屠魍魎,小小河伯怎能阻擋?卻見剎那間河水自動向兩側分開,雲霧散盡,兩條比金鐵還硬的蛟龍從中間被斬斷,龍血染河,蝦兵蟹將屍體漂了滿河,風波乃止,河伯法術被破,化作一條白鯉,潛水下去不敢再出。”

聽衆鬆了口氣,紛紛鼓掌叫好。

“趙氏世子不僅有勇,也有仁,那河伯本是殷商之時,玄王契放生的一條小鯉,得了機緣才成爲小神。世子念他不易,過去也曾鎮守河中,阻止波濤,所以就繞了他一命。世子登岸,投璧於河,河伯不敢收,再三歸之,世子便毀璧而去,自此以後,漳水再無氾濫之時……鄴城百姓大喜,便搗毀了昔日的河伯廟,在當地爲世子立祠,香火不絕……”

……

就在趙無恤解決了鄴城的事情,旌旗北指,準備向邯鄲進軍時,在千里之外的宋國,也進行着一場類似的對話。”夫子,敢問死爲何物?“

孔丘衣着簡樸,他跪坐在葉子即將落盡的大桑樹下,淡淡地看了發問者一言,又望了望來旁聽他演講的人,這半月來,他們從數人到數十,再到數百上千!而神情也從輕蔑不以爲然,變成了聚精會神,時不時還會有人發問。

他收斂笑容,嚴肅地說道:”未知生,焉知死!“

這回答迴避了問題,周圍那些沒什麼文化的宋國農民、商賈頓時噓聲一片,紛紛散去了,但那些能識文斷字,有些文化的宋國士人,卻覺得此言極有道理。

發問的宋國士人不死心,再追問道:”敢問事鬼神!“

孔子再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噓聲小了,轉而代之的是一陣讚歎,圍攏的人越來越多。

“請夫子解釋一二!”

孔丘這才緩緩說道:“《書》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若真有天道,一定是以人爲本,而不鬼神爲本!”

唏噓聲連綿不絕,外圍的人面面相覷,聽不太懂,內圈的那些宋國士人卻相互點頭,佩服不已。

“好,不愧是魯國聞人,夫子好一個不以鬼神爲本!“

恰在這時,外面卻有人邊鼓掌邊走了進來,衆人定睛一看,卻是位身穿白袍,脖子上戴着”陰陽魚“的巫祝。

他傲然掃了一眼周圍的宋人,有人便知趣地散開了,因爲他身後還跟着一些披甲持戈的宋兵。

孔丘卻也不驚慌,他止住了要拔劍的徒弟子路,捋着卷鬚問道:”不知二三子來此何事?莫不是來索拿我的?“

那巫祝行了一禮道:“豈敢……只是夫子這半月來在商丘大加抨擊天道……”

“我沒有抨擊,只是在講道理,糾正錯的地方。”

巫祝只得換了說法道:“無論如何,夫子都是在蠱惑人心,這恐怕……”

孔丘目視弟子們,宋國士人們:“蠱惑人心的,是丘麼?”

巫祝一噎,頓了半響後道:“小人今日來只是帶話的,夫子自說自話已經很久了,人言,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三日後,宋國的大巫,也是宋國的公女在毫社設下辯壇以迎夫子,到時候有萬人旁觀,公女希望和夫子好好辯一辯人鬼之事!”

第45章 兄弟鬩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253章 商丘對第29章 威風凜凜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095章 無題第893章 階下囚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93章 四君子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098章 濟南第999章 殘城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32章 三裡歸附第651章 大風(8)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324章 亂(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50章 大風(7)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19章 漁父第47章 心懷愧疚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021章 宋裂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705章 試探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640章 投機者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45章 大風(2)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070章 太宰嚭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89章 無心插柳第761章 降 上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208章 成之誓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410章 會師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899章 計然策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651章 大風(8)
第45章 兄弟鬩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253章 商丘對第29章 威風凜凜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095章 無題第893章 階下囚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793章 四君子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098章 濟南第999章 殘城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32章 三裡歸附第651章 大風(8)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324章 亂(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50章 大風(7)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19章 漁父第47章 心懷愧疚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021章 宋裂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705章 試探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640章 投機者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45章 大風(2)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070章 太宰嚭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89章 無心插柳第761章 降 上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208章 成之誓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410章 會師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899章 計然策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651章 大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