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立夏這一日,新田陽光明媚,時有清風拂過,吹動了虒祁宮池沼中的朵朵青萍。

夏天伴着蟬鳴到來,各地送來的貢物也陸續送入新田:大河中捕獲的紅鯉,產自大陸澤的蘆葦蓆,綿上苑的山莓和香椿,還有解暑的冰。

正所謂“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凌陰”,去歲十二月在凍結的汾水中鑿下保存的冰塊紛紛從冰窖裡運出,分發到各宮殿,消解了夏日的炎熱,所以虒祁宮大殿一點不悶熱,反倒沉浸在涼意之中。

這是晉侯仍是晉國實際統治者的明證,至少他還沒混到像魯侯那樣,連臣屬貢物都收不上來的地步。

不過雖然過着滋侈的生活,但他心情卻不怎麼好。

明堂坐北朝南,晉侯午身穿硃紅色的深衣,配赤色的玉璜,高高坐在君榻上,感受爲君者的艱難。

早在五天前,去祝賀趙卿之子、魯國執政趙無恤大婚的使者便回來了。他們奔着賀喜去,卻攜着喪報回,帶來了邯鄲大夫趙午死於溫縣的消息,還有一大堆告狀的人。

趙氏長子伯魯和家臣傅叟告範氏和邯鄲氏遣死士刺殺其弟趙無恤,致使無恤腿腳受傷,無法來新田完成朝聘,而邯鄲大夫的死也與範、中行二卿有關。

衛國太子蒯聵的話就更駭人聽聞了,他聲稱範與中行早有叛晉之心,太子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在去年的戰爭中,二卿一直與齊、衛私下聯絡,繞開晉侯與敵軍議和!

此事立刻在新田掀起了軒然大波。晉侯急令作爲證人的史墨、韓虎、魏駒、上軍司馬籍秦等人入新田,又召喚六卿匯合於虒祁宮共議。

然而六卿還沒到齊。或許永遠到不齊,範、中行、邯鄲的使者卻也來了。

他們與趙氏的人當堂對峙。邯鄲使者哭訴說趙氏纔是殺了趙午的兇手,請求晉侯主持公道,准許他們在宗法上永遠脫離趙氏。

如今,晉侯午能感覺得到大殿裡的緊張氣氛,在場人等不論屬於哪一派,均怒目相視,只差在殿內拔劍相向。

“邯鄲者,趙氏之小宗也,如今卻聚兵反叛。趙氏將履行家法,討伐邯鄲,還望國君允之!範、中行二卿謀叛已久,數次派人刺殺無恤,這些奸佞不但要壞國之基石,還想讓晉、魯同盟破裂!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這是趙氏的請求,趙氏使者條理清晰,語氣強硬。而且手握關鍵證據,韓、魏也明顯站在一邊,他們的意見晉侯無法忽視。

“趙氏對邯鄲殘暴不仁,還打壓範、中行。欲像專魯一樣專晉!”

範、中行二卿和邯鄲雖然說不出像樣的反駁,但這句話也讓晉侯心裡的那顆刺隱隱發癢,這幾年趙氏的確是強大得有些過分了。

“還望君上察之!”

殿下爭吵不休。晉侯午感到很疲憊,他發自內心地覺得。晉國真的在他手中四分五裂了。

“都怪他,在魯國好好呆着不就行了。爲何非要回來!”晉侯午暗自責怪其所有事情的源頭來。

自趙無恤開始歸晉之旅,晉國的氣氛便宛如一座柴火庫,任何一粒火星便能引發一場大火,不巧的是,趙午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

據知氏的消息,邯鄲氏的少主趙稷已經豎起了墨染的喪旗,他連殺三名親趙的昆弟,宣佈與趙氏不共戴天,召集家臣,此刻正在邯鄲聚集軍隊。身處溫縣的趙氏父子也沒有閒着,調兵的指令陸續發往晉陽、長子,照這樣下去,趙與邯鄲爆發流血衝突是遲早的事。

如今的情形是,無論晉侯偏向那一邊,一場內戰似乎都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趙氏和邯鄲氏已經站到了臺前,韓魏和範、中行因爲多年積累的矛盾,也在背後摩拳擦掌,隨時可能加入進去。

區別只在於,趙與邯鄲,誰纔是羣起而攻之的首禍者,這一點,將由他來判定!

從沖齡繼位開始,晉午做國君十四年了,還從未感到如此爲難過。晉國公室已經“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晉侯力量不及任何一卿,也阻止不了戰爭。他唯一的權力,就剩一個合乎禮法的空殼了,誰得到他支持,誰就能得到新田國人們的支持,這是六卿還將他放在眼中的原因。

他終究還是不能決斷,招來太史墨諮詢,史墨也不提自己的意見,而是拱手道:“先君臨終前曾言,若六卿相攻,君上可擇勢大者從之,擇必勝者從之……”

……

晉侯午記得,自己的父親晉頃公死前的確說過這番話,這是晉悼公後歷代國君大權旁落後,處理卿族鬥爭的不二良方,平公助範氏滅欒,頃公助魏、知滅欒、羊舌,都是出於這種心思。

至於哪一方更佔理,並不重要。

“但究竟是趙魏韓勢大,還是範、中行、邯鄲勢大……”想着這一點,晉侯午感覺很可笑,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臣子,如今卻得看着地圖尋找更強的一方去支持,才能確保晉國公室的存活,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好在史墨博學,不但通古今,更知現世國內外形勢,他分析道,範、中行是老牌強卿,邯鄲亦有四縣之地,合兵足足有七萬之衆,他們的重心雖在太行以東,但太行以西的晉國腹地也有不少領地。

至於趙魏韓,要麼是近五十年裡崛起的新卿,或是像趙氏這樣起死回生的舊族,合兵亦有近七萬人。

“但別忘了,這只是中軍佐的‘西趙’,在東邊的海岱之地,還有一個所謂的‘東趙’,趙子泰有千乘實力,徒卒三萬,還糾合了一大批盟友。並且與晉的敵人齊、衛爲敵。”

“如此看來,似是趙魏韓一方更強大些?太史覺得。寡人應該支持趙氏?”晉侯午也恍然想起,晉國這腐朽壞透的霸業尚能存幾分臉面。全靠趙氏維持。

但他又突然害怕起來,趙氏若是在控制邯鄲,實力大增後,會不會把趙無恤在魯國做的事在晉國也做上一遍?若是範、中行覺得自己處置不公,真的叛離晉國,去投靠齊國怎麼辦?

史墨已經垂垂老矣,他說話時鬍鬚在微微顫抖,眼睛裡看不出究竟在想些什麼,見國君面露猶豫。他又道:“君上,先君還有一句話,國之大事不能決斷,可問知伯……”

……

“知伯出中軍將府門了!”

“知伯車駕已至虒祁宮外!”

立夏次日,知伯躒的行蹤一條條被送進了趙氏府邸中,送到了傅叟和趙伯魯面前。

“知狐稱病閉門多日,如今總算出門了。”傅叟如是說。

作爲對知伯最忌憚也最爲了解的趙氏謀主,傅叟拖着老邁的身體趕來新田,主持首告一事。他最在意的,莫過於知伯躒的舉動和行蹤。

“若他再不動,這新田,我都要呆不下去了。”

趙伯魯苦笑着說了這麼一句後。悄悄地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水,也不知是天熱,還是緊張。

在他的感覺裡。這座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新田趙府,彷彿變成了大戰前的帳幕。一名名斥候帶着軍情而來,而自己和傅叟。則是前敵軍將和謀士,見證着這一場大戰的開幕。

至於趙氏的主帥和副帥,他的父親和弟弟,尚遠在溫縣。

來新田的路上要經過敵對卿族的領地,而趙氏在這一帶的力量,比起其餘五卿而言微乎其微,這都是當年下宮之難喪土失地的惡果啊。趙鞅和趙無恤分別是東西二趙之首,在這關鍵時刻,不知範、中行會不會繼續喪心病狂地沿途襲擊,所以不能輕涉危堂。

在徹底放棄世子之位後,伯魯卻心安了不少,比起過去的畏懼不前,這回他很願意爲趙氏做些事情。可事到臨頭後,他才明白自己不適合做這種事,也越發佩服趙無恤是如何在魯國亂中取勝,得到至高地位的。

趙氏與邯鄲已經箭在弦上,隨時可能交兵。這時候只缺晉侯一句話,好讓趙氏能將“首禍者”的罪名扣到邯鄲稷頭上,讓範氏和中行氏成爲晉國公敵。

“知伯下車,換了步輿進宮了,太傅樑嬰父與太史墨陪伴其左右!”

又一條消息傳來,至此,就是趙氏眼線的盡頭了。

這幾年傅叟雖然已經在晉侯身邊努力安插人手,但終究沒什麼成果,當年趙無恤入虒祁宮打下的基礎也被白白浪費,究其原因,還是趙氏三子都不能和晉侯建立親密的關係。

加上,知氏將宮廷視爲自己的地盤,盯得很緊很緊,將其餘諸卿的釘子一一拔除。

傅叟嘆了口氣:“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承認,如今國君對知伯言聽計從,他這次入虒祁宮,決定了國君和國人的態度,這就是他的可怕之處啊,輕易不出手,一出手,就能決定勝負!”

一股畏懼在胸間沉滯,讓趙伯魯愈發的戰慄不已,他越來越覺得自己讓賢之舉是明智的,以他這薄弱的意志,與人無爭的性情,真的不適合決斷這些生死存亡之事。

等這件事了了,一切還是讓父親和無恤主持吧,自己還是適合含飴弄子……

“知伯會怎麼選?知伯派人向我趙氏示好,願意結親,父親爲了宗族大計,也不顧無恤的反對,打算虛與委蛇……”

“不知,不可知……”傅叟卻搖了搖頭,“若能讓人輕易猜透,他就不是知伯了。”

他突然嚴肅了起來:“君子,若知氏突然倒向範、中行,發兵來圍攻府邸,你切記,一定要讓黑衣護你跑到韓氏府邸尋求庇護,趙氏在新田附近的力量太弱了,一旦亂起,恐怕這趙府,乃至於下宮,都得全部放棄!”

ps:12點左右還有一章

第516章 訪賢第456章 盜跖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651章 大風(8)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647章 大風(4)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934章 天道遠第647章 大風(4)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456章 盜跖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439章 靈鵲(上)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235章 晏平仲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47章 心懷愧疚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24章 張孟談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24章 大學第205章 臣與君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366章 不朽者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793章 四君子第602章 知瑤第516章 訪賢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722章 公孫勝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440章 靈鵲(下)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323章 亂(中)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362章 大禮議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070章 太宰嚭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009章 函首第678章 三線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862章 燕國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656章 大風(13)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541章 新宋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422章 兩難抉擇
第516章 訪賢第456章 盜跖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651章 大風(8)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647章 大風(4)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934章 天道遠第647章 大風(4)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456章 盜跖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439章 靈鵲(上)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235章 晏平仲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47章 心懷愧疚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24章 張孟談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24章 大學第205章 臣與君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366章 不朽者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793章 四君子第602章 知瑤第516章 訪賢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722章 公孫勝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440章 靈鵲(下)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323章 亂(中)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362章 大禮議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070章 太宰嚭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009章 函首第678章 三線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862章 燕國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656章 大風(13)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541章 新宋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422章 兩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