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

“趙氏欲爲諸侯!?”

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殿堂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驚詫。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這是在周代建立一個邦國的必要條件,因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雖然周室衰微,可終究是天下共主,故而一個新的國家若要合法誕生,首先就必須經過天子的同意,然後才能授土授民,策爲諸侯!

類似的事情,周朝初期幾乎每年都會冊封一些諸侯出去,但問題在於,如今的成周暮氣沉沉,是這天下間最保守,最古板,最害怕新事物的地方。大夫甘氏曾任用外來的士,結果被親族們憤恨殺死,王子朝曾銳意改革中興周室,卻被保守勢力趕走,最後不得好死。如今的周天子更是個沒主意的,他害怕變化,只想蜷縮在祖制的蝸牛殼裡做鴕鳥。

所以鄭魯衛三家諸侯朝周,並在殿堂上公然爲異姓趙氏請封,可把大周天王嚇壞了。

想要允許吧,這與周室近世的規矩不符,想要拒絕吧,又害怕趙氏的報復。

一時難以決策,天子只好使出拖字訣,

“此事當從長計議,叔父無事,歸寧館舍,靜候佳音!”

按照規矩,第一次朝見這就算完了,三位諸侯話已帶到,再拜稽首而出。

天子也忙不迭地扶着冠冕離開,他必須回去冷靜一下,等單、劉等公商量出結果了再與他溝通。

天子和三位諸侯一走,整個殿堂就恢復了往日的噪雜無序,大夫們鬧哄哄地各抒己見。

“二三子肅靜!”劉承竭力讓他們靜下來,說道:“趙卿剛剛給了王室兩份大禮,其一是被鄭國奪走的六座城邑,二是三位諸侯時隔百餘年後的聯袂朝見,王室之尊得以維繫,實賴趙卿之力也。”

但守舊的成周大夫們還是沒搞清楚現狀,有人嘀咕道:“雖說趙氏有功,但當年管夷吾也有大功於天子、諸夏,可管子至多是得以位列國、高之下,獲得一些殊榮,如此而已,何曾有過覬覦諸侯之位的野心。”

“卓拔卿大夫爲諸侯,此事自秦襄公受封后再未有過,與祖制不符,不可輕啓惡端,以免天下卿大夫爭相效仿啊。”

劉承對這些不能成事的成周大夫們是徹底絕望了,趙氏的軍隊就在成周邊上虎視眈眈呢,這時候敢拒絕趙無恤之願,只怕場面會難看很多。他看向單平,這件事,其實只要他們二人說服天子即可,劉承希望能有其他人能爲這件事分擔責任,畢竟讓一個異姓升爲諸侯,事後恐怕會被成周的大夫們記恨唾罵。

單平卻沒有回答,他的目光看向殿門,一個深衣廣袖的使者正慢慢邁進來。

是趙無恤御用的行人楚隆,他方纔在殿尾旁觀了整個朝見,以及王室猶豫搪塞的鬧劇。

楚隆風度翩翩,禮儀得當,讓人如沐春風,然而他一張口,說出的話卻是赤裸裸的威脅。

“上卿讓三位諸侯轉述的話,他們可能有些沒說清楚的地方。”

見衆人凝神細聽,楚隆整了整衣袖,淡淡說道:“當年楚國第一次討伐隨國時,楚子熊通讓隨侯給天子傳話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爲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楚國想要王室加其爵號,從最低位的子國提升爲侯國、公國。”

“當然,天子和周的卿大夫都知道爵號是不可輕易更改的,誰也不敢開此先例,便讓隨侯帶回否定的答覆。熊通便大怒說:我的先祖鬻熊曾經擔任文王的老師,成王封我先公熊繹以子男之田居楚,如今南方蠻夷各族都敬服楚國,楚有如此大功,天子卻吝嗇一個名號?好!王不加位,我自尊耳!於是自封爲楚武王……”

說完,楚隆又一拱手,轉身離開了大殿,只剩下一衆公卿大夫噤若寒蟬……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單平咀嚼着這句話,琢磨着其中意味。

趙無恤給足了王室面子,又是送還失地,又是讓三諸侯朝周,倘若這樣周王都要拒絕他的願望的話,接下來將降臨的,恐怕是一場疾風暴雨吧……

和兩百年前,被視爲蠻夷的楚人在江漢自立爲王不同,若趙氏一怒之下,公然脫離周朝這腐朽的秩序,只怕整個中原都將天翻地覆!在場的公卿大夫的宅邸家廟,也不知還能存否,周天子的冠冕,也不知還能保得住麼。

單平和劉承對視一眼,不再理會像是蔫了腦袋的大夫們,急匆匆朝天子寢宮走去……

冬至日,下午黃昏時分,天子同意了鄭、魯、衛三君和單、劉二公之請,準允趙氏列爲諸侯!

這個你好我也好的讓步讓成周不少人鬆了口氣,不過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但凡諸侯,必有實封,趙氏的封國應該在哪?而趙卿的爵位又應該是何等級別?

爵位問題,有的是時間讓熟悉爵等禮制的士大夫們慢慢研究,對於封地問題,趙氏早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就在冬至次日,一份來自晉國的上書準時傳到周天子面前……

……

這份上書,是晉國那繼位不到一年的幼弱國君親筆所書,可上面的東西,一看就不是區區少年能說得出來的。

全文先說了說唐叔虞封於夏墟,建立晉國的歷史,以追述的方式懺悔晉國曲沃一系的得國不正,這種隱患一直潛藏在晉的國運之下,獻公、文公的時候還沒什麼,到近世終於爆發出來,以至於晉平公之後出現了“晉道陵遲,爲日已久,平公、頃公、昭公之後,世失其序。”的情況。

等到晉殤公時,更是“奸卿亂政,強族虎爭,縣邑分裂,冀州鼎沸,蝮蛇塞路,天災人禍橫行於太行內外……”

說到這裡,年輕的晉侯忌已是泣淚交加,不能再言,總之一句話,晉國的朝廷已經維繫不下去了。

然而就在這危難之際,晉國的救世主出現了……

書中用極其誇張和溢美的詞彙形容道:“當斯之時,尺土非復晉有,一夫豈復晉民?幸賴趙武子起兵於河內,舉義旗,清君側之小人,使得奸臣側目,不敢行不軌之事。武子不幸憫難,趙卿無恤纘承前緒,德膺符運。其奮揚神武,犁掃範、中行、知氏殘黨,清定區夏。又遠赴代土,收復蠻夷……“之後更是有連敗秦、齊、鄭的反撲,碾碎了魏氏的叛亂的功績,真是”佈德優遠,聲教被四方”。

據晉侯忌證實,趙氏的德行不但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持,甚至連天神也有了反應,七月份,正值趙無恤三十歲生辰的時候,有玄鳥鳴於殷墟,在鹿臺遺址上來回飛繞,久久不願離去。

隨後,趙氏的臣子石乞便在朝歌鹿臺廢墟附近掘出兩口鼎來,清洗後請史官鑑定,分別是惡來之鼎和季勝之鼎,都是他們的父親飛廉鑄造。

一時間,這成了嬴姓將有復興的證據,想當年嬴姓本爲殷商諸侯,牧野一戰後方淪爲附庸,其後秦襄公列爲諸侯,然而如今秦依然是趙氏小宗,小宗爲諸侯而大宗爲卿,豈有此等道理?

於是以此爲依據,晉侯忌在書中稽首再拜言,請求天子順應神命民心,讓趙氏列爲諸侯,至於封土……

他表示,若非趙氏,晉國已是寸土不存,能恢復到數千裡疆域,實賴趙卿之力,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晉國,每一寸土地都是趙無恤打下來的。

在上書的最末尾,晉侯忌嘶聲力竭地請求道:

“今小子德行不足,幼弱無能,不能守土安民,與其尸位素餐,不如避位讓賢。小子甘願迴歸祖地曲沃,僅居一城,晉之疆土,盡歸趙氏。請趙卿列爲諸侯後,代晉治民……太行東西,大河內外,冀州之歷數實在趙氏,此亦唐叔虞、文公、悼公之願也!還望天王允之!”

ps:今晚只有一章了,明天三更補上(~^~)

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814章 遷都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557章 虎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205章 臣與君第285章 名與實第591章 天道第78章 朋比爲黨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4章 與子同仇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835章 無私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70章 太宰嚭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804章 三家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47章 大風(4)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656章 大風(13)第1009章 函首第541章 新宋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253章 商丘對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33章 傷寒(中)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43章 畏此簡書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448章 爭流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8章 趙氏公議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930章 鄒魯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217章 獲麟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423章 雪橇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07章 韓策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653章 大風(10)第19章 錦瑟無端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91章 子產之政第一謀臣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29章 威風凜凜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316章 公輸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479章 孔方兄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
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814章 遷都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557章 虎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205章 臣與君第285章 名與實第591章 天道第78章 朋比爲黨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4章 與子同仇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835章 無私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70章 太宰嚭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804章 三家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647章 大風(4)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656章 大風(13)第1009章 函首第541章 新宋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253章 商丘對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33章 傷寒(中)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43章 畏此簡書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448章 爭流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8章 趙氏公議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930章 鄒魯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217章 獲麟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423章 雪橇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07章 韓策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653章 大風(10)第19章 錦瑟無端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91章 子產之政第一謀臣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29章 威風凜凜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316章 公輸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479章 孔方兄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