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修我戈矛

作戰不是市井私鬥,而是集體的力量的發揮。

首先,必須用金鼓和旗幟來指揮,這是爲了使全軍的行動整齊劃一。軍吏必須明確告訴兵卒應該怎樣操練,並且要反覆申明講解清楚,訓練他們根據各種金鼓旗幟的信號而行動,違令者,按照十七條禁令,嚴懲不怠!

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察名實;教戰之法,鄉里相比,什伍相保。這兩點,衆人已經不用訓練了,半年的蹴鞠對抗,已經把各個兩都捏合成了一個整體。兩司馬們能叫出自己所屬的每一個兵卒的名字,以及其性情,膽小還是膽大,衝動還是遲緩。

一切就緒後,打穀場上,趙無恤親自持槌擊鼓。

咚咚咚!

一鼓響,兵卒們整理兵器,戈矛劍盾在手,弓矢下肩;二鼓響,練習列陣,衆人迅速按兩編隊,組成了一個禦敵的橫陣;三鼓響,整裝待發,前排變後排,迅速轉變爲行軍的長陣。

然後趙無恤身邊掌旗幟的羊舌戎舉起旗幟,旗幟向東則卒伍朝東,向西則卒伍朝西,落旗則坐,舉旗則起。錚錚有聲的鳴金則是代表撤退,散陣時還必須保持隊列的整齊。

十七禁中的第一條: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趙無恤設置了三個不同的輕重等級。

因爲記不住而踏錯了步,轉錯了方向,自然是比較輕的罰粟、杖責。

而三番五次屢教不改,還故意擾亂隊列次序的,就可以拉下去斬了,所幸。趙無恤軍中,還沒有這樣的兵油子。

齊太公曾言,教戰之法。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千人、萬人。漸至三軍之衆。

所以,雖然眼前只有兩百多兵卒,可未來,也許就能教成兩萬大軍!

此外,還要練習操作兵器,熟悉戰鬥技巧。

西周春秋之時,軍隊出征,凡甲冑、弓矢、戈矛,很大程度上是由士兵自備並加以磨礪的。

正如第一代魯侯伯禽征伐淮夷時的所說:“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

有了下宮搜刮來的武備,原先兵卒從各自家中帶來湊數用的木矛木棍徹底被淘汰掉了,在這個時代,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當年晉文公帥晉三軍南下,與楚師決戰於城濮,還因爲兵器不足,在有莘氏之丘“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而且趙無恤還要求,那些長短不一。質量不一的兵器也要被替換,做到了這個程度,趙無恤手下這批鄉卒在武備上。便已經超越了同時代八成的軍隊,他的第一支武裝力量,當然得是一支精兵!

兵法上又說了:“教戰之令,身短者持戈矛,身長力大者持弓矢,忠者爲虎賁,弱者運輜重,智者爲謀主。”

兩百人中的主要部分,是滿編一卒的徒兵。他們分爲四排站立,每排一兩二十五人。

短兵在前。長兵在後,第一排第二排持八尺之戈。可以上下左右揮動,砍啄冒進之敵,不過無恤覺得,日後還是換成戟好一些,那樣的話功能多出了刺殺一項。後兩排爲一丈之矛,可以放平密集刺殺,阻止敵方靠近,四排徒兵還要根據面對情況的不同,前後互換位置。

羊舌戎作爲無恤車右,不單劍術過人,在長兵的使用上也頗有心得。他同時也是卒長,所以這一百人,無恤就放心地交由他來訓練。

這些人可能不以勇猛見長,甚至比起其他幾個兵種,是屬於身體偏弱的,但他們發揮的是集體的力量,是站在最前排的中堅!

現如今,有了下宮源源不斷的供應,這一百人中的披甲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他們每個人都能穿上一紮皮甲,但無胄。趙無恤想起後世參觀兵馬俑時所見的秦軍,便要求設色之匠將皮甲染成統一的絳色,兵卒的髮式也要紮成一模一樣的圓髻,根部用皁色的幘帶束結。

羊舌戎和王孫期一開始搞不清這是爲了什麼,可當這一百名穿着打扮幾乎一模一樣的徒卒聽着金鼓,隨着旌旗整齊劃一地行動時,他們方纔明白其中緣由。

當整個方陣的兵卒將戈矛緩緩放平,模擬趨行衝殺時,儼然已經是一支強軍的雛形,其徐如林!

……

王孫期在下宮擔任的就是差車之職,又是無恤御戎,擅長車戰,可戰車的培養和維護比騎兵還麻煩,成鄉現在只能維持兩三輛。無恤對它的定位,僅僅是作爲指揮車和射箭平臺,所以王孫期無用武之地,只能轉而去訓練弓箭手。

成鄉原本的兩卒編制,被無恤削減爲一卒,其餘的各兩相互之間不統轄,而是向趙無恤負責。

其中,就有一兩“材士”,也就是弓手。

這二十五名材士身材修長,幾乎都高於七尺。他們是從鄉射禮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原先的職業多爲各里獵戶,在趙無恤以每年每人五十石粟米軍餉,表現良好還有麥粉補貼的誘惑下,紛紛前來入伍。

在領了第一個月軍餉,讓家人吃上了白麪水引餅後,材士們在暗地裡說道:“這可比打獵剝皮要划算多了!”

他們爲了方便靈活開弓,所以無甲無胄,隻身穿布衣,頭髮也統一梳成一個圓髻。通常會手持角弓,在成氏莊園的靶場撒放射箭,此處本來是當了族長的成巫私產,但他卻跑到無恤面前,聲稱願意無償獻出,劃歸鄉寺所有。

趙無恤知道他的心思,自然笑納。

此時,王孫期板着臉,在靶場上指導材士,更正他們的姿勢。

他侃侃而談道:“箭者,可殺人於百步之外,然兒,臨敵也不過六七發,材士必須量其弓之力,配合肢體動作,調整氣息,才能心志專一,每射必中!”

哪怕射術再好的獵戶,放到陣中,如果瞄準的目標從野獸變成了活生生的人。而且那些人還手持戈矛,幾息之後就能衝到你面前,無論是心態還是撒放手法,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337章 小司寇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807章 韓策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32章 三裡歸附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4章 與子同仇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808章 趙策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66章 不朽者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29章 威風凜凜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941章 他死了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011章 國殤第932章 鹽粒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001章 函谷關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039章 和氏璧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933章 天災第324章 亂(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352章 將治魯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513章 右翼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83章 擲矛兵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657章 大風(14)第363章 楮皮紙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769章 當歸(下)第1098章 濟南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069章 黃雀在後
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337章 小司寇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807章 韓策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32章 三裡歸附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4章 與子同仇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808章 趙策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66章 不朽者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29章 威風凜凜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941章 他死了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011章 國殤第932章 鹽粒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3章 趙樂聯姻第1001章 函谷關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039章 和氏璧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933章 天災第324章 亂(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352章 將治魯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513章 右翼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283章 擲矛兵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657章 大風(14)第363章 楮皮紙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769章 當歸(下)第1098章 濟南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069章 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