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

鄴城雖然名爲城,卻沒有城牆,倒不是因爲所謂的“大都無防”,而是因爲這座城市一直處於擴張階段。

春秋的河北地區人煙稀少,哪怕趙上卿讓幹吏成摶經營了三年,依然只有數千戶人家,以及數千戰爭中淪爲氓隸的範、中行、衛人。其中還是以齊人居多,聽說這些在汶水之戰裡被俘的齊人被分爲三大批,一批留在魯國勞役,一批到衛國挖運河,還有一批就來到鄴城開挖溝渠,整治洶涌的漳水。

但隨着侯馬盟約的簽署,晉國公室的屬民被趙魏韓瓜分,於是鄴城便成了最大的移民地點。

今年開春,衛國的三百戶被擄掠者,邯鄲的一千戶民衆,朝歌的一千戶工匠,從溫縣過來的七百戶趙氏舊人,一千戶知氏之民,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鄴城,這其中的主流,當然還是那一萬戶故絳民衆。

年僅五歲的西門豹見證了整個搬遷過程,他家本來住在故絳西門,故以西門爲氏,當年晉國遷都到新田,他的曾祖父也沒跟着搬過去。誰料到了他們這一代人,隨着新上卿趙無恤的一份號令,整個故絳一萬餘戶居民都連根拔起。

在故絳當公室之民雖然日子苦了些,甚至許多氓隸之家無立錐之地,家中也無一點餘財,但還沒到必須逃亡求活的程度。從父母墳墓所在的故鄉被強制遷徙,故絳之民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只是畏懼身後趙兵鋒利的劍刃,還有趙卿之名纔不得不成行。他們走的時候無不在埋葬先祖的墳冢痛哭流涕,也不知道這一生還能不能回來祭祀祖宗,更不知道搬遷時趙卿許諾的那些免稅好處能否兌現,就這樣帶着迷茫和猜疑上路。

他們最初以爲自己會到晉國的新“都城”銅鞮,結果卻多走了半個月的路,通過釜口道來到陌生的東方。

西門豹跟着宗族來到這裡的時候正值初春,只見漳水旁的平原上,一片鬱鬱蔥蔥的草甸將漳水北畔整個蓋住,彷彿一張厚厚的嫩綠毯子,將厚重夯實的黃土地蓋在了下面,其中依稀點綴着一些桃樹,粉紅色的桃花朵朵綻放。

長途跋涉而來的人十分衰弱,鄴城令計然組織了當地人和先到的人,在釜口通往鄴城的塗道旁蓋起粥棚,好讓體弱者和生病者在此休憩。

抵達鄴城後,原本極其嚴肅,緊緊盯着移民防範他們逃跑的趙兵搖身一變,變成了建築大隊,和當地駐軍一起動手,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搭好了一萬多個窩棚,又找了些石塊在周圍擋風,按照遷徙時的里閭分配,每戶一個小窩棚。很快,這些窩棚便在漳水兩岸鋪展開來。

這次跨越數百里搬遷到鄴城,趙無恤對移民的身體狀況感到非常擔心,據說當年平王東遷時,有兩到三成的周室移民因爲水土不服而死去,讓剛剛遭受重創的周朝雪上加霜,那種情況趙無恤不希望重演。

好在,爲趙氏服務的醫生極多。

在魯國立足的這些年裡,扁鵲等人也一直不斷地完善相關衛生條例。以往在與齊、知交戰時,因爲軍中有不少靈鵲醫者服務的緣故,趙軍的非戰鬥減員與敵軍相比就低了很多,這些衛生條例同樣適用於民間。雖然水土不服這個現象不可避免,但靈鵲醫者們認爲有相當多的患者是由於疾病引起的,當年平王東遷的疾病和高死亡率,主要還是因爲營養跟不上,以及管理照顧不善引起的。

所以扁鵲的衆弟子在抵達鄴城的移民中執行了嚴格的衛生條例,勞役們手持鐵斧,開闢鄴城周圍的森林,砍下了大量木材柴火,於是在每個臨時居住的窩棚邊上都用陶釜燒着水,所有人都必須喝熱水,每人每天都要吃一份蔬菜,出現疾病的人也會立即得到治療和密切的關照。

最終,水土不服症在計然強大的組織能力,以及靈鵲們的醫術共同努力下,被降到了最低,一萬戶故絳移民,目前雖然有兩千多人發病,但靈鵲醫者多年來總結出來的衛生條例發揮了巨大的效果。病號被隔離控制起來,嘔吐物和排泄物也都隨時得到清理。他們也能通過看護人員得到足夠的飲用開水,在卓有成效地衛生條例下,死亡人數被控制在百位數。

如此一來,移民們最初驚恐的情緒平撫下來,他們開始注意這片眼前的土地,要如何加以開發利用,建立自己的新家園。

……

趙無恤讓移民保住了性命,也履行了承諾,每一戶人家都分到了一塊百畝的田地!而且是二百四十步的趙氏大畝!

雖然這些名義上屬於衆人的田要麼是被撂荒的土地,要麼依然被荒草和灌木所覆蓋,想要開墾還需要很大氣力,但對於在狹窄的故絳無立錐之地的氓隸和庶民而言,已經足以讓他們喜極而涕。

無論哪個時代,土地都是農民立足的根本。

但小農各行其是的粗耕,遠遠不如政府組織的精耕細作高效,所以這萬戶小民,其實都在計然之策的操控之內。

“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故鄴城之興,首在上農。”

一向重視貨殖貿易的計然提出的鄴城經營之策卻是偏向農業的,因爲他很清楚,糧食就是一切。有了糧食就有人力,然後就可以興旺百業,訓練士卒,最後讓趙氏實現富強。

趙無恤對計然此策深爲認同,他的本意,便是將趙氏引上“耕戰”爲主的道路上去。於是種田專家樊遲也被從魯國調到這裡,準備組織春耕。

“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說的就是鄴城。這片土地雖然人煙稀少,可一旦放把火將千年生長的森林和灌木燒掉,就是一片膏腴之地。”

站在漳水之畔眺望百業待興的鄴地,樊遲已經雄心萬丈,想要將推廣代田法和開種冬小麥、戎菽以來魯國畝產兩石甚至兩石半的奇蹟複製到河北了。

“開墾土地是最急迫的任務,然後抓緊時間播種,爲移民來到鄴城的第一個冬季多儲備些糧食。從朝歌、邯鄲運來的糧食只夠移民們吃到秋收後,再往後,就得額外調撥,超出量入爲出的規劃了。”

樊遲已經覺得農時耽誤了,心急如焚,好在鄴城地處北方,耕作時間比魯地稍微晚一點,加上有成摶治鄴時組織當地人開挖的十二條溝渠,灌溉也能順利展開。

於是鄴城移民從原先的鄉黨宗族被拆分爲小農家庭,按10戶爲一甲,10甲爲一保,聯保連坐,編爲屯田戶開墾土地。每一甲分配給一頭牛或劣馬,這些牲畜還是趙無恤從中山國半買半訛來的。

成年人在屯田官帶領下,都去熱火朝天地幹活,年幼的孩子也被分社區里閭集中到一起,趙無恤親自出動自己的內庫資金,下定決心要在鄴城開辦系統的教育,從娃娃抓起!

移民初來乍到,住的大多是泥胚牆的草屋窩棚,唯獨蒙學修成了磚瓦房。

其實哪怕是在故絳內部,只有晉國舊宮室附近有少量磚瓦房,其餘都是泥胚茅草的窩棚,一旦有火患就會損失慘重,這也是春秋之世常常諸侯城邑常發生大火災的緣故。

趙無恤這種對於教育和孩童的重視,讓鄴城移民再度心生感動。

當然,孩童們是沒有太大感觸的,他們只知道自己從此以後,就沒法一天到晚瘋玩了。

西門豹入的是蒙學,就在名爲“臨漳”的片區之內,蒙學中還用厚木板擺成長長的案几,廳明幾淨,孩童們睜着大眼睛,跟着從魯國過來的老師,從《詩》學起。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每天清晨,孩童們便會跟着老師那一口夾雜魯地口音的雅言,開始唸書。對年紀稍大的蒙童,先生還會解釋一下其中意思,“此乃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之歌……“

對於西門豹這些年齡更小者,則只需誦讀記住,再將字寫出來即可。

進入季夏之後,蒙學外的蟬鳴一日勝過一日,西門豹用稚嫩的手握着樹枝,在案几下的沙盤寫下“桃之夭夭”四字,但他的心思,卻已經飛到外面去了。

因爲就在他所在的蒙學邊上,一座名爲”臨漳學宮“的大學已然完工,來自天下諸侯的士人趨之若鶩。先生說了,這個月考試名列前茅者,將能獲准進入學宮參觀!(~^~)

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20章 !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599章 夙願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44章 夜襲第906章 水力第926章 兵家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932章 鹽粒第1011章 國殤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679章 叛臣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23章食不厭精第808章 趙策第1017章 馮翊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48章 大風(5)第54章 冬至(三)第29章 威風凜凜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817章 河西第396章 鴛鴦陣!第1137章 三箭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933章 天災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74章 射你一眼第722章 公孫勝第448章 爭流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25章 《用間篇》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73章 泮宮公學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769章 當歸(下)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9章 姑布子卿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88章 伊尹之志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525章 弒君者(上)
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20章 !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599章 夙願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44章 夜襲第906章 水力第926章 兵家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932章 鹽粒第1011章 國殤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679章 叛臣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23章食不厭精第808章 趙策第1017章 馮翊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48章 大風(5)第54章 冬至(三)第29章 威風凜凜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817章 河西第396章 鴛鴦陣!第1137章 三箭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933章 天災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74章 射你一眼第722章 公孫勝第448章 爭流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25章 《用間篇》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73章 泮宮公學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769章 當歸(下)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9章 姑布子卿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88章 伊尹之志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525章 弒君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