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

對於這一點,熊槐自然是理解的。

“賢卿之言有理,不知賢卿以爲,可以賜予令尹昭陽什麼諡號。”

景鯉回答:“臣以爲山子可以。”

山子是周穆王八駿之一,名馬的象徵。

和屈原將楚懷王比作美人不同,現在大家都喜歡用名馬來比作人才,不久後燕昭王爲了吸引人才,用的千金買骨的典故,就是將優秀人才比作千里馬。

而山子,就是名傳天下的千里馬。

用山子作爲昭陽的諡號,這是一個美諡。

熊槐點點頭,這個諡號來評價昭陽,也算是對昭陽爲楚國立下的功勞的認可。

“可,令尹可傳寡人之命,賜令尹昭陽諡號“山子”。”

景鯉應道:“唯。”

昭陽諡號決定後,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之一,陳軫關於肉刑的修改。

陳軫走了出來,對楚王道:“大王仁慈,欲變肉刑,臣陳軫奉命修改肉刑,誠惶誠恐向大王進言。”

“所有應當處完刑(比髡刑輕,不剃髮,而是長髮變短髮)的人,把完刑改爲城旦刑舂刑一年;應當處髡刑的以及墨刑的,改爲城旦刑舂刑三年;應當處劓刑的,改爲杖刑打一百杖;應當斷腳的,用杖刑打兩百杖,應當處以宮刑的,改爲杖刑打三百杖。”

“爲了避免刑法過輕,讓百姓對律法不以爲意,可以對第二次觸犯律法的人,在正常刑罰的基礎上加重兩成。”

城旦刑舂刑是兩種刑罰,城旦指男子以築城爲主包括其他的勞役刑罰,刑舂指女子以舂米爲主的勞役刑罰。

熊槐對勞改刑罰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對斷髮剃髮的處罰,變成了勞改,總是覺得刑罰加重了。

要是在現代社會,把剪頭髮的刑罰改成勞改,那絕對要被噴死。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都不是這麼想,現在講究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剪頭髮,所帶來的心理負擔,那可比自己挨板子還要嚴重一些。

而對於杖刑,熊槐有些不滿意。

周瑜打黃蓋的故事,在未來可是家喻戶曉。

熊槐也是一個三國迷,對這一段事知道的很清楚。

但是身爲武將的黃蓋,只是被打了不到五十棍,就昏死過去好幾次。

如果按照陳軫的做法,打一百杖或者兩百杖,這一通杖刑下去,那麼還有小命留下麼,肯定非死即殘。

面對這種情況,你是願意直接挨一刀變殘廢,還是願意被打一兩百杖,然後極大可能死亡,也有可能殘廢,還有可能休息一年半載就沒事了。

陳軫說完後,羣臣見楚王沉默不語,立即知道楚王對陳軫的建議不滿意。

陳軫是刑罰的制定者,隨後向楚王行禮道:“大王,可是微臣有何錯誤之處?”

熊槐搖了搖頭,道:“賢卿所言無錯,用杖刑代替肉刑,也是先前所議。”

“寡人方纔之所以疑惑,是因爲在想杖刑的是怎麼施行的,大概多少杖能將人打傷,多少杖能將人打死。”

“這···,微臣惶恐,死罪。”

陳軫聞言低下頭,拜倒在地。

他將這件事搞砸了···

現在各國中,出來肉刑以外,出現最多的就是鞭刑,少則數十鞭,多則數百鞭。

陳軫爲了將修改後的肉刑與之前的鞭刑區分,故而全部採用了杖刑。

然後根據鞭刑,制定了杖刑。

因爲杖刑明顯要比鞭刑嚴重,本着體現楚王仁慈的原則,特意將杖刑的數量削減,確定爲杖刑最高三百。

對於楚王詢問的這個問題,陳軫還真的沒有調查過。

他比較擅長內政外交,也沒有領軍打過戰,杖刑這東西一般在軍中使用,其他地方使用的極少。

而在軍中,陳軫接觸到的大多數懲罰,都是直接殺人,極少有用杖刑之類的刑罰。

不是混跡軍中的人,還真不瞭解杖刑,只能想當然。

“衆卿可瞭解杖刑?”熊槐向羣臣問道。

“···”羣臣啞口無言。

因爲防備戰事的緣故,楚國的高級武將基本上都在邊界統兵,而沒有過來參加朝議。

在場羣臣中,在軍中混過的,只有景鯉昭雎屈原三人,還要加上前任楚懷王。

但是無論是前任,還是景鯉屈原,對於杖刑這種用的很少的刑罰,都沒有給予關注,如果軍中的處罰要驚動他們三人,要麼死刑,要麼被貶。

尤其是景鯉和屈原,大多數的情況下,大都是在軍中擔任文職,只知道杖刑是用木杖行刑,哪裡知道杖刑具體是怎麼回事。

昭雎想了一下,向楚王行禮道:“大王,杖刑乃是軍中刑罰,國中法律,則是處以肉刑,今大王變肉刑爲杖刑,要想了解杖刑,還需要向軍中將領詢問。”

熊槐向昭雎問道:“工尹以爲,軍中何人知曉?”

軍中的人肯定有很多都知道杖刑的,但是具體誰知道,熊槐就不清楚。

昭雎回答:“大王,偏將昭應久在軍中,應該知道杖刑。”

熊槐點頭道:“傳偏將昭應。”

此時正值昭陽喪禮期間,大多數昭氏族人都回到郢都,昭應此時也在昭陽府中。

“拜見大王。”昭應進入議事大殿後,有些拘謹的行禮。

昭應是昭氏一族在軍方的後起之秀,一直混跡軍中,和昭雎走的較近,故而昭雎剛剛向楚王推薦他。

而在來的路上,昭應已經知道楚王召見的內容了。

對於杖刑的刑罰,昭應這些年在軍中的經歷,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或者說,只要在軍中的中下層呆過一段時間,對於軍中的刑罰,都會了如指掌。

熊槐看着這個濃眉大眼的昭應道:“免禮。”

“謝大王!”昭應再次行了一禮,直起身體,等待楚王的垂問。

到底也是昭氏一族的出身,受到過大家族的薰陶。

昭應深呼吸兩口氣後,迅速將初見楚王的拘謹壓下,變得冷靜起來。

熊槐淡淡的道:“聽工尹所說,將軍久在軍中,對軍中之事極爲了解,寡人對杖刑一事有疑問,還請將軍細說一二,替寡人解惑。”

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
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