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

趙國的消息一經傳出,頓時引得天下一片譁然,誰也沒想到,那個名鎮天下的趙主父,竟然就在盛年之時,遠走北地不知所蹤了。

天下人更沒有想到的是,趙國內亂的最後贏家,竟然是那個十七歲就行冠禮,然後從幕後走到幕前的趙王何。

一時間,天下人全都推測查探這個年僅十七歲的趙王何,究竟有何能耐,竟然能讓英明神武如趙主父,也心肝情願交出趙國大權,並提前爲他行冠禮,讓他親政掌權。

但無論怎麼推測,趙國的內亂卻是隨着趙主父的認輸而消弭於無形。

楚國壽春。

當熊槐從陳軫口中得知此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同樣也沒想到,趙國的內亂會以這樣的結果收場,他更沒想到,趙主父還有自我流放出走的這樣的操作,以讓趙國危機化解於無形。

想着,熊槐沉吟許久,然後看着陳軫道:“陳卿,這趙王何是何許人也,知北涯之中可有他的信息,是否瞭解他的喜好、厭惡、性格、才能等等?”

“大王,臣無能。”陳軫拱手請罪道:“因爲趙王何年幼且一直深居王宮的緣故,臣並沒有重點關注趙王何,加上我們在趙王宮中的探子太少,所以我們得到的趙王何的消息也甚少。

目前,根據探子傳來的消息,我們僅知道,趙王何愛讀書,而甚少結交他人,他最親近的人,乃是其弟平原君趙勝。

不過···”

此時,陳軫略微沉重的道:“不過,根據靈壽城那邊傳來的消息,趙主父之所以做出那麼出人意料的決定,是因爲他在下詔之前曾與趙王何進行一場秘密交談。

這場交談的內容,旁人已經無法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爲這場交談,讓趙主父的態度發生驚天轉變。

由此,臣可以確定,趙王何必定口才驚人或者謀略過人。”

熊槐深以爲然點了點頭,雖然他對趙王何這個名字非常陌生。

但是,平原君這個名號,還是有所耳聞的。

甚至,完璧歸趙,將相和等小學時候學的課文,他現在還記憶猶深。

從他大膽啓用太監門客藺相如的事蹟來看,他的眼光與用人方面,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此時,陳軫見楚王點頭,又沉思了一會兒,在楚王回神後,又開口道:“大王,還有一事,之前我們本以爲是趙成聯合李兌操縱了趙王何。

但是,根據靈壽傳來的消息,趙王何與趙成去靈壽城見趙主父的時候,二人只帶了一百將士。

而衆所周知的事,因爲公子章被亂箭射死,還有以趙國爲首的五國聯盟分崩離析的緣故,趙主父已經恨趙成入骨,甚至還下詔讓趙成去見他,但趙成沒敢去。

所以,既然趙成不敢奉召去見趙主父,那他也一定不敢只帶這區區百人,就與趙王何一同進入靈壽城見趙主父。

所以,臣大膽推測,趙王何與趙成去見趙主父的事情,一定不是趙成主導的,而是趙王何主導。

而趙王何能在大軍之中,讓不敢去見趙主父的趙成,跟着他去見趙主父。

這就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靈壽城外的趙軍,恐怕不是被趙成控制的,而是趙主父控制的。

而通過趙王何讓李兌統領大軍的情況來看,恐怕我們原本以爲的李兌跟趙成勾結的事情,完成只是我們的臆想,是錯誤的。

真正的情況是,李兌是趙王何的人。

故而,臣推測,之前平定公子章之亂,恐怕不是趙成與李兌操縱趙王何,以借君王名義平亂。而是趙王何操縱趙成李兌二人,先用平原君代替自己,然後以他自己與相國肥義爲餌,引誘公子章動手,然後趁機除掉公子章。”

熊槐愣了愣,他剛剛聽陳軫稟報趙國的情報的時候,只是隱隱覺得有不對勁的地方,只是驚歎於趙王何的膽大,還沒有通過此事與之前的邯鄲內戰聯繫在一起。

現在一聽陳軫稟報,他立即反應過來。

雖然陳軫的推測很大膽,但···熊槐默默推算了一番,恐怕陳軫說得沒錯。

想着,熊槐心中對趙王何的評價再次上升了一個臺階。

最重要的是,趙王何今年才十七歲···

想到這,熊槐突然想起一句話來:生子當如孫仲謀。

二人又議論了一陣趙王何後,熊槐下令道:“傳令,讓朝中重臣立即進宮議事。”

“唯!”

不久後,羣臣聚集大殿。

熊槐讓陳軫將趙國的情報告知羣臣,等羣臣回過神來,開口道:“諸卿,趙國內亂,趙王何初掌趙國,齊趙聯盟,五國聯盟土崩瓦解,而齊國大舉進攻燕國,且秦魏韓三國戰雲密佈,隨時都要爆發大戰。

值此天下大亂之際,不知諸卿何以教寡人。”

衆人早就得到趙國內亂的消息了,雖然他們也沒想到趙國最後會演變成這樣,但好在他們也有準備。

此時,昭雎最先開口道:“大王,趙國離我們太遠,無論是趙國強盛還是衰弱,短時間內都不會影響我們楚國,與我們楚國無關。所以,臣以爲,對於趙國,我們只需交好便可。

是故,臣建議,大王立即派出使者去祝賀趙王何行冠禮,並祝賀趙成樓緩二人擔任趙相。

至於齊國伐燕···”

說着,昭雎冷冷一笑:“多行不義必自斃,既然齊國剛搞定趙國,就去搞燕國,那我們只需在一旁看着便好,即便燕國派人來求援,我們也不必出兵救援,只需派出使者調停便可。

而秦魏韓三國那邊,臣以爲我們雖然不參與三國戰事,但應該在出兵以外的地方扶持魏韓兩國,以限制秦國。”

昭雎話音一落,主持變法的屈原立即跟着道:“大王,令尹所言極是,如今我楚國變法正急,對於各國糾紛,當以不變應萬變。”

此時,柱國唐昧將放在昭雎身上的目光收回,然後拱手道:“大王,令尹所言極是,但臣有一個不同的看法。

那就是關於秦魏韓三國,臣以爲,雖然因爲趙國內亂的緣故,五國聯盟已經土崩瓦解,但是,趙國依然實力猶存,而且三晉聯盟也沒有徹底破碎,魏韓兩國還需要向趙國借力。現在只是因爲趙國內部不穩,所以三晉才無法合力對外征戰罷了。

所以,臣以爲,以秦國的實力,面對三晉這個強大的對手,依然沒有必勝的把握。

更何況,現在齊趙兩國結盟,一旦秦國逼急了三晉,三晉完全可以向齊國求援,如此,秦國必定不是對手。

而以我楚國目前的形勢,短時間內不宜插手外事。

故,臣以爲,對於秦魏韓三國之事,我楚國完全不必參與。”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