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

朱舜帶着鐵塔漢子,身後跟着四名轎伕,騎着遼東大馬前往了王恭局。

來到炮廠的靶場,靶場上瀰漫着一股股白煙,空氣裡充滿了硝煙的味道。

趙鬥米坐在棚子裡喝茶,不遠處的京師大學堂學子們,興奮的端着一支支火槍在試槍。

“8環!甄某打出了8環!”

“8環?看在下的。”

“哈哈,脫靶了褚賢弟。”

火槍聲夾雜着京師大學堂學子們的嬉鬧聲,靶場顯的格外熱鬧。

朱舜順着靶場的水泥路,來到棚子附近,慢悠悠喝茶的趙鬥米,起身相迎:“見過恩師。”

回身又交代了一句:“讓學子們停下來。”

一名趙家的親隨趕緊跑了過去,呼喊着說朱大使來了,在親隨的大聲呼喊下,才聽清楚聲音。

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聽說山長來了,全部放下了手裡火槍,整理一下盤領衣,走過去給朱舜行禮。

朱舜點了點頭,算是迴應了學子們:“鬥米,你急着叫爲師過來,發明了什麼好東西。”

趙鬥米從旁邊的桌子上,拿過來一支火槍,交給了朱舜:“恩師,第三代後裝線膛槍正式定型了,並且實現了標準化。”

朱舜自己造出過一些米涅式後裝線膛槍,但是自從收下了四弟子趙鬥米,就一直瞞着他,希望四弟子趙鬥米憑藉自身的才學,發明第三代火槍。

朱舜預計最快也要到崇禎九年左右,才能發明出來,沒想到崇禎七年就發明了第三代後裝線膛槍,還實現了標準化。

朱舜接過來第三代後裝線膛槍,仔細觀看:“叫什麼名字。”

趙鬥米臉上還是沒有半點得意,不卑不亢的說道:“鬥米式步槍。”

鬥米式步槍整體由棕色槍身和黑色槍管組成,泛着黑亮金屬光澤的槍管,約莫有八九十釐米才長。

後面銜接着很像中正式步槍的槍托,槍托的顏色也是棕色。

朱舜接過來報表,查看鬥米式步槍的各項數據。

鬥米式步槍。

口徑:16.4毫米。

重量:4.1千克。

整體長度:1420毫米。

槍管長度:920毫米。

最遠射程:738米。

有效射程:510米。

朱舜看完鬥米步槍的各項數據,讚揚道:“好槍,好名字。”

既然已經實現了標準化,朱舜最爲關心的就是鬥米步槍的實用性:“身管壽命。”

遼東邊軍和大明官兵抗拒使用鳥銃的最大原因,就是鳥銃的炸膛問題,輕則炸斷手指,重則炸瞎眼睛,還有可能丟掉小命。

明朝的鳥銃就連標準化都沒有實現,更不要說對於身管壽命進行參數化了。

趙鬥米早就知道恩師會關心這個問題,從八仙桌上又拿出了一張報表:“恩師,請看。”

身管壽命,分爲三種。

一是設計壽命,研發以前由使用方提出的壽命要求,要求新式火槍的使用壽命達到300次400次等等。

使用方暫無,不過趙鬥米給自己的研究社堂提出了要求,最少150次。

二是射擊壽命,鬥米步槍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口徑大小、重量、整體長度等等都達到了設計時的指標,徹底定型以後,所能達到的最高壽命和最低壽命。

趙鬥米懸賞五百兩白銀,給一名家丁穿戴了一層鎖子甲,外面又套了一副西洋的騎士板甲,經過幾十次的抽樣測試,最終得出了結果。

最高壽命280次,最低壽命253次。

遠遠超過了設計壽命,趙鬥米爲此獎賞了每人五兩銀子。

三是使用壽命,鬥米步槍經過上輪的測試,得出了最高壽命和最低壽命,開火次數正常達到了253次,就會出現炸膛情況。

趙鬥米經過各項參數的比對,敲定了使用壽命。

其中連發壽命爲8~10次,達到這項參數,鬥米步槍就要進行冷卻,不然會降低使用壽命。

使用壽命200~230次,一支鬥米步槍正常開火了200次,就要淘汰了,最高不能超過230次。

朱舜對於鬥米步槍的壽命參數,明顯是比較滿意。

趙鬥米卻是嘆了一口氣:“槍管使用的是灌鋼法煉製的普通低碳鋼,倘若是有特種鋼材,弟子有信心把使用壽命提高到五百次,甚至是一千次。”

特種鋼材問題,也是困擾朱舜的最大難題,尤其是量產問題,阻礙着工業革命的進程:“價錢幾何。”

趙鬥米拿出了第三張報表,親自稟報給朱舜道:“恩師,咱們現在還沒有鐵礦的開採權,只能從福王世子手裡採買鐵礦石。”

“這也就導致了價錢偏高,好在銃牀和銃託使用的木料,實現了蒸汽化生產,價錢偏低。”

“一支鬥米步槍的最後價錢,三兩一錢四分銀子,恩師這個賣價?”

成本價在三兩一錢四分銀子,賣價就不能太黑了,朱舜想了想說道:“十兩銀子。”

漲足足三倍還多!

但是對於當前市面上的鳥銃來說,就太便宜了,第一代的火繩槍都賣到了二十兩銀子一支。

賣價是定了,但是朱舜暫時不會出售,還會把第三代火槍研製成功的消息,嚴密的掩蓋起來。

不久以後有大用。

至於京師大學堂的學子會不會說,他們只懂得研究和把玩,哪裡曉得這種標準化的鬥米式步槍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

朱舜正準備離開,趙鬥米又拿出了一個東西,卡在了鬥米式步槍上。

竟是給鬥米式步槍安裝了一柄刺刀!

最剋制火器的兵種誰哪一種?

毫無疑問是騎兵,在機關槍沒有發明以前,憑藉風馳電掣的速度,可以輕易突破火器的死亡封鎖線。

最剋制騎兵的兵種是哪一種?

毫無疑問是長槍軍士。

鬥米步槍的整體長度是1420毫米,配上613毫米的刺刀,就是一根長槍了。

小小一個刺刀的發明,雖然很簡單,但是意義卻是重大的。

刺刀的發明,就是冷兵器時代邁入火器時代的轉折點。

宣告着火槍作爲步兵裝備,大規模列裝時代的到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