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

看到朱舜回過神來了,東林黨成員們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再次腥風血雨的彈劾朱舜。

一個人罵你,沒事,兩人個罵你,沒事,十個人罵你,還有可能沒事。

如果是幾百個人一起罵,絕對能把一個人給罵的崩潰。

朱舜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了,搶先一步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請問各位,王恭廠一個月能製造多少鳥銃。”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以前,這些五體不勤不識五穀的東林黨成員,還真的回答不上來。

自從崇禎繼位以後,開始重視火器,朝廷裡的官員能夠親手打造鳥銃的,估計除了西法黨人沒有幾個了。

但要是隻用嘴說,東林黨成員們絕對是說的天花亂墜。

吹噓也不能憑空吹噓,要想讓自己的吹噓讓別人相信,自己必須對一件事有一個很深的瞭解。

東林黨成員爲了讓自己的吹噓比真事還真,惡補了關於鳥銃的知識,腦子裡立即就出現了一百支這個數字,就像壹加壹等於貳那麼簡單。

金之俊爲了獨吞把朱舜拉下水的大功,搶先說道:“你一個王恭廠的掌廠,竟然連一個月製造多少鳥銃都不知道,真是可笑。”

“雖然本官只是一介文官,但本官足夠關心這個國家,也就知道很多不必知道的事情。”

“你既然問了,那本官就告訴你,一個月一百支。”

金之俊的這句話,踩了朱舜的同時,又擡高了自己,堪稱是一句廟堂勾心鬥角的典範,讓那幾位東林黨的尚書都忍不住產生了愛才之心。

好一副伶牙俐齒。

朱舜沒去在意金之俊說了什麼,又問了一句很無知的話:“請問這位郎中,兩個月是多少支鳥銃。”

“哈哈。”

“哈哈。”

“哈哈。”

朝堂上頓時出現了一陣鬨堂大笑。

金之俊也是忍不住笑着搖了搖頭,連個最基本的算術題都不會,自己和這種鄉下人一般見識,真是降低了自己的檔次。

金之俊忍住輕拍朱舜肩膀的衝動,以一副好爲人師的口氣,教育他道:“記住了,兩個月就是兩百支。”

崇禎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可是還沒等東林黨成員笑完,沒等崇禎的眉頭完全皺起來,東林黨成員們再也笑不出來了,崇禎激動的差點坐起來。

朱舜面朝着崇禎,說了一件很正常的小事:“啓稟皇上,臣能在下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

金之俊補了一句話,只是一句話,頓時有着打蛇打七寸的效果,澆滅了崇禎的激動:“不就是增加工匠嘛。”

“要是有足夠的工匠,別說一千支鳥銃了,就是兩千支鳥銃都能交付。”

朱舜知道對方在攻訐自己,但不得不說這個正五品官員真是人才,自己都忍不住爲他叫好了,這個口才真是到了顛倒黑白的地步。

不過也得謝謝他,幫助自己捧了一下哏,要不然還真不好抖下一個包袱。

朱舜笑了笑,淡然道:“臣的意思是,只用現在這麼多的工匠,臣就能交付一千支鳥銃。”

朝班裡最懂火器應該就是西法黨人了,他們比其他官員更懂得火器的製造,清楚的知道一支鳥銃只是鑽磨槍膛,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孫元化實在是不忍心朱舜一步步的走進金之俊提前埋好的大坑,小聲提醒了一句:“要是完成不了,可是欺君之罪。”

要是沒有水力鑽牀,朱舜還真的就會被金之俊,一招斃命。

但要不是這個月纔打造了三十來個水力鑽牀,朱舜都敢開口說三千支鳥銃,嚇死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鱉。

一個月交付一千支鳥銃,這可是五千名工匠才能完成的重任,王恭廠實際上只有五百工匠,崇禎不是不相信,只是這件事已經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範疇。

朝廷裡的人哪裡知道工業社會對於農業社會的衝擊力有多大,也不指望他們能夠理解,朱舜只能用事實說話:“皇上,再這樣爭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樣吧,一個月以後臣要是交付不了一千支鳥銃,就主動辭去王恭廠掌廠。”

在金之俊的謀劃裡,朱舜辭去王恭廠掌廠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哪裡會這麼輕易的放過他。

就是因爲他,才讓金之俊眼看就要平步青雲的仕途,變成了斷頭路。

金之俊突然插了一句:“你我不如立下一個約定嗎,誰要是輸了,誰就進宮服侍皇上。”

朱舜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眼金之俊,感覺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竟然會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

太監這麼好?怎麼搶着要當太監。

不過看在金之俊這麼渴望的份上,就勉強答應了:“行吧,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我有個條件,我要把王恭廠的匠作間和火藥間分開,把匠作間建造在永定河的邊上。”

金之俊現在正處於陰謀得逞的巨大喜悅裡,生怕朱舜不答應,就主動幫他說了一句話:“只要是能在一個月內造出一千支鳥銃,別說是搬到永定河邊上,你就是搬到東海邊上也是應該的。”

不只是金之俊幫他說話了,既然開了這個口,東林黨的成員們也幫他說話,倒不是真的爲了幫助朱舜,而是因爲天啓六年發生的一件事。

天啓六年,王恭廠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爆炸。

震塌了一萬九百三十多間房屋,死亡了兩萬多人,工部尚書董可威的雙臂都折斷了,兩名御使更是被震死在了家裡。

那件事可以說是震驚了朝野上下,到現在朝廷裡的文武百官想起來這件事,還是心有餘悸。

畢竟天啓六年距離如今也就三年的時間,朝廷裡的文武百官一直想讓王恭廠搬到外面,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藉口。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合理的藉口,終於可以把這個王恭廠搬到京城外面了,紛紛開始贊同這個建議。

朱舜只是一個從九品的小官,沒有資格在朝堂上參加朝會,提了一個要求,沒有什麼事就回王恭廠了。

王恭廠的那場爆炸應該是對於火藥的保存不當,朱舜回去還得想個辦法,好好的保存好這些海量的火藥。

朱舜可不想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沒搞起來,自己的小命就先交代在這裡了。

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
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