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

黃宗羲走過去,瞪了曹文耀和宋應升一眼,奪過兩人手裡的汝窯酒杯,一起放在嘴邊幹掉。

轉過身來,上上下下打量朱舜。

嘖嘖的看了很長時間。

看的朱舜心裡有些發毛。

黃宗羲把紅色束髮絲帶撥到腦後,扯開紅紫衣襟,饒有興趣的說道:“你就是朱舜?”

不等朱舜回答,黃宗羲繼續說道:“明白的告訴你,你那所謂的變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纔會一直躲着你。”

“知道你不願意相信,但事實就是這樣,看在老曹和老宋的面子上,就指點你兩句。”

“歷朝歷代推行過很多次的改革,雖然改革的舉措是爲了減輕農民的負擔,改善朝廷的稅政,但是也就剛開始有點效果,每次改革過後,又增長到更高的水平。”

“另外,你可知道你所進行的這種改革,敵人是誰?可是東林黨和晉商,也就是有皇上的照拂,要不然你早在崇禎二年就被人沉到永定河裡了.......”

朱舜聽着黃宗羲在那裡滔滔不絕鍼砭時弊,只說了兩句話,就讓他閉嘴了。

“你可知道什麼叫做存量,什麼叫做離岸貨幣結算中心。”

呃......

自以爲學究天人的黃宗羲,愣住了。

不敢說學富五車,敢說學富百車的他,有着一種過目不忘的本領,已經把整部《永樂大典》給背了下來。

絞盡腦汁想了很久,還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做存量和離岸貨幣結算中心。

朱舜也不解釋,笑着喝了一杯黃酒,暖了暖身子。

黃宗羲對於求知的慾望,比那幫子探求真理的西方學者還強烈,忍不住想要詢問這兩句明顯與金銀有關的真正含意。

卻又無從開口,畢竟大家素不相識,沒有理由一定要告訴黃宗羲這個外人,屬於朱舜自身的學識。

黃宗羲只能一把搶走了酒壺,鬱悶的一個人在那裡灌酒。

“哈哈。”

朱舜曹文耀宋應升三人忍不住大笑了一聲。

大舅哥宋應升溫和笑着,勸了一句:“先生,無需賣關子了。”

朱舜奪過來酒壺,親自給黃宗羲倒了一杯,笑道:“先說說這個存量問題,存量往大了說就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財貨潛力,往小了說就是一張餅的大小。”

“歷朝歷代的改革,確實會陷入一種怪圈,但那是因爲無論怎麼改革,存量,也就是那張餅還是那麼大。”

“如果能把存量不斷擴大,就像順天府的老百姓把種植的糧食,從每畝一石多的麥子,換成了二十石的土豆,老百姓自然能夠吃飽飯。”

黃宗羲聽到朱舜關於存量的解釋,越聽越是深以爲然,聽到最後眼睛都快放光了,喃喃自語道:“大明喪失了鑄幣權,不就是因爲銅的稀缺。”

“倘若是把坤輿萬國圖上所有國家的銅,全部聚攏在手裡,貨幣權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也就是擴大了存量。”

黃宗羲轉過臉來,盯着朱舜問道:“這個離岸貨幣結算中心,難不成與聚攏銅有關。”

這次輪到朱舜心驚了,黃宗羲對於離岸貨幣結算中心的解釋,表面意思不對,但內在的含意沒有多大區別了。

朱舜還準備用這些新奇的學識,把這位經世濟民的大才騙到手裡,哪裡肯輕易解釋,笑了笑說道:“黃山人,能否聊一聊大明是怎麼失去鑄幣權的。”

黃宗羲嘀咕了一句真是小氣,接過汝窯酒杯,一口乾掉:“自古以來,中原主要的錢幣是銅錢,但是中原又非常的缺銅,銅本身的價值就變的很高。”

“中原朝廷又以銅錢爲貨幣,也就陷入了一種怪圈,當朝廷鑄造含銅高的銅錢,銅錢本身的銅的價值超過了銅錢規定的價值。”

“例如朝廷鑄造了一文錢,這枚銅幣規定的價值,就是一文,但是鑄造一文錢所用的銅,價值超過了一文錢。”

“這樣就會有大批官僚鄉紳把銅錢蒐集起來,熔鍊成銅,賺取利益。”

“所以從宋朝開始,中原朝廷一直在尋找一種替代銅的錢幣。”

“銀,顯然不是,相比較銅,中原更加缺銀。”

“從宋朝的交子,到元蒙的鈔,一直到大明的寶鈔,其實都是朝廷嘗試用紙錢替代銅錢,但可惜的是朝廷沒有針對紙錢設立專門的貨易制度,這也就造成了紙幣成爲了廢紙。”

“加上銅幣也停止了鑄造,民間就自發以銀子作爲錢幣。”

朱舜忍不住點了點頭,沒想到黃宗羲已經看穿了歷朝歷代的貨幣本位問題。

銀子成爲流通貨幣,任何人只要發現了銀礦,開採了銀子,流通到市場上就是貨幣。

這和朝廷用銅鑄造貨幣,有着本質的區別,就算是私人擁有銅礦,開採了銅,並不能直接流通,需要鑄造成圓形方孔的銅錢,才能在市場上流通。

但鑄幣權在朝廷手裡,膽敢私自鑄幣就是誅九族的大罪,私人銅礦只能用來鑄造銅製品。

黃宗羲對於經濟本質的眼光,遠遠不止這些,嘆了一口氣說道:“以白銀作爲錢幣,朝廷喪失了鑄幣權,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反而會讓大明更加的強盛。”

“過去的銅錢,只是大明和屬國的幾十國錢幣,換成了銀錢,就變成了萬國錢幣,相當於把坤輿萬國圖上的所有國家朝廷凝聚在了一起。”

“自從漢武帝開創絲綢之路以來,中原朝廷的瓷器、絲綢、茶葉一直是萬國最緊俏的貨物,反倒是萬國的貨物,很難做到瓷器、絲綢、茶葉的緊俏程度和大宗。”

“這樣也就是造成了,萬國的白銀不停的流入大明,大明的白銀流出卻低於流入,萬國的財富逐漸流入了大明。”

朱舜忍不住說了一句:“貿易順差。”

黃宗羲差點沒拿起銅製酒壺,給朱舜的腦袋來上一下,你這人嘴裡怎麼那麼多的新鮮詞。

還這麼的誘人吶。

離岸貨幣結算中心還沒解釋,又來了一個貿易順差。

得,這下想走也走不成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
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西伯利亞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