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

冬至時節。

朱舜召集了紡織協會的所有人,召開了第一屆工廠大會。

京師大學堂建造了一間會堂,寬敞的會堂內,前面是用磚塊壘成的高臺,中間擺放着一隻高桌子。

高臺下方是一把把官帽椅,數量多達上百,只不過沒有坐滿。

這間會堂是由一名京城名匠建造,說話的時候會造成迴音,有擴音的效果,類似於在大殿內講話,整個會堂都聽的很清楚。

朱舜作爲會長,穿着右衽衣,戴着四帶巾,走上了高臺:“諸位,經過三年的努力,咱們目前已經有了不少的成果,今天做一個總結。”

工業:永定河河岸邊,拔地而起了二十三家紡織廠,其中蒸汽工廠十家,水力工廠七家,人力工廠六家。

問題:

1、除了六家宋氏飛梭織布廠,還有七家紡紗廠沒有進行工業化生產,搭建蒸汽工廠。

2、梳理機未發明,蒸汽工廠的棉條缺口很大,嚴重阻礙了蒸汽工廠的效率。

崇禎六年計劃:

1、永定河旁邊,建造五十家紡織廠,除了宋氏飛梭織布廠以外,所有的紡紗廠實現蒸汽生產。

2、發明梳理機,完全操控順天府的棉布價格,把棉布的價格降下來,爭取降到一錢銀子以下。

黃得功的兒子黃靖邊,現在也是一家紡紗廠的工廠主,擁有上百臺朱氏紡紗機。

過去只能穿着打滿補丁麻衣的他,大冬天還穿着單薄對襟,今年已經換上了嶄新的松江紫花布冬襖:“會長,我有一個異議。”

朱舜示意他但說無妨。

黃得功繼續說道:“北平機械局的匠人們,每組一個月最多打造五臺朱氏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

“按照會長的意思,咱們還需要改變二十七位將種子弟家裡的貧苦,建造二十七家紡織廠。”

“按照每家一百臺,需要兩千多臺宋氏紡紗機或者飛梭織布機。”

“北平機械總局一共才二十組匠人,就算是全部用來打造紡織機,需要將近兩年的時間才能全部打造完畢。”

機械鋸牀這件事還沒宣佈,紡織協會的人不清楚北平機械局爆炸般的生產力,朱舜示意陳衢站起來講話。

會堂內坐着二十三位紡織廠的工廠主,還有二十七位新式學堂的總講師,以及宋老太爺等人。

陳衢第一次在這麼多大人物面前公開講話,不免有些緊張,喝了一口茶杯裡的熱茶,定了定心神,站起來說道:“北平機械局的紡織車間,已經實現了蒸汽生產。”

“每組匠人由原來的五臺各類織布機,已經提高到了二十臺。”

“關於工廠主黃靖邊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兩千七百臺織布機,十二組工匠在不加班加點的情況下,不到一年就可以完成。”

“由於咱們可以直接使用原木打造,成本大大降低,朱氏紡紗機的價格由原來的二十兩一臺,降低到八兩一臺。”

“宋氏飛梭織布機的價格由原來的二十兩一臺,降低到十兩一臺。”

工廠主們很熟悉新式織布機的構造,明白每個月打造五臺紡織機已經是極限了,就算是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

提高到七臺、八臺已經很了不得了,工廠主們怎麼也想不到的是,竟然提高了這麼多,達到了驚人的二十臺。

給他們帶來的震撼,不亞於本來一年只能建造一座宮殿,實現了初步工業化以後,在匠人不變甚至減少的情況下,一年內建造了二十座宮殿。

這其中的差距,強烈到讓已經見識了工業化的工廠主們,還是瞠目結舌。

不管相不相信,都已經是事實了,工廠主們由衷的爲兄弟們感到高興,終於可以讓貧苦的家裡過上好日子了。

沒有一位工廠主因爲採買紡織機的銀子驟降,自己多花了銀子,心裡產生怨恨,反倒是更加感激朱舜爲兄弟們着想。

這些工廠主基本上都是忠肝義膽的將種子弟,他們若是有東林黨和軍頭那麼自私自利,早就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哪裡需要朱舜來改變他們。

敲定了工業方面的問題和計劃,朱舜示意陳衢坐下,開始闡述其他方面。

教育:京師大學堂提高了教育層次,順天府各縣建立了二十七所新式學堂。

問題:

1、京師大學堂的數理化天才驟降,急需大量的天才協助五間實驗小院,對於農業體系、紡織體系、化工體系、軍工體系,還有新增的天文體系,進行搭建。

2、新式學堂招收的學子,急需擴招。

崇禎六年的計劃:

1、二十七所新式學堂,每所新式學堂最少有四人通過測試,京師大學堂實現數理化天才的百人計劃。

2、二十七所新式學堂在每個縣城招收的數理化學子,最少到達五十人,實現數理化學子的千人計劃。

朱舜環顧了一圈,有些已經達到標準的,滿面紅光的昂起了腦袋,那些沒有達到標準的,耷慫着腦袋暗自下定決定,一定不辜負山長的期望。

礦產:京西地區擁有大片的煤礦和鐵礦,目前還沒有開發。

問題:蒸汽機的數量不夠,基本上用來建造蒸汽工廠。

崇禎六年的計劃:

1、尋找一名世界級天才,針對洗煤進行研究,在洗煤沒出成果以前,暫時不對煤礦進行開採。

2、同樣是需要一名世界級天才,針對鋼鐵的量產化進行研究,優先級最高。

交通:在宋家的支持下,明年開始進行蒸汽機船的研究。

問題:缺少數據。

崇禎六年的計劃:1、暫定爲建造一座幹船塢。

人力:紡織協會和麪粉廠的大明子民總數,突破了一萬人。

問題:月錢有待提高。

崇禎六年的計劃:1、實現紡織體系的初步工業化以後,嘗試着提高月錢。

第一屆工廠大會到這裡基本上就結束了,每位工廠主都充滿了鬥志,摩拳擦掌,準備在崇禎六年完成操縱順天府棉布行當的野望。

二十七所新式學堂的總講師們,這羣對未來充滿金榜題名般熱情的少年郎們,對山長所說的百人計劃千人計劃,暗暗發誓,一定要拿下魁首。

朱舜放下手裡的梵夾裝冊子,宣佈道:“走吧,諸位,咱們好好的慶祝一番。”

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
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