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

何止是不夠,缺口簡直是太大了,因爲這裡面還沒有珠算炮兵的培養。

民軍對炮兵的培養成本更高,再低也不會低於一百五十兩銀子,這個缺口就更大了。

在此之外,還有對於陸軍講武堂學員們這些軍官的培養,以及每年的糧餉等各種消耗。

要是碰上了戰爭,打起仗來又是一大筆銀子一大筆銀子的投入,一年沒有個五十萬兩銀子,很難養活這三千民軍。

朱舜看着都快急出火泡的太子朱慈烺,心想來的也剛好是時候。

一個國家的強大永遠不可能是依靠農業的稅收,而是依靠工業的稅收。

工業派的前期發展,享受着東林黨提出來的商人不納稅紅利,沒有了賦稅的束縛迅速的發展了起來。

現在工業革命已經進入中期了,接下來也要正式把前期所有雜亂的各種工廠進行整頓,分門別類地集中在重工業中心,化工業中心,還有輕工業中心裡面。

這個賦稅的徵收,也就需要提上日程了,工業派也要真正開始爲大明的強大做貢獻了。

不過這個賦稅的徵收,可不能僅僅是徵收工業派的賦稅,朱舜接下來就要想辦法讓東林黨主動跳進這個坑。

想辦法讓東林黨主動提出來徵收商人的賦稅,畢竟東林黨現在在朝堂上還是權傾朝野,沒有他們的同意這個賦稅是很難徵收。

工業派的賦稅倒是很好徵收,以朱舜現在的威望,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了。

關於這一切,朱舜早就已經謀劃好了,也是在天津港建立以後要走的一步棋。

太子朱慈烺跑過來訴苦,應該不是隻爲了訴苦,應該是有其他的想法。

太子朱慈烺在先生的注視下,險些鬧了一個臉紅,好在在密雲縣呆的這段時間曬黑了。

就算是臉紅了,朱舜也是看不出來,太子朱慈烺有些難爲情的說道:“先生,學生也想開辦造紙廠,藉助造紙廠賺來的銀子擴大民軍。”

朱舜卻是輕輕搖頭。

太子朱慈烺瞧見先生搖頭了,不免有些失落,看來他在先生心裡的地位到底是不如焦勖。

朱舜看見太子朱慈烺耷慫着肩膀,相當的失落,知道他誤會自己的意思了:“不僅要建立造紙廠,還要成立良種公司。”

“造紙廠現在生產的雪紙,雖然價格已經相對而言比較低了,但還是不夠低。”

“等到化工學院把燒鹼研究出來,到那個時候紙張就纔會真正的便宜,纔會在老百姓裡都能普及。”

“到那個時候,從官僚鄉紳們手裡搜刮來的銀子,將會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太子朱慈烺聽到這裡已經明白了,先生不是不允許,而是爲他考慮得更多。

有句話也沒有直接挑明,利用這種廉價雪紙,他這個大明的儲君還能收攏更多的像顧炎武閻應元這樣的忠貞愛國之士。

就在太子朱慈烺高興的要稱謝,高興的想着自己的地位不比焦勖低,朱舜又接着爲他考慮的說道:“這個良種公司,只是聽名字你或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良種公司的建立,在後買人心方面比雪紙還要強大得多,收買的是全天下老百姓的人心。”

良種公司每一個字都認識,但合在一起,太子朱慈烺確實不認識了。

不認識也不要緊,朱舜說出了這件事了,就一定會爲他說清楚:“兩種公司說白了就是生產優良五穀雜糧種子的公司。”

“不管是千斤雜交水稻也好,還是產量更高的土豆也罷,會隨着耕種次數的增加,高產良種出現退化情況。”

“最多兩三年的時間,千斤雜交水稻和土豆就會退化到一個很低的地步,尤其是千斤雜交水稻會退化成原來的兩三百斤產量。”

“所以說只有建立了兩種公司,源源不斷的給老百姓提供優良種子,才能永遠的保證各種糧食的高產。”

說到這裡,太子朱慈烺出現了一個疑問,建立兩種公司的最佳人選應該是農業伯宋士慧。

太子朱慈烺對於焦勖還有一點爭寵的意思,但對於先生的大弟子農業伯,心裡卻是生不出一點爭寵的意思。

不僅是因爲爲了天下百姓甘願放棄榮華富貴享受的品行,更是因爲太子朱慈烺心裡很清楚一件事。

不管是誰,再怎麼爭寵,永遠也爭不過這個看起來默默無聞的農業伯宋士慧。

因爲他對天下老百姓的貢獻太大了,達到了封亞聖的高度,也是最有可能成爲工業聖人身邊陪祀亞聖。

太子朱慈烺心裡有疑問,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當的說出來:“先生,爲何這良種公司的成立者是我。”

“最合適的人應該是農業伯宋士慧,除了他以外,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成立這個良種公司。”

良種公司涉及的利益巨大,不僅涉及到收買全天下老百姓的人心,還涉及到未來將會成爲最賺銀子的公司。

太子朱慈烺居然是主動放棄了,還主動要求讓農業伯宋士慧來成立良種公司,朱舜沒感到一絲的意外。

大弟子宋士慧雖然一直默默無聞,但他在自己這個老師,甚至是老百姓心中絕對是最響亮的一個。

朱舜擺了擺手,說出了大弟子宋世慧內心的真實想法:“老大這孩子,這輩子就想當個一心鑽研農業科學的科學家。”

“對於銀子和榮華富貴沒放在心上,當然了,整個天下也就老大比你有資格,比你這個儲君都有資格成立良種公司。”

“但他不會成立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你這個儲君了。”

這句話聽起來相當的不順眼,以朱舜的智謀,不可能說出這麼損人不利己的話。

太子朱慈烺聽了這句話,不僅沒有半點的惱怒,反而對農業伯宋士慧有了一絲嫉妒。

沒想到先生真是看重農業伯宋士慧,爲了他不惜得罪大明未來的儲君。

在這個人人爲了往上爬什麼都不顧的世道,朱舜能夠做出這麼一番行爲,着實是讓太子朱慈烺感到了嫉妒。

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
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