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

朱舜聽到這個名字,真是有點震驚,沒想到線膛槍竟然把這位大佬都給驚動了。

知道了這位大佬的身份,朱舜也不覺的破破爛爛的土屋有什麼丟人的,大大方方的邀請道:“徐侍郎要是不覺的家裡寒酸,進去喝杯茶吧。”

徐光啓沒想到一個小小鑄匠,氣度竟然是這麼的不凡,要知道很多貧寒出身的進士,別看讀了很多的書,見了他都是戰戰兢兢的。

說一句話都不敢,更不要說這麼大大方方的邀請了,徐光啓更加高看了朱舜一眼:“那老夫就打擾。”

站在旁邊的朱忠仁兄弟三人徹底傻住了,朱忠仁和老三甚至是主動抽了自己一巴掌,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他們老朱的家門,竟然走進去一位穿着紅色官服的高官。

朱忠仁抽了一下還不過癮,連續抽了三下,再往院子裡看去,還真的走進去一位紅色官服大官,傻笑起來:“出息了,我兒子真的是太出息了。”

看得出來,這位紅色官服的大官是爲了兒子,朱忠仁兄弟三個帶着六個小一輩也不敢進去,就站在門口等着,省的給朱舜添亂。

徐光啓走進這間破爛院子,拿出了那支線膛槍,認真的問道:“這支火繩槍可是你發明的。”

打從這位過來,朱舜就明白怎麼一回事了,不是自己的面子足夠大,而是這支燧發線膛槍的面子大:“沒錯,就是我發明的。”

“不過,這個不叫火繩槍,叫做燧發線膛槍。”

朱舜知道他們不明白什麼叫做燧發線膛槍,就把線膛槍拿了過來,又要了一份火藥和鉛彈:“徐侍郎是火器方面的大師,應該很清楚火繩槍的缺點。”

“發射的步驟太過繁瑣,從清理藥鍋開始,一直到掛引線,前前後後有十來個步驟。”

“就算是訓練的再是有素的軍士,起碼也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射一枚鉛彈。”

“這個線膛槍最大的優點,除了射程達到了三百步以上,遠遠超出了火繩槍一百步的射程,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

朱舜爲了讓徐光啓更加直觀的看到燧發線膛槍的最大優點,不再空口白話的說了,用行動表演給他看。

拿出小木錘把鉛彈敲進槍管,往藥室裡倒進火藥,只用了兩個步驟,就端起來燧發線膛槍對準家裡的土牆,開了一槍。

徐光啓注視冒出一股硝煙的燧發線膛槍,臉上出現了愕然的表情,嘴皮子都有點哆嗦了:“兩...兩步,竟然把繁瑣的步驟,精簡到了只需要兩步。”

徐光啓作爲明代火器第一人,太清楚這種燧發線膛槍意味着什麼了,已經不是將會帶來一場變革了。

一個嶄新的火器時代,到來了。

這就是他們這些研究火器的人,這輩子最大的志向,用火器改變大明王朝的命運,沒想到真的實現了。

已經年近七十歲,在官場起起伏伏了一輩子的徐光啓,撫摸着燧發線膛槍的槍身,老淚縱橫。

徐光啓也不說話,抱着燧發線膛槍急匆匆的離開了這裡,坐上外面的轎子,吩咐轎伕用最快的速度趕回去。

軍器局大使站在旁邊看着急匆匆離開的徐光啓師徒二人,臉上充滿了唏噓:“這種燧發線膛槍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你小子看來真的要發達了。”

軍器局大使知道這小子不明白裡面的前因後果,主動解釋起來:“自從天啓年間的薩爾滸大戰過後,咱們大明的軍隊徹底被滿洲韃子們打怕了。”

“就連大明的內閣宰輔也習慣了失敗,處理從邊關送過來的公文,只有一種情況。”

“某某總兵被後金斬殺,某某總兵棄城逃跑,某某總兵投降後金。”

“但凡是能夠斬殺幾十名滿清韃子,都是一場大捷。”

“突然有一天,內閣宰輔不會處理一件公文了,寧遠大捷,斬殺敵人數萬,殺死後金大汗努爾哈赤。”

“這個寧遠大捷能夠勝利的關鍵,就是火炮火槍這些火器。”

“所以說咱們皇上登基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啓用徐侍郎這些擅長火器的臣子。”

“火炮火槍的地位已經上升了國之重器的地步,怎麼改進火器,開啓一個新的火器時代,就成了徐侍郎這批人最大的理想。”

軍器局大使突然轉過臉來,認真的看着朱舜說道:“而你就是開啓這個時代的人。”

朱舜笑了笑,沒有說話,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朱舜看了一眼天色,已經徹底黑下來了,就邀請道:“時間也不早了,張叔在家裡吃過飯再走。”

軍器局大使明顯也有要事,擺了擺手說道:“飯就不吃了,我今天還有事得趕回去。”

說完這句話,也是很着急的離開了這裡。

朱舜親自把他送到了門外,望着那頂轎子,心情大好。

朱舜不知道的是,晚上還發生了一件事,一件大事。

這一夜。

有位紅袍高官,夜闖皇宮。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