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

朱舜的心思都在研究蒸汽機上,哪裡還有閒工夫管理軍器局,當初發明燧發槍和線膛燧發槍,只是藉助王恭廠掌廠作爲跳板,獲得當時所需要的權勢和地位。

朱舜如果只是平頭老百姓一個,以當時的情形就連棉花都買不來,更不要說一步步的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了。

朱氏紡紗廠已經走上了正軌,京師大學堂也建立了,別人巴不得升官發財,朱舜卻是巴不得辭官,把所有的精力用在研究蒸汽機和培養人才。

崇禎哪裡會放過這麼一個大才,見他實在不願意接手軍器局大使的位置,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要辭官。

玩了一招帝王心術,攫升軍器局大使張燾爲工部都水司主事,張燾過去不過是九品大使,都水司主事可是正六品,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張燾作爲一手提拔朱舜爲匠頭的老恩主,又給他取了表字,這手帝王心術落下,朱舜就必須承皇帝的人情。

軍器局大使不接受也得接受了。

崇禎考慮到朱舜在火器方面的天賦,就把王恭廠單獨拎了出來,王恭廠提升爲王恭局,下面設立火槍廠和火炮廠。

單單一個王恭局的設立,其實還暗藏了崇禎的兩個謀劃。

一是把王恭廠的火藥作收回來,親眼目睹了新王恭廠的爆炸,崇禎哪裡還敢把火藥作交給別人,當然要收回來交給二十四衙門管理。

шшш▪tt kan▪℃O

二是繼續讓朱舜發揮火器方面的天賦,研究出來新式火炮,最好是能研究出來射程超過十里的國之重器。

朱舜在一幫子東林黨咬牙切齒的表情下,勉勉強強答應了升官的要求,只不過提了一個條件,自己可以自由決定點卯的時間。

官員點卯,早在太祖年間就有嚴格規定,別說是曠工了,就是遲到了,輕了都要打板子,重了可是要發配充軍的。

朱舜可倒好,別人求之不得的升官,不想升,還要自由決定點卯時間。

東林黨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內閣的幾位宰輔也是言辭激烈的彈劾朱舜,御史言官們更是甩開膀子準備大幹一場。

這個口子一開,可就破壞了一個制度,只要是讀過書的人,都明白蟻穴潰堤的道理。

眼看朱舜又要面臨腥風血雨的彈劾,崇禎耍了一個小手段就解決了這件事,在王恭局大使前面加了權知兩個字。

朱舜騎着毛驢來到王恭局,重新建造的王恭局已經建造好了,耗費了整整六千兩白銀。

王恭局的衙門和外牆,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青磚綠瓦,大門檐頂用的還是琉璃大瓦,檐角坐落着一對脊獸。

王恭局的大門口,仍舊沒有放置鎮宅的石獅子,放置了兩門很唬人的紅夷大炮。

朱舜順着三層石階走到大門前,守在門口的小旗和軍士們,立即給朱舜行了一個軍禮。

王恭局的軍士全都是從遼東邊軍退下來了的桀驁不遜之輩,在他們心裡袁督師第一,老子第二,想讓他們行軍禮,邊軍第一猛將曹文詔都不夠資格。

朱舜能夠得到這個待遇,不是因爲了別的,就是因爲他給了軍士們活路,養活全家的活路。

邁過門檻,是一條青石板鋪成的道路,走到一半的位置,一座五蝠雲紋儀門立在中間。

走過這個儀門,前面就是王恭局的公廨衙門了,朱舜沒有走進公廨,去了一趟火槍廠的軍工線,象徵性的巡視了一圈。

火槍廠的掌廠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暫時由朱舜兼任,原來的貼廠和僉書全部調走了。

只是替換幾個小吏,崇禎居然是親自過問這件事,詢問朱舜想要換成誰。

朱舜建議崇禎換成在東廠立過大功的番子,讓這些已經暴露的番子,繼續爲國效力,也讓崇禎安心。

這些在權貴府邸少說也潛伏了十幾年的番子,處理日常的事務不一定有小吏們熟練,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貪污,更不會被東林黨所收買。

巡視完軍工線,朱舜走進了王恭局駐軍的駐地,百戶朱忠義帶着一隊軍士出去巡邏了,留下總旗胡瞎子和總旗楊禿子操練不熟悉燧發槍的老兄弟。

這兩位在邊疆親手砍下過八旗兵腦袋的驕兵悍將,在新來的中年漢子驚愕的目光下,一溜煙跑到朱舜身邊,主動給朱舜打招呼。

整天板着一張臉殺性又重的楊禿子,堆着笑臉說道:“朱大使過來巡視啊,來來來,這邊請,看看我這一旗的軍士怎麼樣。”

站在校場操練燧發槍的軍士,有幾個過去是楊禿子手底下的老兵了,很清楚楊禿子是個什麼桀驁脾氣。

當年見了總兵祖大壽都敢鼻孔朝天從他面前走過去,現在怎麼見了一個文官,服服帖帖到了這個地步,難不成這個文官是袁督師的私生子。

就算是私生子,楊禿子看在袁督師的面子上,頂多不擺出鼻孔朝天的樣子,卻不會主動打招呼,更不會諂媚的像個堂倌。

見了鬼了。

要是楊禿子一個人這樣還好理解,在邊軍最精銳的夜不收裡都能排進前十的胡瞎子,那臉上的表情,比鼻孔朝天的楊禿子還諂媚。

楊禿子在朱舜面前要是堂倌的話,胡瞎子就是龜公。

胡瞎子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邊軍們明白了,爲什麼會這樣,換了自己也會這樣,甚至還感覺兩位總旗諂媚的有些輕了。

胡瞎子弓着腰,給朱舜拍了怕身上不存在的塵土,諂媚笑道:“朱大使,你看....我兒子什麼時候去紡紗廠。”

楊禿子正在懊惱自己怎麼沒給朱舜拍打塵土,聽到這話,趕緊擡起腦袋,緊張的看着朱舜。

水力珍妮紡紗機已經七臺了,朱舜不可能還像以前那樣,親自去維修紡紗機,就想着培養兩個機械匠,以後負責維修水力珍妮紡紗機。

年輕人學東西比較快,朱舜又有收買人心的想法,就問了問兩位總旗願不願意把兒子交給他。

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
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