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

太子朱慈烺拉着顧炎武的手,把他拉進了涼亭之內,站在了他這個大明儲君身邊。

兩人站在涼亭內,望向了遠方。

似乎是在說一句話。

卿與他一同望着這座天下。

青史裡能有這般待遇的官員只有兩人,一位是前漢的第一位丞相蕭何,另一位是後漢的最後一位丞相諸葛亮。

只不過是一介書生,還不被任何同窗和東林黨官員看好,已經做好準備要帶着滿腔才學老死於鄉間的顧炎武,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從發紅的眼眶裡流了出來。

兩人就這麼靜靜的站着,靜靜的看着遠方。

早在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站在涼亭之內的時候,朱舜已經退了出去,涼亭內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人。

太子朱慈烺明白先生這是什麼意思,他是想要做聖人,一個皇帝見了都要跪拜的聖人。

當今天下最尊貴的就是皇帝了,誰見了皇帝都得下跪,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走卒販夫,見了皇帝都得下跪。

但就是這麼尊貴的皇帝,見了聖人照樣還是得下跪,朱舜早就已經不是一個皇帝能滿足的了。

他要做一個萬古長存的工業聖人。儒家聖人再過幾百年就會被打倒了。

而他這個工業科技聖人卻能真正的萬古長存,只要人類還存在就一定會使用科技,就一定會尊奉他爲工業聖人。

一盞茶過後,朱舜再次走進了涼亭內,看着這位已經成爲毛概思想崇拜者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心情十分不錯的笑着說道:“顧先生,給太子講一講吏治的弊病吧。”

顧炎武聽到一句先生,立即謙遜的拱手道:“在工業侯面前怎敢稱先生。”

顧炎武不是復社學子那樣喜歡拍馬屁羣的人,這麼謙遜不是因爲朱舜的身份,而是把朱舜當成了聖人孔子身邊最得意的弟子子貢一般的存在。

子貢不僅常年侍奉在聖人孔子身邊,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還得到了聖人孔子的一句評價,也是青史上一句最高的評價。

天健之才。

浩蕩青史上不知出現了多少人傑,漢初三傑,大唐的房玄齡杜如晦,輔佐明太祖開國的劉伯溫李善長等等無雙國士。

能夠配上一句天健之才的,只有子貢一人,還是聖人孔子親口說出的。

顧炎武顯然已經把寫出毛概思想的朱舜,當成了毛概思想聖人身邊的子貢。

朱舜想到顧炎武對於毛概思想的迫切,大致明白了他爲什麼這麼敬重自己,平淡笑道:“現在可是一個好機會,顧先生可要好好把握住。”

顧炎武鄭重拱手,轉過身子,走出了涼亭:“官僚鄉紳對於壓榨老百姓,一共大致有兩種手段。”

“一種是小出大收,另一種叫耗糧堆尖。”

太子朱慈烺從來沒有認真瞭解過官僚鄉紳們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這也關係到他即將要設立的收繳課稅官署,坐在了涼亭內的石墩上,倒了一杯茶開始聽顧炎武的敘述。

顧炎武等到太子朱慈烺倒了杯茶坐下來,繼續說道:“自從秦始皇統統一天下以後,首先做的就是統一度量衡。”

“這其中的意義不用多說,想必太子殿下和侯爺應該也是知道的,那就不老生常談的說些廢話了,就直接說這個小出大收的問題。”

“雖然秦始皇統統一了度量衡,但是在五行八作合,還有各個州府的縣內,使用的度量衡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差異。”

“官僚鄉紳們也很清楚如果使用統一的度量衡有多少好處,但他們不會這麼做,因爲他們需要藉助有誤差的度量衡進行牟利。”

“就拿鬥來說,都分爲官鬥和私鬥,收糧的時候用官鬥,也就是大斗。”

“等到荒年賣糧的時候,就改成私鬥也就是小鬥。”

“老百姓上繳課稅的時候,是實實在在的一斗糧食,等到他們買糧食的時候卻又變成了八升,甚至是七升。”

太子朱慈烺停下了喝水的動作,心裡不是滋味,這一來一回就是四升左右的差別,吃相未免太難看了些。

顧炎武似乎沒有看到太子朱慈烺放下茶杯的動作,知道接下來的話會更加激怒太子心裡的火氣,還是接着說道:“這個耗糧堆尖就更有學問了。”

“所謂的耗糧堆尖,就是每石糧食漕運到各地糧倉的損耗,以及官吏們的好處,還有各種剝削加派全部算在老百姓的頭上。”

“這就是所謂的耗糧堆尖,也叫做浮收。”

顧炎武還想繼續說下去,太子朱慈烺卻聽不下了,面無表情的擺了擺手,轉頭看向了朱舜:“勞煩先生給宗藩世子們帶個話,讓他們加快一些速度。”

顧炎武這句話心情說不出的好,那些把控地方的官僚鄉紳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會有這麼一天。

殺他們的人竟然是一定會維護他們這個階級利益的太子殿下,還迫切到了這種地步。

太子朱慈烺說完這句話,轉過頭來看向了顧炎武:“顧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顧炎武到底是個做實事的人,沒有空口白牙的說,直接拱手道:“學生的意思是建立課稅衙門,派遣官員對於課稅進行統一的收繳。”

“課稅官員們由中樞朝廷直接任命,這樣就避免了與地方勾結在一起,胡亂貪墨銀子的弊端。”

“學生在這空口白牙的說,說得再是天花亂墜,也只是在吹噓罷了。”

“既然太子殿下已經決定把密雲縣交給學生了,最多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是土地的丈量,還有這個課稅專屬機構的建立。”

“學生一定給太子殿下一個滿意的答覆,如果完成不了,學生便以死謝罪。”

太子朱慈烺站起來走了過去,認真的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了。”

顧炎武再次聽到一句同志,重重點頭,轉身走了出去走向那座前途未卜的知縣衙門。

太子朱慈烺目送顧炎武離開,轉頭問了一句:“先生,你覺得這個課稅衙門應該叫什麼名字。”

朱舜早就已經想好了,直截了當的回答道:“苛稅局。”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