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

“直到千金買馬骨這件事的到來,爲父知道時機到了,便做了一個萬無一失的冒險。”

範家長子聽到這裡還是不明白父親的意思,恭敬說道:“還請父親明示。”

範永鬥平淡的說出兩個字:“輿情。”

輿情兩字落下,範家長子瞬間明白父親的圖謀了,這是要控制京城的言談風向。

如今有了冊封三順王這件事的千金買馬骨,不論是朝廷官員,還是在野的讀書人,一定會對大清國產生濃厚的興趣。

只要能夠控制整個京城的輿情,範家就可以潛移默化的鼓吹投靠大清國的好處,造成大批不得志的讀書人前往大清國。

畢竟,京城裡的很多讀書人沒去過大清國,不知道大清國的情況,範家完全可以把大清國鼓吹成一個有着宏圖大志並且對明人一視同仁的國度。

雖說大部分讀書人去了只能做個包衣奴隸,但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情況,只要範家藉助千金買馬骨這件事不停的鼓吹前往大清國的好處。

不管大清國是什麼樣的,在這些從未去過大清國的讀書人眼裡一定是明君盛世。

一旦出現大批讀書人前往大清國的情況,明廷的人心就散了,這纔是最爲可怕的一點。

一個國度沒了人心凝聚,稍微碰到一個更爲強大國度的進攻,必然會出現大批賣國求榮的官員,很快就會被擊垮。

只要控制了輿情,範家能夠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在一些特定時期完全可以抹黑明廷的政令。

例如出現了旱災,順天府府尹宋應晶分明正在嘔心瀝血的抗災,範家完全可以控制輿情抹黑他沒有抗災,讓大批讀書人抨擊宋應晶。

三人成虎的可怕,青史上有太多的例子,爲了抗擊災情嘔心瀝血的宋應晶非但不會被人所感激,還會蒙受極大的冤屈成爲不作爲的貪官。

範家長子知道父親的意圖,派遣所有管家管事出門,又拿出了所有家業,不難猜出爲了什麼了:“父親難道是想要買走京城所有的造紙作坊。”

範永鬥忍不住撫須笑了,能夠想到這一點,可謂是虎父無犬子了:“不錯,就是爲了造紙作坊。”

“一來只要掌控了京城所有的造紙作坊,基本上就能控制邸報了。”

控制邸報!

範家長子心底掀起了滔天巨浪,邸報只是朝野上下的俗稱,更爲準確的說應該是朝報。

是用來傳達朝政消息,皇帝的諭旨、官員的奏議、還有官員的任免調遷都是朝報要傳遞的內容。

邸報一般都是貼在宮門口,讓官員們自己去抄錄,很多官員爲了求省事,還有很多讀書人爲了及時瞭解朝廷的朝政風向,經常會僱人抄錄。

時間久了,涉及龐大利益的邸報抄錄,就出現了專門經營邸報的商賈。

邸報抄錄需要大量的紙張,一刀紙提高一釐銀子那些商賈就會損失大量銀子,降低一釐銀子商賈們就會多賺很多銀子。

控制了京城的造紙作坊,就握住了邸報商賈們的命脈。

至於從外地調集紙張,首先馱運火耗就會讓價錢大漲,運到京城哪裡還能競爭得過範家的造紙作坊。

文字的魅力在於只要更改一個字,邸報上的一些內容意思就變了,範家以降低紙張價錢爲代價,讓邸報商賈們全部更改那是不可能的。

這要是被朝廷發現了肯定會砍頭,更改一兩字就沒事了,完全可以說是抄錄過後製作的雕版出現了紕漏。

只要控制了邸報,就能從根源上抹黑明廷了。

範永鬥瞧見長子很久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站在原地,知道長子心裡掀起了怎樣的巨浪:“控制邸報只是一方面。”

“二來,紙張同樣也是那些名士消耗最多的文房四寶,字體對於名士來說就是吃飯的飯碗,沒有一手好字,怎麼配叫做名士。”

“想要提升名士最重要的名望,練就一手好字便是捷徑之一。”

“培養家裡兒子、孫子、侄兒、外甥這些晚輩,同樣需要大量的紙張,科舉講究身言書判,書法的好壞直接影響道家中晚輩的科舉名次。”

“吃的能省,穿的能省,什麼都能省,唯獨這個紙張不能省。”

“每月消耗的紙張對於名士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銀子,畢竟紙張的市價可不便宜。”

何止是不便宜,紙張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種負擔了。

朝廷對於造紙地進貢的貢紙,接收時詳細到了張,幾乎等同於朝廷接收漕糧的時候,詳細到了粒,一粒都不能少。

對於數目龐大的漕糧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對於數量同樣不少的貢紙,朝廷卻要詳細到張,可見對於紙的重視。

除了貢紙,還有一套納紙法度,不管有沒有犯法,只要是被審問了就要納紙,當做師爺記錄訟狀以及知縣記錄案牘的紙銀。

不過這個納紙的數目明顯超過了訟狀和案牘所需要的紙張,到了後來,凡是涉及案子的人都要納紙。

朝廷對於紙張的消耗都吃不消,何況需要大量用紙的名士們,只要範家稍微把價銀降低一釐銀子,甚至是以白送的方式送給某些大名士。

找他們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足夠抹黑明廷,鼓吹大清國了。

一些東林黨大儒們甚至可以爲了白送的紙張,恬不知恥的直接鼓吹大清國。

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
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