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

自從密雲水庫建造完成以後,宋士慧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站在攔河大壩上一邊抽着旱菸,一邊敦厚笑看這片煙波浩渺的水庫。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副煙波浩渺畫卷,他都能從早上一直看到晚上,怎麼看都不膩。

宋士慧時常會因爲觀看幅魚米之鄉畫卷看的入了神,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會去理。

就這麼看了半炷香時間,宋士慧突然想起來恩師還在這裡,撓了撓頭:“恩師……”

朱舜望着這幅魚米之鄉畫卷,也是不由的入了神,聽到大弟子帶着歉意的聲音,溫和笑道:“不礙事,密雲水庫應該還有別的作用吧。”

大弟子宋士慧鄭重點頭,望着遠處的一艘艘烏篷船說道:“恩師猜的不錯,密雲水庫除了用來防備旱澇災害以外,還讓曹指揮使在水庫裡養了魚蝦。”

“弟子以前不知道,自從來了邊疆以後,才知道邊疆的邊軍們是有多麼的苦。”

“只是吃那些糧食可不行,就想着讓曹指揮使在裡面養魚蝦鱉鴨,提供給古北口的邊軍將士們,讓他們多吃點肉食滋補滋補身體。”

朱舜聽到大弟子宋士慧說的這個作用,笑着點了點頭,確實要爲守衛大明國門的邊軍將士們謀些福祉。

邊軍的苦遠超常人的想象,自從曹鼎蛟成爲古北口的指揮使以後,古北口的邊軍們終於過上了吃飽穿暖的好日子,放在以前連吃飽都成問題。

朝廷每年發放的糧餉,還沒出京城,就被東林黨官員剋扣了一部分。

糧餉運到了邊關城池,又會被各大軍頭們剋扣一部分,能夠落在邊軍手裡的糧食很少。

曹鼎蛟因爲家裡有蒸汽工廠和工業派的支持,不僅讓古北口的邊軍們能夠吃飽飯了,每年還能發兩身軍襖。

這個密雲水庫建成以後,日子更好過了,每餐飯都能弄點魚湯鴨肉吃了。

宋士慧突然想起來一件事,表情變得有些嚴肅:“恩師,自從開春以後一直到現在始終沒有下雨。”

“根據弟子和京師大學堂學子們建立的數學模型推算,順天府今年又會發生一場不小的旱災。”

提到旱災,朱舜以前的做法只能讓宋氏磨坊多儲存一些土豆麪粉,現在密雲水庫建成了就不用這麼做了。

密雲縣土改結束,土地徹底掌握在了工業派的手裡,千斤水稻和土豆已經徹底推廣開了。

水田用來種植千斤水稻,旱地則用來種植畝產二十石以上的土豆。

等到密雲縣的千斤水稻和土豆全部豐收,足夠順天府北方几個州縣的老百姓吃喝了。

這只是災年的不得已做法,密雲縣土地和密雲水庫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給古北口的邊軍提供糧食,這樣就避免了糧食在馱運過程中的消耗。

等到糧食豐收了,太子朱慈烺會以市價從老百姓手裡買走糧食,而不是用各種手段榨乾老百姓手裡的糧食,然後運送到古北口。

宋士慧說完這句話,接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有了密雲水庫,以後密雲縣的老百姓就徹底脫離了靠天吃飯的慘淡光景了。”

“咱們就有了抵禦天災的能力,接下來就要抓緊疏浚密雲縣田壟地頭的水渠了,儘快把這些水渠全部疏通一遍。”

“保證密雲水庫的水,能夠流到每一塊田地,避免田裡的莊稼旱死。”

宋士慧這麼鄭重的說出這番話,那是因爲疏浚水渠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涉及到民生治理。

這其中不僅需要密雲縣知縣的配合,還需要密雲縣所有鄉紳的配合,這樣纔有可能在半年內簡單的疏浚完所有水渠。

這也是宋士慧着急給恩師傳遞一個口信的原因,希望能在旱災真正嚴重的時候,夏季到來以前,把密雲縣所有的水渠疏浚完成。

達到抵禦旱災的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密雲縣土地的糧食收成。

朱舜過來只是爲了看看大弟子宋士慧初步修建完成的密雲水庫,當大弟子宋士慧提到旱災這兩個字,又說到疏浚密雲縣的水渠。

大致就明白大弟子宋士慧是什麼意思了,心想自己這個大弟子還真是夠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知道密雲縣已經完成了土改。

朱舜拍了拍大弟子宋士慧的肩膀,溫和笑道:“走吧,爲師帶你去見大明未來的帝國首相。”

“以他治國安邦的才能,想必能用很短的時間完成疏浚。”

朱舜帶着大弟子宋士慧離開了密雲水庫,騎馬趕了密雲縣縣衙。

縣衙還是那副老樣,但縣衙的氣氛卻煥然一新了。

明顯的感到一股子朝氣蓬勃,一股子能夠振興大明的蒸蒸日上。

走進縣衙的後院,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兩人在涼亭內,又在商談關於密雲縣的一些事宜。

朱舜本來是想讓大弟子宋士慧在太子面前露臉,讓他主動去介紹密雲水庫的情況,這樣也能給大明未來的天子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宋士慧是個不喜歡張揚的性子,居然是拒絕了這個官員們夢寐以求都得不到的機會,希望恩師把密雲縣的水庫情況告訴給太子殿下。

朱舜拗不過大弟子宋士慧,沒有辦法,只能替他把這件事給說了。

這樣也好,憑藉朱舜的口才,比起宋士慧親自說更能在太子朱慈烺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舜簡單的介紹了一遍密雲水庫,話還沒說完,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全都衝了出去。

不是走,也不是跑。

而是衝!

朱舜已經預料到密雲水庫會給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是沒想到這個衝擊這麼大。

這兩人急切的連護衛都沒來得及喊上,直接騎上遼東大馬趕往北方的密雲水庫。

陸軍講武堂的學員看見這個情況,也是趕緊騎上遼大馬,用鞭子不停的抽打遼東大馬追了過去,免得太子殿下出了什麼意外。

朱舜是在密雲水庫附近的簡陋房間內住了一晚,第二天過來找的太子朱慈烺。

等到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趕到密雲水庫,剛好是一個晴空萬里的中午。

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
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