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

王恭廠的搬遷可不是一件小事,首先要先一個黃道吉日,還要進行上樑、暖宅等等風俗習慣,沒個小半年時間,王恭廠搬不走。

朱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是帶着王恭廠裡的工匠們把那三十臺水力鑽牀擺放在永定河的河邊,在外面築造了一圈土牆,搭建了一些臨時住的棚子,就算完事了。

朱舜這幾天搬遷王恭廠的時候,東林黨和晉商也都沒閒着,上一次黃姓商人被坑的褲子都給當了,不甘心的他找上了自己的族兄。

晉商的八大豪商之一,也是八大漢奸之一的黃永發。

黃姓商人在宗族內可以說是僅次於黃永發的大商賈,黃永發沒能想到自己的這個族弟,竟然折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身上。

不死心的黃姓商人準備把山西老家的紡紗作坊押給黃永發,讓他借給自己一筆錢,再開一次賭局,連本帶利的全部賺回來。

一座四進的府邸內,黃永發手裡也拿着一個鬥彩雞缸杯,他手裡的這個可不是黃姓商人手裡的仿品,黃永發手裡的鬥彩雞缸杯是正宗的成化年間所造的真品。

鬥彩雞缸杯是大明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也是官窯瓷器在成化年間的一種巔峰之作,本來成品就少,又是皇帝的御用之物,流傳到民間的就更少了。

成化皇帝去世以後,不管是官窯,還是汝窯這樣的名窯,再也燒製不出這種巔峰之作,每次仿製的鬥彩雞缸杯總是差強人意的少點意思。

成化鬥彩雞缸杯也就成了絕品,六部尚書都不見得會有一個,黃永發能有一個真品,可見他的財力和人脈。

黃永發放下手裡的鬥彩雞缸杯,聽完族弟說的話,點了點頭:“聽說你的宅子店鋪全部都賣了,這兩天就在府上住下吧,賭局的事情另說。”

黃永發不會因爲一個人的空口白話,就拿出那麼多的錢開設賭局,他要先查探清楚了再說。

朱舜剛在永定河河岸邊上築造了一圈土牆,黃永發通過各個方面的人脈,對於鳥銃的製造步驟進行了一個詳細的瞭解,得出了一個結論。

朱舜絕對不可能在一個月以後交付一千支鳥銃。

這麼好的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大漢奸黃永發哪裡肯讓給別人,也沒給已經破落的族弟打招呼,自己在京城裡開設了一個賭局。

交付的鳥銃不足一百,一賠三。

交付的鳥銃剛好一百,一賠一。

交付的鳥銃超過一百,一賠二。

交付的鳥銃達到一千,一賠五。

一賠十是不可能了,明顯風險大於收益,八大晉商之一的黃永發不會幹出這等蠢事,也只有頭腦發熱的族弟纔會這麼混賬。

族弟被人坑的賣光了京城所有的家產,早就在黃永發的預料之中,無外乎八個字。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賭局開設好了,京城裡的官僚鄉紳們又開始下注了,上一次的賭局,朱舜把東林黨的底層成員坑慘了,到現在每天只能喝白粥過日。

這一次明顯是一個白送錢的機會,那些東林黨底層成員,紛紛寫信給老家。

讓老家的親戚朋友全部把家產押出去,跟着自己賺錢,到時候東林黨底層成員只抽取一成的收益。

不是他們不想親自下注,實在是沒錢了,家裡的產業在上一次的賭局裡就輸了個精光,現在只能讓家裡的親戚朋友掏錢了。

等過了這一個月,他們不僅能再次吃上肉,在老家的地位還會大大的提高,過年回家,誰見了他們都要笑眯眯的請他們喝酒。

畢竟帶着親戚朋友們致富了嘛。

東林黨中層成員可就好多了,上一次只是把家裡的現銀給輸了,想着這一次連本帶利全部賺回來,就把家裡的田地祖產押了出去,借貸了很大一筆錢。

崽賣爺田,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家裡人聽說他們要借錢去參與一場賭局,差點沒給氣死。

但是當家人們聽說這個賭局,竟然是要在一個月以後交付一千支鳥銃,氣消了不說,還嫌棄他們太小氣,應該把祖宅都押出去纔對。

東林黨的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就不要說了,這些個高層成員,全部下了血本,一定要把上次輸的錢賺回來。

不算其他公卿大臣下的注,單是東林黨成員從底層到高層掏出來的錢,就已經高達一百五十多萬兩,可見東林黨成員這些年貪了多少錢。

這些東林黨成員爲了賺取更高的利潤,還都是押注了一賠五的交付不足一百,爲了能讓自己贏錢,這些東林黨成員開始給朱舜使絆子了。

當初第一個發現朱舜白癡到自己掏錢買材料的黃姓小吏,說到根上,還是黃姓晉商的遠房親戚。

黃姓小吏正準備找自己的這個親戚借貸一筆錢,在這場賭局裡狠狠的賺上一筆,一位吏部驗封司的主事找上了黃姓小吏。

雖然只是吏部的一名小小主事,卻也是從六品的大官了,黃姓小吏趕緊拿出家裡最好的茶葉,招待這位上官。

驗封司主事喝了一口清茶,傳達了上面的指令:“回去告訴王恭廠的貼廠和僉書,這一個月全部消極怠工,不能爲朱舜做事。”

“另外告訴他們,誰能勸說一名匠頭撂挑子不幹了,賞銀十兩。”

黃姓小吏小心的問了一句:“一個十兩?”

驗封司主事點了點頭,放下手裡的茶杯,邁步離開了這裡。

王恭廠的水力鑽牀剛剛搭建好,朱舜正準備開工,王恭廠的小吏們果然是出幺蛾子了,全部在舊公廨裡面磨洋工。

這幫子私自販賣軍火的蛀蟲,朱舜早晚都是要收拾的,正好趁着這個機會把他們給一起收拾了,就隨他們去了。

朱舜把這件事暫時擱置,準備安排人手開工了,又見到了一位怎麼想不到的人物,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王承恩。

王承恩走進簡陋的新王恭廠,坐在棚子裡喝了一口茶,就瞧見朱舜走過來了:“咱家這次來就是想問掌廠一句話,真的有把握在一個月以內交付一千鳥銃。”

朱舜知道自己只是用嘴說,說的再是天花亂墜,王承恩這個人精也不會相信:“王公公請跟我過來。”

朱舜把王承恩帶到永定河河邊,也不廢話,親自操縱一臺水力鑽牀,開始鑽槍膛。

王承恩就在這裡乾等了一天,不過他一點也不無聊,親眼見證了一個奇蹟。

一天就鑽好了一根槍膛,剩下的只需要把槍膛、槍托、火簾片、擊發錘等等,組裝在一起,一支鳥銃就成型了。

王承恩站在永定河河岸邊,望着一排整整齊齊的水力鑽牀,激動的頭皮都開始發麻了。

深吸一口氣,鄭重說道:“朱先生,請你帶着一臺這個東西,跟着咱家進宮。”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八十章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澍的下場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八十章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