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

對於內閣首輔溫體仁所說的這種事情,老督師孫承宗最有體會,在戰場上的情況更是這樣。

兩軍交戰,前面可以輸無數次,只要最後贏一次,就贏了這一場大戰的最終勝利。

說到這裡,中樞重臣們的臉色全都是有些沉重。

從崇禎二年到如今的崇禎九年,耗費七年的苦功,朱舜也從一個少年變成幾個孩子的父親。

工業派終於有了今天的這般成就,控制了北直隸的兩個州府。

朱舜也從孤零零的一個人,到現在擁有十萬學子。

但是誰又能想到,就在工業派最爲風光的時刻,竟然被東林黨輕描淡寫的一次打壓。

就這麼按在了泥坑裡,徹底的按死了。

這讓暖閣內的中樞重臣們都有些難以承受,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工業派的崛起,但在這個過程中,就像一位位看着孩子生長的父親。

看着工業派從最初的一臺珍妮紡紗機,一直到現在建立了輕工業中心。

從手工打造一臺大明蒸汽機,到現在建立了重工業中心。

作爲工業派一員的鎮遠侯,平時都是一副儒將作風,做起事來十分的沉着冷靜。

誰知道在這種時候,鎮遠侯居然是兇狠的說道:“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

“本侯不介意做一回孫傳庭。”

聽到一句做一回孫傳庭,還是在大明天子面前說出了這句話。

沉默不語的老督師孫承宗,按住了鎮遠侯的肩膀:“莫要亂來。”

鎮遠侯這是要用自己性命,來換那個葉初春的性命。

以一位東林黨中樞重臣的死,警告東林黨,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能做的太過沒有底線。

如果雙方撕破臉,掌握了不少兵權的工業派不介意來一場魚死網破。

鎮遠侯在掌管天下所有官兵的五軍都督府,擔任要職,也是工業派在朝堂裡最重要的頂樑柱。

沒有之一。

自從已經入閣拜相的徐光啓過世以後,工業派在朝堂上最有分量的就是鎮遠侯。

侍郎孫元化與那些真正頂級的尚書相比,始終還是差了一層差距。

工業侯朱舜的威望也足夠,但他始終沒有在朝廷裡擔任任何要職,一直是全心全意的帶領工業派前進。

推動工業化的進程。

鎮遠侯連些話都說出來了,工業派真的到了山窮水盡地步,站在了絕望的邊緣。

東廠督公王承恩依舊是低眉順眼的站在暖閣內,只不過他的眼睛裡多了一次涼意,準備親自對付這個葉初春。

雖然那樣的話,東廠的代價極大,會斬斷東廠督公王承恩的一條左膀右臂。

事情到了這一步,即便是暖閣內的他們面對掌控着風輿的東林黨來說。

也是一個人,站在泰山面前。

想要破解這次的死局,只能讓東林黨投鼠忌器,只能用宰了葉初春的方式敲山震虎。

這件事東廠早就知道了,早在那名私塾先生從葉初春的府邸內離開,已經把他抓進了東廠的私獄。

在東廠私獄裡折磨了三天以後,硬生生的把私塾先生折磨死了,也從他嘴裡套出了滿清這次到底要做什麼。

東廠督工王承恩手裡真正能大用的棋子很少,這些棋子都是用來控制北直隸的各個州府。

這種真正信任的細作檔頭,對於才幹的要求比文臣在朝廷裡做官還要高。

失去了一個,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再培養一個。

事情到了今天這一步,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鎮遠侯爲了破局,用兌子的方式殺了葉初春讓東林黨來投鼠忌器。

就在暖閣內中樞重臣們一籌莫展的時候。

一名東廠的檔頭小步走了進來,把關於工業派的一封書信,交給了東廠督公王承恩。

東廠督公王承恩看過以後,在中樞重臣的注視下,竟然是露出了類似於笑的表情。

雖說不能確定東廠督公王承恩到底有沒有笑,但暖閣內的中樞重臣們在察言觀色方面,全都是登峰造極。

明顯感覺到東廠督公王承恩現在的心情,相當的不錯。

何止是不錯,能讓這位始終在大明天子面前低眉順眼的東廠督公,出現這樣的表情外露。

如果是放在侍郎孫元化的身上,早就已經仰天大笑了。

崇禎看過這封東廠送來的書信,面無情的臉龐上,居然也是流露出一種似乎是在笑的情緒。

這就讓其他的中樞重臣們感覺這件事更加的怪異了,事情到了這一步,還有什麼事能讓這兩位露出似乎是笑的情緒。

還是讓一直以來爲了保持天子威儀,從來沒有任何表情外露的大明天子,當着幾位中樞重臣的面袒露了自己的內心。

內閣首輔溫體仁第一個接過了書信,看過書信以後,他臉上恢復了富家翁般的笑眯眯表情。

這一次笑眯眯,比平時更加的人畜無害了。

東廠督公王承恩,內閣首輔溫體仁這兩位都是露出了欣喜的情緒。

老督師孫承宗接過書信,還沒有看,心裡大致就已經猜到了。

估摸着朱舜這小子又用了什麼手段,反過來坑了東林黨。

果不其然,老督師孫承宗接過來書信仔細看了起來,知道了朱舜這麼長時間怎麼反常,沒有半點的動靜。

原來是把東林黨當成了不用銀子的苦力,把大力宣揚工業派的重任,託付給了東林黨。

老督師孫承宗看完這封書信以後,還是一副沉默的表情。

不過誰都能看得出來,此時他的心情也是很暢快。

不等侍郎孫元化接過了這封書信,鎮遠侯着急地搶在了手裡,快速就看了一遍書信。

鎮遠侯不像其他的那幾位,心裡偷着樂,還不想表露出來。

鎮遠侯直接放聲大笑起來:“哈哈,本侯就說朱舜不會坐以待斃。”

“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個打算,妙啊。”

等到侍郎孫元化看過這封書信以後,同樣是露出了大笑:“哈哈,朱舜當真是聰明絕頂。”

沒過多久,暖閣內安靜了下來。

東廠督公王承恩、內閣首輔溫體仁、老督師孫承宗、鎮遠侯、侍郎孫元化。

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一個念頭。

東林黨大好人啊。

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
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