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

五月十九,夏至。

按照慣例,每逢夏至這一天,大明的官員們會有三天的休沐假期,崇禎三年的夏至,滿朝文武沒有一人休沐,全被皇帝緊急招入了皇宮。

北直隸下屬的順天府,爆發了瘟疫。

皇極殿。

崇禎坐在大殿之上,面無表情的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眼裡出現了一絲怒意。

幾個月前,發佈詔令讓官僚鄉紳們開設粥廠,賙濟那些沒有活路的大明子民,結果響應的官僚鄉紳寥寥無幾。

不響應也就罷了,朝廷把糧倉裡的糧食發放完了,購買糧鋪裡的糧食,這些幕後的東家竟然坐地起價。

大發國難財,喝災民血。

崇禎本來計劃用來建立新三大營的銀子,全部花光了,勉勉強強夠北直隸的老百姓熬到冬至。

冬至僅僅是冬天的開始,今年冬天,就因爲這幫子官僚鄉紳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北直隸的上等水澆田和中田,已經種不出糧食了,數量最多的下等田產量很低,秋收的糧食,最多可以養活一半的老百姓。

還有將近兩百萬的老百姓,沒有飯吃。

那些可都是大明的子民啊,崇禎每每想到這麼多的大明子民會在今年冬天餓死凍死,都喘不上氣來。

朝廷已經沒有銀子了,上哪去買兩百萬老百姓的口糧,如果這些官僚鄉紳不坐地起價的話,這兩百萬大明子民的口糧早就已經置辦妥當了。

現在北平城外的順天府爆發了瘟疫,這些平時自詡忠君愛國的‘忠臣’,一個個說家裡有事,要回老家一趟。

祖籍在北直隸的官員,隨便找個藉口,要麼說自己的老師客死他鄉,要麼說親朋好友客死他鄉,一副爲了孝義可以辭官的大義凜然。

崇禎看着這一張張醜惡嘴臉,有些反胃。

朝班前排。

工部尚書張鳳翔早在幾個月以前就告假了,也批下來了,辦完最後一件事,他就要去緊挨着山東的大名府,暫時避避風頭。

就在大殿上充斥着一片告假聲的時候,工部屯田司的郎中,站出來說了一句人話:“微臣有一件大事,想要稟明皇上。”

終於有人肯爲國事操心了,崇禎心中的火氣平息了一些,面無表情的說道:“愛卿請講。”

屯田郎中也沒用聲淚俱下的表情,襯托這件事多麼的痛心疾首,只是一板一眼的講述:“啓稟皇上,微臣這段時間清查北直隸還有多少田畝能夠種地的時候。”

“發現了一件怪事,女真韃子撤退也有三四個月的時間了,要是爆發瘟疫的話,早就爆發了。”

“可是在這個長達三四個月的時間內,並沒有爆發瘟疫,可就在幾天前,瘟疫沒有任何徵兆的突然爆發了。”

幾位閉門養神的尚書,同時擡起眼皮看了一眼屯田郎中,心裡對工部尚書的這名得力干將,有了一個評價。

口才不亞於徹底消失的金之俊。

屯田郎中陷害宋家的這番話,極其高明,沒有主動說,而是一步步的誘導皇帝,讓皇帝以爲是憑藉自己的才智,看穿了這一切。

別人說的,皇帝或許會保持一定的懷疑,自己看穿的東西,一定會深信不疑。

崇禎的手指忽然按住了龍椅,緊緊的按住,指甲發白,面部表情的說道:“繼續說下去。”

屯田郎中極力遏制臉上的笑意,但有些時候情緒是控制不住的,趕緊低下了腦袋:“前幾天,有家宋氏作坊爲了多生產一些布匹,突然增加了人手。”

“宋氏作坊的紡婦,已經超過七百人了。”

這句話落在大殿內,嘈雜的皇極殿驟然安靜了下來,看向了說出這句足夠滅九族言辭的屯田郎中。

知道工部尚書謀劃的人,很少,只有東林黨的幾位核心人物。

朝堂上的官員大多都不知道這是工部尚書的廟算,天下的老百姓害怕瘟疫,這些紙醉金迷的官員們更加畏懼。

“奸賊,誤國啊!”

“皇上,末將請求率領神機營抄了宋家。”

“皇上啊,抄家太仁慈了,應該夷滅九族!”

安靜下來沒有多長時間的大殿內,又開始發出各種呼喊吵鬧的聲音,不同的是,這次出奇一致的要求夷滅宋家。

大國治理,需要鎮之以靜。

作爲一國之君,不可輕易斷言一個人的生死,何況是一家一百多口。

今天,崇禎是坐上大殿之上,第二次動了殺心。

第一次。

剷除閹黨。

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