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

大寒時節。

距離春節沒有幾天了。

京城內外的老百姓不論是富足一些的,還是貧苦人家,臉上總是帶着一股子喜慶笑意。

雖然依舊是吃不上肉,菜裡也沒有幾滴油,但是好在今年過了一個暖和年,一擔煤炭居然只要一分銀子,土豆麪粉低廉到六分銀子一斗。

一家老少吃的很飽,住着暖烘烘的火炕,就算是家裡一釐銀子都沒有窮苦人家,只要有宗祠做個保人,還能從工人票號拆解二釐銀息的子錢,渡過這個難熬的冬天。

等到開春以後,出去做個長工短工把銀錢還給工人票號便行了。

拆解給這些沒有家業的窮苦老百姓,除了會得罪地方鄉紳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病。

一窮二白的老百姓還不上完全可以逃走。

這一點黃宗羲早就考慮到了,在這個行旅不方便,出了村都擔任被人打劫的世道,對於宗祠的依賴性很大。

平時在鄉野爭水、秋收、與外姓人產生矛盾等等都需要宗祠的幫襯,沒有宗祠的幫襯,就算是在鄉紳家做長工都會被欺負,死了都沒人知道。

沒有宗祠親戚的幫襯,被人害死了也就害死了,不會有人告到衙門,只會成爲一樁無頭命案。

有了宗祠就不一樣了,只要報出自己是某某宗祠子弟,別人欺負他以前,首先會考慮到他身後的宗祠有多少男丁,械鬥能力如何。

碰到同姓人說不定還能攀個親戚,相互幫襯,甚至有不少人攀上了富貴連宗,過上了好日子。

不管認不認識,對於同宗連宗的信任極高,因爲他們是一家人。

黃宗羲不可謂一位學富五車的大才,只用了一個讓宗祠作保的辦法,就完成了很多大票號無法完成的壯舉,票號紮根鄉野。

工人票號的店鋪不大,只有一個門臉和一個院子,店鋪的選址卻很有講究,基本上都是每個鄉里最大的那家宗祠旁邊。

時間久了,擁有工人票號的宗祠也成了一種地位的象徵,意味着自家的宗祠是本鄉里頭一號的宗祠。

都不用工業派派遣護院,宗祠子弟們自發的會在工人票號附近轉悠,防止有喇唬青手這些賊人騷擾‘自家的牌坊’。

黃宗羲也沒去省這個銀子,貫徹朱舜提高軍士地位的念頭,給每個工人票號配了兩名殘疾軍士,手裡拿着燧發火銃。

工人票號在順天府的佈局潛移默化的完成了,黃宗羲沒有半點的自得,又在籌劃在北直隸北方五州府開設工人票號的佈局。

自以爲也完成佈局的李魯生,受到三大晉商和官僚先生的邀請,前往查樓參加酒宴了。

就在今天,鎮遠礦務局運送煤炭的騾馬明顯減少了很多,看來是終於撐不住了。

李魯生這段時間頂了很大的壓力,自從火炭的價錢降到一分銀子開始,鎮遠礦務局的火炭就一直沒漲過。

李魯生都準備謀劃一條後路了,誰知道在大雪時節這一天,煤炭明顯開始大批減少了。

京西這段時間以來一共修築了四十家洗煤廠,基本上能把廣袤土地上的一座座荒廢原煤山給吃完了。

要想滿足這些洗煤廠的工業化能力,只能重啓煤窯了,以京西煤炭的儲備,要不了幾年京西又會成爲第二座工業之城了。

雖說闖王高迎祥已經被孫傳庭押送到了京城,用凌遲酷刑給殺了,但流民問題還是難以解決。

朱舜的舅哥順天府知府宋應晶得知工業派有意重啓煤窯,連夜找上了朱舜,要走了所有窯工的名額。

宋應晶準備用那片數量衆多的煤窯,安置那些被官僚鄉紳佔去土地無家可歸的老百姓,給那些苦難的百姓一條活路。

鎮遠礦務局的煤炭減少,倒不是因爲缺少原煤了,京西煤礦區的原煤少說還能支撐個一年半年時間。

只是因爲三邊總督孫傳庭派人送來了一封書信,說是西北邊關的將士們缺少火炭,希望工業派能夠運送一批。

朱舜便把一半的煤炭截了下來,送往了西北邊關,本來只是想賙濟西北邊疆的將士們,沒想到與鎮遠侯整垮那些發國難財奸佞的謀劃,不謀而合了。

真要是想讓三大晉商和官僚鄉紳覺的自己完了,起碼還需要半年的水磨工夫,但這麼長時間誰知道李魯生憑藉五大晉商的財力,能夠爬到哪一步。

畢竟李魯生是東林黨的自己人,還是東林黨老供奉馮銓的門生,只要邁入官場就是一路通途。

鎮遠侯就想着先虛晃一槍,讓三大晉商和官僚鄉紳們以爲工業派不行了,等過春節,趁着過年這個大好日子給李魯生最後一擊。

李魯生正端坐在雅閣主桌上,撫須笑着與同桌的權貴們推杯換盞,心裡有些不安,總感覺哪裡不對勁。

仔細回想他的謀劃,並沒有什麼地方出錯,一切都是沒有任何的紕漏。

這個謀劃可以說是他這麼多年來,最有勝算的一個謀劃,唯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只有一點。

朱舜真的有本事大批量挑揀煤炭。

關於這一點,李魯生也經過縝密的珠算,要想滿足整個順天府這麼多老百姓的日常消耗,最少需要十萬名長工挑揀煤炭。

十萬名長工?

想想就可笑,先不說能不能招來這麼多的長工,即便是招來了,沒有一百多名擅長治理百姓的文官,根本統領不好這麼多的長工。

人數一多,就容易發生矛盾,到時候糾集宗祠子弟進行理論,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械鬥。

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八十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
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八十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