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

老朱這一番表態,總算是救了湯和,他都感覺到後怕,這種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弄得不好,就徹底得罪了夫人。

雖然馬氏素來賢良,姊妹同嫁一人,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想來不會遷怒自己……但是不要忘了,在老朱手下,有太多心向馬氏的人。

且不論那些乾兒子們,就說張希孟,他爲啥火急火燎,替馬氏出頭?不要忘了,當初是馬氏和朱元璋一起救了張希孟,夫妻倆的份量是一樣的。

張希孟要是不替馬氏出頭,那才奇怪呢!

和張希孟有一般心思的人可不在少數,如果大傢伙成心給你湯和穿小鞋,你老湯可吃不了兜着走!

經此一件事,算是給湯和一個教訓,從此往後,他徹底老實了,真別覺得自己是發小,又對老朱有恩,就什麼事都敢摻和,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湯和什麼也不敢多說,趕快去軍營,好好練他的中軍營了。就連擊殺了邵榮的功勞都不要了,就盼着能把這事情給忘了最好。

打發走了湯和,就剩下張希孟和朱元璋兩個。

老朱輕嘆口氣,“咱心裡頭有數,沒有妹子,就沒有咱的今天,無論如何,咱也不能幹那種沒良心的事情,你用不着擔心的。”

張希孟聽到這裡,慌忙站起,誠惶誠恐道:“主公,我承蒙夫人大恩,又生怕主公家中生事,影響軍心,故此才仗着膽子,僭越了規矩,還請主公責罰。”

老朱搖頭,“罰什麼?你是爲了咱好,說得做得,都是對的,難道做對的事情,也要受罰?這是哪門子規矩?”

張希孟卻是堅持道:“主公,還有一句話,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主公的家事本就不是屬下能干涉的。主公沒有詢問,我擅自做主,這就是壞了規矩!”

“別胡說!”朱元璋打斷了張希孟,突然忍不住笑了,“先生你可真有意思,明明做對了,咱感激你,你非要往自己身上攬罪過,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張希孟正色道:“主公,這事情不能只看對錯,我干預主公家事本就不對,不管是做錯了,還是做對了,都該受罰,這是規矩!”

張希孟深吸口氣,繼續道:“主公請想,這一次是對的,那下一次呢?一直這樣下去,就不免生出驕縱之心,覺得自己手握大權,什麼事情都敢摻和,什麼話都敢說,漸漸的,也就失去了分寸體統。主公,如今地位日盛,權威日隆。屬下文武,也該越發懂得規矩纔是。”

朱元璋默默聽着,張希孟的這套說法,老朱自然是聽得進去的,而且十分歡喜。

眼下老朱掌控的勢力範圍,已經達到了三個府,治下幾十萬人,兵馬數萬,儼然一方諸侯。

尤其是這一次討來了都指揮使的職位,下一步,距離稱王也就是一步之遙。

雖然老朱不想當出頭鳥,但是在自己這個團隊中,必須樹立起絕對的權威,才能如臂使指,上下一心。

可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就拿這一次的湯和來說,他敢答應張氏,把母女接來,居然都沒有事先請示朱元璋,這就是沒有規矩的結果。

其實站在湯和的角度來想,他也沒什麼大錯。

他是朱元璋的發小心腹,又曾經幫助過老朱,算是有恩。

別的不講,總能算是半個家人吧!

張氏又是朱元璋的岳母,她帶着女兒,來見自己女婿,完全沒有阻攔的理由。

但如果換個角度,老朱是三軍統帥,派遣湯和送趙均用給郭子興處置。

任務如此,他還能多帶張氏回來嗎?

老朱思忖了許久,長嘆一聲,“先生思慮周全,一心替咱謀劃,咱着實感激。可是這些弟兄們,也都是咱的鄉親弟兄,如果咱濫施威權,頤指氣使,是不是也不好?”

張希孟斷然道:“主公,軍紀規矩,並不是吆五喝六,倚仗權勢,欺負屬下。而是一種辦事的規範,這麼多人,這麼多事情,誰都不講規矩,就只會亂成一團。執行任務,遇到了突發情況,譬如說邵榮帶着人跑了,湯和可以臨機專斷。但是遇到大帥夫人要來滁州,他就必須行文,說清楚情況,得到了同意,纔好行動。不然就會弄得大傢伙尷尬,包括辦事的人也會落下罪責。”

老朱還在沉默不語,張希孟繼續道:“主公,規矩不光是約束,也是保護。您麾下將領,多爲鄉親兄弟,彼此關係親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越是如此,就越容易私相授受,彼此大開方便之門。當下或許還沒什麼,但是到了日後,地盤大了,權柄重了,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主公總不願意對自己的心腹愛將動手吧!”

朱元璋終於動容了,他忍不住站起來,在地上來回踱步,不停皺眉頭。

足足過了好一陣,朱元璋這才道:“先生以爲該如何?”

張希孟立刻道:“主公,這一次升任都指揮使,下面就要設計都指揮使司的屬官,正好藉此完善官制,嚴肅軍紀,把規矩建立起來!隊伍越來越大了,規矩就越要清晰明白。如此纔好約束人心,不至於出亂子。”

話說到了這份上,朱元璋自然是一萬個贊同。

只不過這個都指揮使司,又該怎麼編制呢?

按照張希孟的建議,下面設三個司,第一爲理事司,或者叫理政司,主要負責治下政務,輔佐都指揮使。

大約就可以理解爲一國的宰相。

張希孟推薦由李善長出任,而且要給李善長一個都指揮使司參議的高位,統御理政司。也就是說,李善長成了朱元璋手下名正言順的第一人。

第二個司,名爲監察刑獄司,有點類似御史臺,負責監督文武,處理刑獄,受理各種案子……這個司,可以暫時交給楊元杲。

而第三個司,也就是經歷司。

這個司沒有什麼實權,主要是負責公文往來,安排典禮儀式,列席會議,參贊軍機,記錄重要事宜……大約也就是這些小事了。

經歷司也是三司當中排名最靠後的。

張希孟因爲張氏的事情,自請降級,任職經歷司經歷,不再掛掌書記的銜。

同時在三司之外,設立一個都指揮使參軍,由賈魯擔任,再設立一個護衛親軍千戶,由郭英負責。

再加上之前已經提拔的五軍指揮使,老朱手下的文武百官初步編製成功。

大約就是李善長爲宰相,楊元杲爲御史大夫,賈魯相當於以備諮詢的內閣重臣,郭英既負責保護朱元璋,又負責刺探軍情,約等於錦衣衛指揮使。

至於張希孟,他這個經歷司就相當於通政使,不過由於內廷並不存在,他又負責了司禮監的差事。

雖然具體負擔的事情還不是那麼明確,可正因爲這個模糊,纔給了張希孟發揮的空間……總而言之,這是個張希孟極度滿意的結果。

但是有人不高興了,而且是非常不高興。

這人就是馬氏!

她倒也沒說什麼,只是讓朱英過來,請張希孟去府邸,馬氏親自下廚,給張希孟準備了十幾道菜,還搬來了兩罈子朱元璋都不捨得喝的老酒。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連老朱都沒請。

只是馬氏,朱英,張希孟三個,坐下閒聊。

說了說濠州的事情,講了講民間聽到的趣聞。

他們之間,笑語歡聲,絲毫沒有負擔。

馬氏也喝了兩杯酒,她笑呵呵問張希孟:“小先生,你小時候怎麼讀書的?可辛苦嗎?”

張希孟放下了酒杯,笑道:“談不上辛苦,其實小時候啓蒙,不是要學會多少東西,只是要打一個基礎,學會自己學習,自我提升。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無止境,至死方休!”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馬氏反覆唸叨了兩遍,突然笑了,“小先生,你人年輕,可話卻不年輕。這次的事情,我承你的情了!”

說着,馬氏舉杯,敬了張希孟一杯。

張希孟忙道:“夫人,是您和主公救了我,不然我就是路邊的白骨。當日若是主公一個人,我也就不摻和這事情了,也免得受罰,官還降了一級。”

馬氏忍不住笑了,“你那是給自己降級嗎?分明是想偷懶耍滑!把難事都甩給了李先生……不過這樣也好,等過些時候,你就有忙得了。”

張希孟一愣,“忙,忙什麼?”

馬氏笑道:“還能忙什麼,忙着給我兒子當先生!”

“什麼?”

張希孟大驚!

馬氏懷孕了?

莫非說朱標那小子已經開始成形了?

就是那個除了短命之外,再無任何缺陷遺憾的最有權勢的太子爺?

按照時間計算,也的確是快了。

只等這小子降生,一切也都塵埃落定了。

“我可要提前恭喜夫人了。”

馬氏臉上含笑,她和朱元璋成親兩年多,遲遲沒有動靜,整個壓力,都落在了她的肩頭,如果還沒有動靜,就算朱元璋不想着納妾,她也要去勸說了。

只是那時候心情該是何等鬱悶,自然不消說。

如今總算是等來了一個,馬氏有預感,這會是個兒子!

一個上上下下,都期盼的好孩子!

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
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