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

“張先生,你真覺得江楠很好?”

“是啊!絕對是主公手下的幹吏能臣!”

老朱再一次語塞,張希孟這小子真不上道,誰跟你說這事了……“張先生,咱關於江楠,有些話想跟你講。”

張希孟也急忙道:“主公,說實話,我也有些事情,想要跟主公講,我以前的確是把事情想簡單了,我要向主公檢討。”

朱元璋錯愕了,他也沒法說下去了,張希孟完全不上道啊,就看這小子要說什麼吧!

“張先生,正好有些日子沒聽到先生的教誨了,咱們慢慢談。”

君臣找了一處,張希孟就先說道:“主公,聽王妃講,你剛投靠紅巾軍的時候,就作戰勇猛,睿智果斷,每次奮勇向前,得到了賞賜,還分給下屬……不知道主公爲什麼能如此優秀,莫非天授?”

朱元璋笑了,“要是別人問咱,那自然是天授,可既然先生問了,咱也不好往自己臉上貼金。要說作戰勇敢,殺伐果決,其實初上戰場,咱的雙腿也是顫抖的。但是自從十幾歲,咱就見識了太多的死人,那時候遇上了災年,遍地白骨,連成一片,一眼望不到頭……可即便如此,爲了活命,也要尋找一切能用的東西,扒死人身上的衣服,尋找財物。有,有那麼一次,咱伸手扯開一件衣服,結果從裡面涌出無數的蛆蟲,往咱的手上爬……嚇得咱一屁股坐在地上。”

張希孟只是聽着,就覺得渾身冰涼,心臟劇烈收縮,真的不要和朱元璋比慘,他隨便一點經歷,都能嚇你一個跟頭。

“主公,說起來您早就百鍊成鋼,不是一般人可比。徐達他們這些人,也是歷經苦難,一經點撥,立刻就能爲龍爲鳳,成就功名……但是平心而論,還有太多凡人,就算把機會給他們,也未必能抓得住。主公要用人,可以要善待官吏啊!”

張希孟有感而發,老朱卻是皺起眉頭,“先生,你說什麼意思?莫非要讓咱給他們加俸祿,賞賜大宅子?”

“不不不……”

張希孟連連擺手,“主公,臣可不是這個意思……還是拿江楠舉例子吧,她算是才女吧人也算機靈,敢運送糧食,說她智勇雙全也不爲過,又在王妃身邊歷練,做事嚴謹。這樣一個人,放在度支局,統計財政,監察百官,按理說是足夠了。但是主公可曾想過,這麼一個女子,她能承受得了人頭滾滾嗎?她能接受血流成河嗎?”

朱元璋繃着臉道:“到底是個女流之輩,無法心堅如鐵啊!”

張希孟卻是微微搖頭,“主公,要讓臣說,這跟男女沒關係……便是一個鬚眉男兒,一時間手握大權,生殺予奪,也未必能把持得住。”

老朱眉頭跳動,想了想自己身邊旳這些人,終究還是點頭承認,“先生所講有理……你的意思是江楠不適合這個位置?”

“不是。”張希孟依舊搖頭,“主公,她比九成以上的人,都更適合這個位置。只是有些情況,要告訴主公。她剛過來的時候,就盼着辦案子,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一心急於成事。”

“這不好嗎?”朱元璋反問。

“但是隨着她見到王家全族覆滅,又深深惶恐,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所謂患得患失,悲喜無常,就是她現在這個狀況。驟然把權力和擔子加在一個人身上,不管是誰,大約都會如此。人在宦海,手握大權,就是一場修行。”

張希孟感嘆道:“臣知道,主公嫉惡如仇,對官吏沒有太多的好看法,自是不得不用罷了。遇到官員出錯,主公也不會手軟,譬如江楠這種,如果真的扛不住,再換一個也就是了。臣萬萬不敢說主公是錯的。但是臣也想說,不管到什麼時候,人才都是稀缺的。主公固然有更換百官的權力,但是主公卻沒法讓一個人立刻具備完成使命的才能和心性。而且還有一件事,拱衛司,度支局,都察院……這些複雜監察的官署,手握生殺大權,尤其需要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然就算他們能完成主公賦予的使命,也會因爲承受巨大的壓力,鬱積一些特殊東西,漸漸猙獰扭曲,人不像人了。”

朱元璋擰着眉頭,再三思索,這才沉吟道:“先生,你說的可是酷吏張湯,周興,來俊臣之流嗎?”

“嗯……正是這些人,主公,漢唐多雄主,也多酷吏,主公可知道爲什麼?”

老朱稍微思忖,就嘆道:“雄主自然要成就非同凡響的大業。欲成大業,自然要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張湯等人,不過是代替君父,背上罵名罷了。”

張希孟立刻點頭,“主公高見,臣是五體投地……臣還想請問主公,您可是要酷吏?”

老朱怔了怔,反而笑着問張希孟,“先生以爲呢?”

“我以爲自然是要有的,但是我覺得不宜過多。酷吏雖然是一柄利刃,但是卻容易傷敵傷己,也會人心惶惶,造成朝野不安。非必要的時候,還是少用爲妙。至於監察百官的這些人,臣斗膽諫言,主公還是該如同軍中將領一般,給他們上一些課,進行些教育,導正心態,明確職責。”

“譬如說國法律令,犯了什麼罪,就該是什麼下場。處置了這些人,又挽回了多少損失,產生了什麼效果……歸結起來,就是要讓官員們清楚,他們幹這些事情的價值,堅定他們的信念,明確他們的職責權限。臣倒不是覺得這麼幹了,就能讓每個人都成爲清官幹吏,只是想保證大多數人,都能忠心主公,盡忠職守。這樣一來,就算偶爾有混賬之徒,辜恩負義,敗壞國典,主公也大可以從容除之,不至於造成朝野動盪。”

朱元璋一直聽到了這裡,終於心有所悟,明白了張希孟的意思。

簡言之,就是張希孟覺得朱元璋過去對待官吏太過粗暴簡單。

安排上了位置,給了權力,讓你去做事。

行了受賞,錯了受罰。

犯罪了就殺頭,嚴重的剝皮楦草。

這個方向自然是沒錯的,但是有些過於粗暴,把每個人都當成了工具……人之所以爲人,就是和一般的工具不同,人有複雜的感情,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張希孟講的不是把官員當成祖宗供着,也不是當成單純的牛馬使喚。而是看成一個個的大活人,有血有肉,有愛有憎。

拿到了權柄會激動膨脹,看到了死亡會惶恐自責。

該如何讓這些人適應手上的工作,擺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履行職責……歸根到底,雖然身爲官吏,依舊需要教導培養,鼓勵提高。

這也是張希孟從江楠這個人身上,發覺的最大問題,女子爲官,最大的問題不是世人議論,也不是什麼風俗教化,男女大防……真正要命的是如何讓女人順利完成身份轉化,從一個服從者,變成一個掌握權力的人。

同樣的道理,也適合那些寒門子弟,初入官場的菜鳥。

當初鑿壁偷光的孩子,在官至宰相之後,專地盜土,侵佔四百頃良田,落了個罷官抑鬱而死的下場。

寫下粒粒皆辛苦的詩人,一旦掌權之後,爲了口腹之慾,喜食雞舌,一碗菜要用三百多條雞舌,被割去舌頭的雞,堆積如山……

治國治吏,終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老朱思量再三,只覺得寓意深遠,很受啓發,他詢問道:“先生以爲該如何是好?”

張希孟道:“究竟該怎麼做,臣也一時說不清,需要主公仔細探索,但是臣以爲,以當下而論,我們能不能借着王家的案子,好好教育百官,從中書省,六部,度支局,還有其他衙門一起,把案情講清楚,把這顆毒瘤剖析明確,也把其中涉及到的弊端,公告天下,讓百姓都接受一次教訓。尤其是國子監,各地的學堂,也讓那些準備進入官場的年輕人有所警覺,避免犯錯。”

“哎呦……這個主意啊!”老朱眼前一亮,一直說教化百姓,可眼前不就是上好的例子嗎?

又何必翻故紙堆,找那些遠在天邊的例子。

老朱立刻來了興趣,“先生以爲這事要怎麼辦?”

“臣以爲可以讓刑部挑頭,另外禮部,吏部,翰林院,都可以抽調人員,把這個案子講清楚,說明白。”

朱元璋道:“沒錯,這是件大事情,咱一直在琢磨着,要怎麼整頓吏治……本來想着砍幾顆腦袋才行,現在想來,或許有更好的辦法。”

朱元璋跟張希孟說完,心中感慨,他越發覺得這個主意太好了,一個人讀書爲官,爬到高位,並不容易。雖說願意爲官之人,如過江之鯽,但是能勝任職位的,卻是少之又少。如果能通過這種手段,保證大多數官員稱職合用,就是功德無量。

朱元璋一時興奮,他覺得應該把王家案子的卷宗都拿過來,仔細瞧瞧,尋找出可以用來教導官吏的部分。

正巧下午的時候,朱元璋原本要去騎馬射箭……索性不去了,直接去找李夢庚要卷宗,順便當面考問,看看他能不能把這事情講好!

也是自己的老部下了,如果能行,就提拔他一下。

老朱滿懷欣喜,到了李家的外面,由於是突然襲擊,老朱坐着馬車,穿着便服,還真看不出吳王的身份。

湊巧的是,就在老朱的前面,竟然還有一駕馬車,也到了李府門外,掀開車簾,一前一後,竟然下來兩個妙齡女子。

她們嬌笑着扭動身形,大搖大擺直接進了李府。

朱元璋撩開車簾,露出一道縫兒,仔細看着,這倆女人斷然不是李夢庚的家人,看穿着也不像是親戚,都像是那些在秦淮河唱曲的清倌人……

瞬間,老朱的怒火就衝上來了,這破事怎麼還屢禁不絕了?尤其是一國尚書,臉都不要了嗎?

樂文

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十五章 挺住了
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十五章 挺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