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

張士誠一聽這話,頓時氣炸了。

敢情不是戲好,是有一斗米!

不對啊,竟然有米賞,怎麼纔來這麼點人?座位都沒滿?

莫非說要是沒有米,一個人都沒有?

張士誠越想越氣,乾脆一躍而起,要去找施耐庵算賬,他轉身往外面走,卻不提防,讓幾個人給攔住了,這幾個人正是他的部下士卒。

“張太尉的戲,你也想走?”

張士誠氣瘋了,“我來看戲,不是來受罪的!”

“呸!這個破戲,還不就是受罪的!你老實在裡面待着,等唱完了,還有一斗米領。要是現在走了,我們就把你抓起來,扔到大獄,判你一個目無尊上的罪!”

張士誠瞪圓了眼珠子,怒火三千丈,我目無尊上?是你們以下犯上!

張士誠想表明身份,處置了這幾個不知好歹的東西。可問題是一旦讓人知道他喬裝改扮來看這一齣戲,還遇到了這麼尷尬的事情,立刻就會成爲笑柄,傳得到處都是。

那就太尷尬了。

沒法子,張士誠只能強忍着憤怒,坐下來, 繼續看這齣戲。。

而這一次張士誠可就沒有那麼享受了。

這到底是個什麼破玩意啊?

亂七八糟的, 一會兒鶯鶯燕燕的,一會兒又跟着一羣大老粗罵娘,唱詞東拼西湊,看着什麼都像, 又什麼都不像!

聽這個戲, 簡直就是煎熬!

施耐庵不是挺有本事嗎?你編戲文,就這個本事?

你等着!

回頭我跟你沒完!

蘇杭文風薈萃, 文人云集, 有學問的,有文筆的, 多如牛毛。朱元璋那邊有誰?他們能寫出什麼好玩意?

打仗如何,這事另說, 連戲文都比不過, 那可就太沒面子了。

不行啊, 絕對不能忍!

張士誠思前想後,乾脆我不惜血本, 花錢徵集戲文劇本, 跟朱元璋唱對臺戲, 我就不信贏不了。

後半段張士誠乾脆也不聽了,滿腦子都在構思的計劃。

回頭張士誠還真下令了, 一聽說有賞賜,那可不得了。

這年頭由於戰亂不定, 很多文人都失去了生活來源,窮得揭不開鍋。雖然寫戲文很丟人,但是咱們大可以用筆名啊!

自古以來,傳下來那麼多的話本小說, 有幾個能找到真正作者的。

來吧, 不是要跟朱家軍唱對臺戲嗎?

我們能寫!

果然,很快一篇篇的佳作, 就送到了張士誠的面前,裡面的東西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就是一條, 使勁黑朱元璋唄!

有的說老朱出身貧苦, 從小就四處偷東西,後來出家之後,到處騙吃騙喝,就是個流氓潑皮, 無賴二流子。

這種就屬於純粹罵大街了,張士誠興趣不大,再往下看,就有寫朱家軍都是魔王惡鬼的,見到女人就走不動。

從濠州到滁州,從和州到金陵,朱元璋糟蹋的何止百萬!天天入洞房!

“放屁!”

張士誠氣得扔一邊去了,別說騙不了人,就算騙得了,老百姓也只會感嘆朱元璋的身體真好。

老子是讓你們罵人,怎麼看着都像是夸人似的?

“施先生,你們文人不是最善於文過飾非嗎?怎麼讓你們幹這點事,就辦不好?”

施耐庵真哭了,“殿下,請恕臣死罪……我們寫東西,也總要有個依據,這一心胡編亂造,又如何能取信於人?殿下,請恕臣斗膽諫言,還請殿下愛惜百姓,輕徭薄賦,到時候或可以……”

施耐庵說不下去了,張士誠也無語了。

也就是誇都沒法誇了?

這也太尷尬了!

張士誠到底沒有把施耐庵怎麼樣,只是讓他下去……這破事也很快傳開,弄得人盡皆知,大傢伙都在瘋狂笑話張士誠。

消息也傳到了金陵,劉伯溫等人都忍不住大笑,“這就叫畫虎不成反類犬,張士誠真是自取其辱!”

宋濂也道:“張士誠反覆無常,利慾薰心,有無愛民之舉,仁君之姿,勉強吹噓,也是吹不來的。”

大傢伙一頓調笑,張希孟突然想起一個點子。

“張士誠讓下面人寫戲文,我一時不知道寫什麼,不過有哪位會畫畫,我倒是想送他一幅畫。”

劉伯溫好奇道:“張相準備畫什麼?我的水墨丹青還是可以的,景濂兄的山水花鳥也不錯。”

張希孟笑道:“也沒有什麼,就是畫一幅張士誠在看戲。”

“張士誠在看戲?這個是要畫人物啊!”

張希孟點頭,“對,的確是要畫人物……但是這個人物有點特殊。”

“特殊?”劉伯溫不明白,張希孟也只好說了……首先,要畫一個屋子,金碧輝煌,象牙大牀。然後畫一個年輕英武的侍衛,器宇軒昂,面容英俊。再畫一個鳳冠霞帔的婦人,務必要貴氣十足。

他們四目相對,含情脈脈!

“這,這是什麼?”

“這是張夫人和侍衛。”

“那,那張士誠呢?”

“張士誠去看戲了!”

劉伯溫和宋濂等人互相對視,努力憋了好一會兒,到底是憋不住了,一起狂笑,簽押房裡,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不行了,必須給張士誠安排上。

話說杭州的大牢,有兩個人前後被關進來,他們互相詢問,你是爲什麼被抓進來的?

第一個人說,我建議誠王接受元廷詔安。

第二個人說,我反對誠王接受詔安。

不一會兒,第三個人來了,兩個人問他,你是支持詔安還是反對詔安。

第三個人黑着臉道:我是張士誠!

……

話說張士誠響應紅巾軍起義,率領兵馬,殺死了貪婪昏聵的元軍,而後把他的母親接到了自己的府邸。

讓老太太領略了府中的金碧輝煌,種種名貴擺設,價值連城的用品。

老太太看過之後,對張士誠道:“我的兒,這些東西都不錯,可萬一紅巾軍殺來,你該怎麼辦啊?”

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迅速傳到了蘇杭。

天可憐見,張士誠的運氣真不錯,換成別的地方,都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響,但是蘇杭的市民何其之多,戲曲又何其繁榮!

崑曲,評彈,各種各樣的形勢,百花齊放。

市民迅速接受了這些段子,並且發揚光大,放在大戲開場之前,用來熱場……比如說一個大漢來太尉府,拜見張士誠,守門的人問他,你是幹什麼的?這人就說,我是跟着張太尉,在高郵打脫脫的。守門的人立刻就駁斥道,你放屁,誰都知道張太尉是大元朝忠臣,根本就沒打過元軍……

面對層不出窮的段子,張士誠簡直欲哭無淚。

張希孟對效果略感滿意。

不過話說回來,真正緊要的還是如何對付天完。

足足花費了半年時間,終於把幾萬苗兵訓練出來。

接下來就該發揮作用了。

不過誰能擔負起這項任務,又在朱家軍內部發生了爭議。

道理很簡單,這次前往湘西南,可不只是打仗那麼簡單,而是要推動當地改革,得到苗民支持,建立根據地,襲擾天完的後方。

幾項任務加起來,能夠完美勝任的,絕對寥寥無幾。

首先,胡大海、常遇春、花雲這種猛將就算了,他們肯定不行。

另外單純的文官也扛不起來。

必須能文能武,還要深得朱元璋信任,能夠獨當一面……算來算去,最合適的人,竟然是張希孟!

“主公,要不就讓臣領兵去吧!”

“不!絕對不行!”

老朱斷然拒絕,開玩笑,張希孟倒是能勝任這事,可是華夏吳國,千頭萬緒,從上到下,從裡往外,哪一樣事情能離得開張希孟!

他寧可不派人,也不能放張希孟走。

只不過這事情麻煩了,不讓張希孟去,誰還能勝任呢?

“上位,要不讓俺去吧!”

開口的人正是湯和,他是從揚州過來述職的。

老朱微微一怔,湯和是最早跟隨他的,朱家軍一路走來,用了哪些策略,他都一清二楚。隨後湯和又負責鎮守揚州,獨當一面,也磨礪了許多才能。

雖然老湯打仗未必是最強的,但是他的綜合能力,資歷,加上忠誠,都是無可挑剔的。

這麼看,還真的就只能是湯和了。

老朱伸出手,在湯和的肩頭,用力拍了拍,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能讓老湯一個人,還要給他配屬幾個部下。

經過了一番篩選,周德興,朱亮祖,藍玉,這幾個人入選。另外劉伯溫極力爭取,他也隨着衆人出征,負後勤公文等事宜。

“你們此去不同以往,要提防敵人,更要防範自己人。明槍暗箭,非比尋常……便是這些苗兵,他們大多數都是好的,但也難免有首鼠兩端的,他們回去之後,勾結土司,反過來坑害你們。”

張希孟跟湯和和劉伯溫反覆叮嚀,這倆人都耐心聽着,湯和頻頻點頭,最後他也說道:“張先生提醒的,俺都刻在心裡。要說元廷在江南的勢力已經土崩瓦解。湖廣西南的土司,密密麻麻,彼此勾心鬥角,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方法得當,就能站穩腳跟!”

劉伯溫也道:“沒錯,我們是提前替上位收取西南之地,不管有多少艱難,我們都義無反顧!”

張希孟用力點頭,大敢振奮。

說到底開一朝盛世,不是一個英明天子就夠用的。

唯有大傢伙一起出力,纔能有所成就。

“那我就提前恭祝馬到成功……或是三年,或是五載,我們必定能奠定勝局,到時候北伐中原,恢復中華!”

湯和和劉伯溫一起站起,相約功成!

這麼多人馬,肯定不可能一起派過去。湯和率領三千先遣軍,饒過贛州,直奔靖州,前往湖廣西南,開闢新局。

只要他們能站穩腳跟,立刻就會有後續兵馬開過去,給湯和最有力的支持。

張希孟還考慮到陸路運輸物資艱難,他準備了一批軍械糧餉,從方國珍那裡借了五十艘商船,運送到廣州,而後從湞水逆流而上,在韶州交給湯和。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這裡其實相距很近。

湯和只要順利拿到了補給之後,就可以大踏步前往靖州,接管五溪楊氏的地盤。

只不過這事情還是出了一點意外,負責押運這批物資的蔣英跟方國珍的手下聊了一路,講他們受訓學到的東西,得到的感悟,明白的道理。甚至還聊了回去家鄉之後,要做的事情,熱情暢想美好的未來。

蔣英聊得高興,卻沒有料到,聽者有意,這些方家軍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等到了廣州之後,方國珍的這些部下竟然一起決定,乾脆投靠朱家軍算了。

面對此情此景,蔣英才驚覺,貌似他們真學到了什麼了不起的本事!或許改變家鄉,不是夢想啊!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章 元末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一章 元末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