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

船隻駛過平靜的太湖湖面,在長興停泊。

施伯仁招呼着年輕的書生們上岸,令他意外的是,在碼頭上,竟然有人等在這裡,而且這人就是被書生們尊爲聖賢的右丞相張希孟。

他竟然親自到了長興,這讓施伯仁頗爲驚訝,畢竟就算這些書生再重用,也不至於張希孟大老遠跑過來!

莫非有大事?

他還的確猜對了,張希孟的確是過來處理事情的,湊巧碰上了,就過來瞧瞧,算是粉絲見面會了。

只不過事情有點意外,讓事情變得不是那麼歡樂……

施伯仁首先過來,跟張希孟低聲道:“過來了二十五名年輕書生,但是我跟他們講過一些朱家軍的習慣之後,有三個人打了退堂鼓,他們想回去。”

“哦!”張希孟答應了一聲,隨口道:“既然如此,你就送他們回去吧,記得路上要小心,千萬不能出意外。”

張希孟回答乾脆簡潔,沒有任何的遲疑,彷彿就該是如此一樣。

輪到施伯仁吃驚了,“張相,他們已經知道了有人投靠咱們,萬一回去泄露出去,引來了張士誠注意,那就不好了……更何況這幾個人家世顯赫,怕是會變成咱們的對頭,還請張相三思啊!”

張希孟沒有三思,而是直接道:“我們不是山賊草寇,更不是綁架人的土匪窩子。他們願意過來,自然歡迎, 想要走, 我們也不好攔着。。張士誠早晚都會知道,你回去的時候,多勸勸他們,讓他們保密, 畢竟一旦泄露出來, 他們來過,也是大罪。至於他們會不會成爲日後的敵人, 也就不要誅心了。我希望他們自己想清楚, 不要等到我們的兵馬過去,幫着他們想清楚。”

施伯仁微漲嘴巴, 愣了片刻,貌似也的確如此。

這就是一羣心向朱元璋的普通讀書人, 沒有必要大動干戈, 只有保證來去自由, 纔會吸引更多的人過來,這扇門朱家軍這邊, 是要一直打開的。

而張士誠有什麼打算, 會不會大動干戈, 大開殺戒,這就不好說了。

如果張士誠真的這麼下作, 絲毫不講道理,沒準朱家軍就會提前殺進蘇州府, 成全了這位大元忠臣。

施伯仁記下了張希孟的話,轉頭過來,把張相的意思告訴了大傢伙。

這幫年輕書生頓時一怔,有幾個人忍不住露出驚歎神色, 果然是堂堂正正, 磊落光明!施伯仁講得再多,也都是聽聽而已, 但是張希孟的舉動,卻讓大傢伙第一次直觀感覺到了朱家軍的做事風格。

三個打算要返回去的人,變得萬分尷尬,彷彿周圍人都在鄙視他們似的。猶豫了半晌, 其中一個咬了咬牙。

“我, 我不走了!”

此刻的壓力瞬間落到了另外兩個人的身上,你們還走嗎?

沒出息的東西!

可就在僵持只是,餘堯臣突然站出來,“我, 我打算回去!”

“什麼?”唐肅大驚失色,這一波人可是他跟餘堯臣一起帶過來的,他們早就發誓,無論如何,也都要留下來,追尋聖賢之道,成就名標青史的功業,可剛過來,還沒有正式做事,就要半途而廢。

“餘堯臣,早知如此,你就不該過來,我,我瞧不起你!”

餘堯臣低垂着頭,沉吟少許,就只是淡淡道:“日後再說吧。”

他直接邁步,踏着跳板,上了船隻,他突然扭頭,看了看張希孟站立的方向,這才咬了咬牙,狠下心回了船艙,另外兩個人見有人帶頭,他們也逃命似的跟着上去。

一羣人剛剛來到,就發生了分裂,唐肅的心情極爲低落,他惡狠狠看向剩下的人,“誰敢走,我就打死他!”

被他兇狠的模樣嚇到的書生們不敢再走,只能在碼頭等着。

施伯仁走了,他還有更多的書生要接過來,還有更多的事情忙碌,片刻不敢耽誤。另一面,耿炳文帶着幾十名士兵匆匆趕來。

得到了張希孟的首肯,就過來迎接大傢伙去軍營暫居。張希孟也跟着一起安步當車,他見氣氛有些緊張,這些書生不太敢說話,就笑着對大家解釋,“讓你們去軍營,也是希望你們能熟悉一下朱家軍的規矩,適應這裡的生活,也是給你們一點時間,去思考,自己到底要幹什麼,能不能留下來。”

唐肅見張希孟這麼說,還以爲是因爲餘堯臣的事情,張相懷疑他們的心思,便咬牙切齒道:“張丞相,我們和那三個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軟蛋慫包不一樣,我們都是真心歸附,要過來做事的。張丞相現在就恢復吧,要不,要不讓我去修牛蹄也行啊!”

情急之下,唐肅連這話都說出來了。

張希孟怔了怔,他也不知道怎麼傳的,居然有人說自己喜歡看修牛蹄,荒唐!那麼髒的場面,鬼才喜歡看!

只是初次見面,又不好解釋,張希孟頓了頓,隨即道:“牛可是個好東西,不光能耕地拉車,牛還能救命。”

“救命?”這些書生都是一愣,還沒聽說過,“張相,是不是把牛殺了吃肉,能救餓死鬼啊?”

不知道哪個促狹鬼嚷嚷了一句,頓時大家都笑起來。

畢竟都是年輕人,很容易就聊起來。

張希孟也笑道:“這也算是一大貢獻……不說要說起來,最緊要的還是牛能治天花!”

這些書生都頗爲驚訝,不明所以。

張希孟笑道:“你們飽讀詩書,可知道人痘之法?”

“知道!”唐肅最先答應,他急忙道:“據說宋代天花盛行,有人用患病小兒的衣服披在未曾患病的兒童身上,還有取膿水曬乾,製成粉末,吹入鼻孔。”

張希孟連連點頭,疫苗這個東西,在中原大地上,很早就出現了,所以說一千年前的老祖宗,就懂得科學抗疫,同樣是人,差別怎麼就這麼大涅!

只不過受限於認知水平,宋代用人痘,這個效果略等於直接傳播天花了……不過隨後人們又發現,在使用人痘的過程中,有的兇猛勁大,十個人能有八個活的,也就是致死率百分之二十。

但是遇上“順苗”死亡率幾乎忽略不計了。

這其實是天花病毒存在兩種類型,一種致死率高,一種致死率低,如果選擇順苗,毫無疑問能大大降低死亡概率。

不過人痘並不是最安全的選擇。

在這個時候,張希孟就要站出來了,發揮自己的特長了。

畢竟朱標今年還不到兩歲,萬一染上了天花,那後果可不堪設想,爲了保住這個小崽子,張希孟也是費盡了心思。

“我也是聽也先帖木兒說,一些蒙古部落的婦人,整日養牛放馬,喂草料,擠牛奶,她們幾乎不會得天花,反而是那些四處征戰的男人,容易感染天花喪命。我在他的牛棚看了些時候,我發現其實牛也會感染天花……只不過由於症狀輕微,不至於要命。想來這就是毒力很弱的順苗,取牛痘種在人的身上,估計能夠很好預防天花,拯救無數生命。”

聽完張希孟的介紹,這幫書生都目瞪口呆,我的老天,竟然還有這種說法?

唐肅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兄弟,他就是感染天花死的,自己的臉上也還有幾個麻子,倘若牛痘這法子有用,那可是造福蒼生的善舉啊!

“張丞相,果真如此嗎?”

張希孟笑道:“目前試驗了一批,效果還不錯。對了,就是在軍營裡面。”

這時候耿炳文也笑道:“張相的主意的確厲害,自從種了牛痘之後,我們軍中再也沒人染上天花了。”

感嘆的耿炳文又道:“我們駐守長興,要防備張士誠襲擊,時刻都要小心翼翼,萬一軍中天花流行,人人皆病,那可後果不堪設想。”

張希孟點頭,“沒錯,這也是我把第一站安排在軍營的原因所在。在軍中,從軍糧軍餉,到軍中的紀律規則,再到講學考評……其實很多政策都是先在軍中推行,確實效果好了,纔會拿到民間來用,說起來軍中就是我們最大的試驗田!”

聽張希孟不吝溢美之詞,這幫書生多少有點吃味。

“張丞相,我們都仰慕丞相文章,您的主張勝過十萬雄兵!”唐肅大讚道。

張希孟呵呵一笑,“十萬雄兵?沒有這幾十萬兵馬,我的話一錢不值,前些時候,還有人來給我下毒,只怕我當時就要死了。說起來,軍中將士,纔是實現目的的神兵利器,倚天長劍!”

張希孟語重心長道:“我知道你們多有才子之名,而且出身也相對不錯,又因爲一些習慣,你們不大看得起武人,但我想告訴你們,掃帚不到,灰塵不掉……不管是元廷,還是張士誠,他們不怕我的文章,怕的是這些忠勇的將士。如果非要說我的文章有什麼用,就是讓這一柄神劍更加鋒利,砍敵人的時候,更加精準犀利。”

“你們可以用心體會,我相信必定會收穫頗豐的。”

衆人用心聽着,雖然他們視張希孟爲偶像,但也是將信將疑。張希孟卻不着急,畢竟他們過來,完全是基於一時衝動,甚至是不那麼正確的信息,還有些亂七八糟的幻想。

只要經過現實的磨礪摔打,才能讓他們從心底認同那些主張。

所以,孩子們,你們還要努力啊!

張希孟剛剛把他們送去軍營,安頓下來,突然得到了消息,朱元璋竟然從洪都返回,這位沒去金陵,竟然直接到了長興。

見了張希孟之後,劈頭蓋臉就問道:“有人刺殺先生?”

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
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