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

至正十八年,大元朝扛住了韓宋的第一波攻勢,依靠着察罕帖木兒的努力,保住了關中之地,得以繼續苟延殘喘。

在江南,朱元璋也完成了內部整合。

“李先生,接下來咱要把精力放在軍務上面,你的使命是什麼,可清楚嗎?”

李善長慌忙點頭,“臣明白,上位只管放心對外用兵,臣必定能保證軍需供應,不會少一粒糧食,缺一件戰襖,做不到,上位只管問罪。”

朱元璋沒說話,稍微停頓一陣,李善長似有所悟,立刻道:“臣還會嚴查吏治,尤其是在這個關頭,誰要是趁機貪墨,一切都按照軍法從事。”

“再有……臣還有抓緊時間,在杭州開闢市舶司,收取關稅,貼補國用,不負上位之恩。”

說到這裡,老朱這才露出了淡淡笑容,“李先生,蕭何能做到第一點,就被成爲賢相,名垂青史。以先生的本事,一樣會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

李善長微微一喜,隨即立刻恢復了鎮定,“臣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老李從容答應,他剛出來,就碰上了張希孟。

“張相,上位叫你?”李善長主動打招呼。

張希孟無奈點頭,“確實,主公叫我收拾行囊,跟他一起前往銅陵。”

李善長聽到這話,臉上的喜色立刻消失了,只能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張相果然省得上位倚重,須臾離不開啊!此番出戰,怕是還要仰賴張相運籌帷幄,我提前恭賀張相,凱旋歸來。”

張希孟也只能多謝李善長,從本心講,他真的不是那麼想離去……家裡頭羊圈剛弄好,兩隻母山羊懷上了羊羔,肚子像是小磨盤似的,也不知道懷了多少個。還有油菜收穫了,菜籽也曬乾了,張希孟想要在院子里弄個簡易的榨油設備,自己榨點菜籽油,炸肉丸子,做獅子頭吃。

老朱偏要自己隨軍出征,家裡頭亂七八糟的,都沒個人打理,還不知道讓誰幫忙呢!

但是也沒有辦法,軍國大事爲主,這點道理張希孟還是知道的。

他面見朱元璋之後,就跟老朱道:“主公,其實臣手上還有一張王牌,足以先聲奪人,狠狠抽陳友諒一個嘴巴子。”

老朱眉頭挑了挑,似乎在琢磨什麼,他略沉吟,竟然也道:“咱這裡也有一計,足以挫動天完軍心!”

“啊!”張希孟愣了少許,好奇道:“主公,是什麼妙計啊?”

“是……還是你先說吧!”

張希孟略微沉吟,就說道:“當初我安排藍玉去亳州,結識不少韓宋的將領,其中就有傅友德。另外我找了幾個讀書人,潛入韓宋,假意歸附劉福通,其中有個叫呂進的書生,跟着傅友德一起入關。起初他還送了一些消息回來,不久之後,就沒了消息。但是在最近,他又聯絡到了臣,他現在就跟在傅友德身邊,努力勸說傅友德歸順主公。再有汪廣洋已經喬裝改扮,去見傅友德,希望能勸他歸降。”

朱元璋聽到這裡,思忖了少許,竟然笑了出來。

“先生,咱要說的妙計,是胡惟庸遞上來的。他在戰俘營中,發現李普勝這個人,他是彭黨中人,被俘之後,改造很用心。胡惟庸覺得可以利用他,去勸降趙普勝、丁普郎等人,咱已經讓郭英安排,送李普勝過去了。”

原來都是勸降的路子,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嗎?

雙管齊下,就算有一個成功了,那也是可以期待的。

張希孟也是大喜,但他很快意識到了另一種可能……“主公,你說傅友德和丁普郎會知道彼此的事情嗎?”

老朱也怔住了,“這個……關乎生死,他們倆人都還有些本事,大約是不會的。”老朱有點樂不下去了,因爲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當初讓蠻子海牙投降,他就用了常遇春的計策,殺死了張士誠的心腹。”

張希孟也想起來一件事,“當初別不華和楊仲英都要歸順主公,他們兩個人也發生了衝突,所幸主公親臨前線,臨機決斷,總算沒有釀成大禍。”

這話一出,老朱乾脆坐不住了。

他通過李普勝去勸說丁普郎,張希孟這邊朝着傅友德使勁兒,看起來是雙倍保險,可萬一這一對臥龍鳳雛,瞧着彼此不順眼,都憋着立個大功,弄個大動靜……然後互相火併,損失的可都是朱家軍啊!

朱元璋這回也感嘆起來,手下太多,辦事的本事太強,有時候竟然也是負擔。

“張先生,萬萬不能讓他們衝突起來,最好要弄清楚兩個人的心思,看看誰是真心投靠,然後才能做出下一步安排。”

張希孟點頭道:“主公,眼下有四種情況,兩人都不願意降,這是最失敗的,我們派過去的人,很可能遇險。其次,有一人願意降,不管是丁,還是傅,都可以利用一人除掉另一人,但是務必小心謹慎,不能被察覺。最後,也就是兩個人都願意降,這固然最好,但如果措施不到位,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臣,臣請旨前往銅陵,處理此事。另外臣以爲,下次在軍前,必須安排一個人,總攬所有事務,執掌臨機專斷之權,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出現疏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畢竟日後戰場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有時候消息傳過來,就已經晚了。”

老朱認真思忖,用力頷首,算是認可了張希孟的判斷。

這次的事情不管結果如何,都算是給朱家軍一個提醒。

由於張希孟的功勞,朱家軍已經有了一點總體戰的味道了,軍心、民心、情報、輿論……各種各樣的鬥爭,全都提上了日程,再也不是簡單的將帥對抗,士兵拼殺。

也就是說,單純的武將,已經沒法處理軍前的事務了。

是該把將領提上一級了……此前朱元璋已經設置了都指揮使,但是這個都指揮使也僅限於在作戰的時候,可以節制其他的指揮使,成爲三軍臨時統帥。

到了今天,似乎已經不夠了。

以後在軍前,由都指揮使負責節制一切事務,由訓導員輔佐都指揮使,而且還要配屬專門負責軍情的拱衛司百戶。

另外似乎可以配屬一個參謀,這樣就可以構成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團隊了。

都指揮使負責全部,參謀偏向軍務,訓導員偏向軍心,拱衛司百戶負責軍情。其餘各營指揮使,都只是負責領兵打仗罷了。

說白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猛將,最多也就是到指揮使一級,想要往上爬,就需要強大的統御全局的能力,也就是當之無愧的帥才!

以目前朱家軍的情況衡量,徐達是夠帥才了,再有馮國用或許差不多,其餘常遇春、胡大海等人,都差了一截,或者說能力不全。

由此可見,強軍之路,還是任重道遠。

但是在當下,徐達也沒法處理這麼複雜的事情,就只有讓張希孟辛苦一趟了。

而此刻立功心切的傅友德已經醞釀如何拿下丁普郎了。

他既不是陳友諒的心腹,也不是彭黨老人,投降朱元璋,半點負擔都沒有。因此傅友德把呂進叫過來,兩個人連續商量了幾天,讓他們商量出一個辦法來。

傅友德去找丁普郎,就說他準備娶個小妾,跟在身邊伺候,請丁普郎過來喝酒赴宴。

只要丁普郎到了,就下手把他拿下,敢反抗,立刻打死!

爲了能幹淨利落辦成這事,傅友德還親自挑選了最心腹的八十名刀斧手,暗中訓練,做好了準備。

一場傳說中的鴻門宴,已經成型了。

而在另一邊,丁普郎再三權衡之後,覺得陳友諒早晚會對彭黨中人下手,與其留下來等死,不如投靠朱元璋。

只是對於傅友德這顆釘子,不能大意。

恰巧傅友德過來,告訴丁普郎,他要納妾,還宴請丁普郎。

丁普郎立刻有了主意,他先是假意答應,隨後調兵遣將,準備了三千人馬,從外面包圍傅友德。

按照丁普郎的計劃,他要先去賀喜,順便試探傅友德的底細,而後趁着傅友德喝足了酒,進了洞房,防備最鬆懈的時候,給他致命一擊。

傅友德的計劃則是丁普郎一來,就刀斧手齊出,直接拿下。

怎麼形容呢?

只能感嘆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到了這一天,丁普郎果然如約而至。

就在來之前,他突然接到了李普勝送來的消息,告訴丁普郎,在佩刀上,拴着三塊紅綢子,會有人跟他聯絡,協助他完成使命。

丁普郎也沒想太多,果然就找了三塊硃紅的綢子,系在刀柄上。而且他還故意按照刀柄,大喇喇搖晃着綢子,來到了婚宴上。

傅友德一身喜慶的紅色,迎接丁普郎,然後拜堂,喝酒,一切都有條不紊。

只是傳說中會主動聯絡自己的人一直沒有出現,丁普郎心裡頭很不安寧,莫非是搞錯了?

他眼見時間不早了,也不想等下去了,就主動起身,跟傅友德告辭,隨後往外面走,到了門口,他還故意搖晃了兩下綢子,依舊沒人,這是怎麼回事?

丁普郎只當出了差錯,正要走,這時候一個書生攔住了他。

“丁將軍,這邊來!我是爲了紅綢來的。”

丁普郎不疑有他,跟着走了一陣,在前面赫然出現一個小院子,門口掛着大紅燈籠,不出意外,這就是洞房。

傅友德就等在門口,滿臉苦笑,丁普郎頓時愣住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
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