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論守城

盧安民被拖出了帥府,等他到了外面,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百姓,指指點點,破口大罵。其中還有安豐跑過來的。

“就是這條狗,前些年,他考中了進士,在家裡頭,風風光光,給他立了牌坊,連着吃了半個月的流水席……”

元代曾經很長時間停了科舉,直到元仁宗的時候,才重新恢復,湊巧的是,張希孟的叔祖張養浩就是第一科的主考。整個元朝一共舉辦了十六次科舉,每次錄取的數量也很少。

因此出了一個進士,的確值得大書特書。

家鄉父老,與有榮焉。

奈何轉眼黃河氾濫,安豐也遭了災,有人就想求盧安民幫着家鄉說話,請求減免賦稅差役……只可惜,盧安民屁也沒敢放,只是安心享受他的顏如玉,黃金屋。

“父老死活你不管,現在還給元廷當走狗!你個畜生!”

不知道誰抓起一把爛菜葉子,砸在了盧安民的身上。

這下子點燃了情緒,就連濠州城中的百姓也惱怒了,朝廷什麼德行,他們豈能不知?要是讓這幫殺進濠州,誰也活不了。

敢來勸降,就打死他!

瞬間爛菜葉,土塊,臭鞋,雞蛋……什麼都往盧安民身上招呼。

負責拖着盧安民的紅巾軍士卒都被波及了。

“鄉親們,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大帥讓咱們把他送出去啊!”

“不斬來使,俺們不想殺他,俺們啐他一口還不成嗎?”

這位堂堂大進士,退出濠州的時候,滿身污穢,頭臉都破了……更讓他惶恐的卻是這一輩子的名聲,算是徹底完蛋了,至少在淮西老家,沒有人會說他的好,當真還不如殺了他!

和盧安民正好相反,朱重八這輩子就沒這麼風光過,哪怕娶媳婦入洞房,都比不上!

咱一個沒上過幾天學的臭和尚,愣是把一個進士出身的文官給罵得坐在了地上,汗流浹背,變顏變色的,跟一條落水的狗似的。

還能說什麼,就倆字:痛快!

他可不光是出了口惡氣,朱重八投靠濠州紅巾還不到一年,結果就因爲作戰表現突出,成了大帥的親兵,還娶了大帥的乾女兒,一步登天了屬於是。

自然而然,就有不少亂七八糟的議論,朱重八的心臟夠強,能扛下來,卻也是希望證明自己。

駁斥了盧安民,可不只是言語上佔了便宜那麼簡單。

賈魯派人過來,那是要分化濠州紅巾,打擊士氣,搶佔先機的。就算是郭子興等人不會投降,若是應付左支右絀,也會因此丟了臉面,甚至城中流言四起,動搖軍心。

誰說戰爭一定要刀兵相見的,使者往來,脣槍舌劍,同樣是交鋒作戰。

朱重八替濠州贏了個開門紅。

不只是郭子興看這個女婿高興,就連其他人也都露出了讚歎的目光,尤其是彭大,更是驚喜賞識。

好小子,有膽氣!

別看咱們在徐州輸了,這次在濠州,拼了老命,也要贏!

就連郭子興都對乾女婿另眼相看,還特准朱重八參與議事,也就是說,一個區區九夫長,能在幾位大帥面前發表意見了,這可是郭子興兒子郭天敘都沒有的待遇。

他朱公子總算在軍中嶄露頭角,成了一個人物!

……

“小先生,多虧了你的教誨,咱可要承你的情。”晚上朱重八回來,帶了兩匹綢緞,還多了一小袋金豆子。

雖說元代以紙幣爲主,但是有錢人家的金銀首飾還是不少的,再說了,彭大又是個紅巾大帥,有些金銀,也是情理之中。要不然,他送給朱重八一麻袋寶鈔,那纔是大笑話呢!

朱重八都放在了張希孟的面前,認真道:“是彭大給咱的,就算是束脩,小先生收下吧!”

張希孟看了看,很心動,畢竟一個正常人,看到了黃澄澄的一包,如何淡定下來?不過張希孟志存高遠,作爲未來天子的心腹,豈能被一點金子亂了心智!

“恩公賞賜,小子自然是歡喜。只是要成就大事,必須賞罰分明。吝嗇錢貨固然不好,可濫施恩賞也不行。恩公這一次給得太多了,會讓人生出驕縱之心,過高估計自己的地位。以爲沒了自己,就什麼事情都幹不成了。如此下去,不知道幾斤幾兩,膽大妄爲,那纔是取死有道。”

朱重八默默聽着,似有觸動,最後卻還是搖頭髮笑。

“小先生,你這是教咱怎麼當大帥啊!”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格局小了不是!

我是教你做皇上!

朱重八探口氣,伸手抓了十幾個沉甸甸的金豆子,直接塞到了張希孟的手裡,而後也不等他反駁,就直接問道:“小先生,你看接下來要怎麼守住濠州?”

張希孟微微一怔,心中思忖,同時把金豆子塞在了袖子裡。

“恩公,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您說這個賈魯如何?”

朱重八頓了頓,才說道:“咱也有些琢磨不明白,按理說百姓憎惡開河,換鈔,這個賈魯就是主持修河的,咱應該恨透了他纔是,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可咱又琢磨着,黃河決口,不修河,不是罪過更大嗎?咱聽人說,賈魯還是個懂河工的,爲官也清廉,有好些事情,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張希孟連連點頭,“恩公,元廷從上到下,早已經腐朽不堪。這時候不論對錯,只要是做,好的變壞,壞的更壞!王朝到了最後關頭,多半如此。”

朱重八眉頭緊皺,半晌緩緩道:“小先生,這麼說賈魯是個好官了?”

“但是他給元廷做事,充當元廷鷹犬,越是個有本事的,危害就越大!”張希孟凝重道:“我聽說爲了修河,黃河兩岸,十幾個州府,調動的民夫幾十萬……賈魯這人打仗的本事未必多強,但是調兵遣將,打造器械,圍攻城池的本事,絕對有,不但有,還很強!”

朱重八認真想了想,立刻點頭,“沒錯,小先生高見,這個賈魯是個大敵。小先生,大帥准許咱參加帥廳議事,你看咱該怎麼辦?”

張希孟道:“恩公,知彼說完了,咱們該說知己了。我想過了一些戰例,其實對守城一方是有好處的。”

“詳細說說。”朱重八上身前傾,湊近了張希孟,認真求教。

“遠的不說了,三國年間,東吳孫權就幾次圍攻合肥,十萬大軍,打不下幾千人的合肥城。還有安史之亂的張巡,死守睢陽十個月,延續大唐國祚一百五十年。便是在靖康年間,太原王稟也是擋住了金人西路大軍二百五十多天。這些都是以幾千人,對戰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戰例。只要調度得當,用人得法,守城不難!”

朱重八立刻追問道:“該怎麼調度?又該如何用人?”

“首先自然是上下一心,要把城裡面打造的鐵桶相仿。安排人日夜巡邏,劃分區域,分片巡查。不許百姓隨意出入往來,更不許傳遞閒話,擾亂軍心。對於那些散佈流言,消解士氣的,要嚴懲不貸。”張希孟停頓一下,又道:“說來說去,守城最緊要的還是糧食和軍械,要把城中糧食控制起來,執行嚴格的分配製度……保證將士的糧食,也要讓百姓有口吃的,一定要嚴防囤積居奇,哄擡物價。總而言之,只要自己穩住了,別說是賈魯,就算是丞相脫脫領着大兵來了,也未必能攻下濠州!”

張希孟一番講述,朱重八連連點頭。

“小先生,句句戳中要害,你,你在咱手下,真的屈了人才!”

張希孟大笑搖頭,“恩公這就錯了,會說的千千萬萬,能做成事的,卻是萬中無一。濠州安危,全看恩公了!”

朱重八漸漸握緊了拳頭,他想起和張希孟在市面上看到的蕭疏緊張情景,忍不住頭皮發麻。

“小先生,咱現在就去見大帥!”

朱重八轉身就走,張希孟有預感,怕是有人要倒黴了。

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
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