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

劉福通瘋了一般,大肆殺戮。

那些大宋忠良,歸附過來的文官,還在汴梁城中的豪門大戶……沒人能夠倖免,哪怕是元軍攻城最緊急的時候,也沒有死得這麼慘。

斯文元氣,大宋文脈,此時此刻,遭到了浩劫。

元廷都沒做到的事情,居然讓劉福通給做到了。

着實是罪孽深重,天理不容!

至於大明,爲什麼要如此扭捏遲疑?

怎麼就什麼事情都不做?

你們不是要恢復中華嗎?

沒有我們這些鴻儒大家,誰幫你教化天下,恢復中華啊?

不過說起來,這些人的想法還是冤枉了鄭遇春,他還是做了些事情的,比如給城裡送了一百車生石灰……天氣越來越熱了,可要處理妥當,不然發生瘟疫可就不好了。

……

“這個鄭遇春,還挺聰明的,居然幫咱們除掉了一個禍患。”朱元璋笑呵呵道:“他該重賞啊!”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心說要是重賞鄭遇春,那不是鼓勵所有官吏學“漢弗萊”嗎!那未來大明可就熱鬧了。

“主公,這種事情還是不要明着賞了……如果主公捨得,不如把主公織的毛衣送給鄭遇春一件吧?”

“送給他毛衣?”

老朱愣住了,有點不好意思,“咱,咱織的不一定合身。”

“放心吧,主公織多大,鄭遇春就能穿多大,臣這就讓人送過去,鄭遇春保證滿意的。”

豈止是滿意?

簡直要謝謝張希孟的八輩祖宗……這個賞賜可太牛了。

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那也是代表皇命而已。

可是這個毛衣,那是老朱一針一線織出來的,放在家裡頭,都能當傳家寶留着,要不了幾十年,就是大明特級國寶文物了。

絕對比免死金牌值錢多了,也安全多了。

說完了鄭遇春的事情,朱元璋又想起了劉福通,略微感嘆便道:“能在臨死之前悔悟,也不算太晚。只是想起當初,他和咱談論天下豪傑,還以爲英雄自詡,轉眼十來年,他卻要走了,咱這心還空落落的。”

張希孟微微沉吟,這才道:“劉福通十年反元,三路北伐,立下了赫赫大功,確乎不該讓他這麼死了。要是能網開一面,把他送去高麗,或者其他地方,照顧韓林兒也好。”

“哈哈哈哈!”老朱突然大笑,“先生想的是不錯,只可惜做不到啊!”

張希孟微微皺眉頭,難道說老朱不想放過劉福通,必須要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不對,這不是老朱風格,至少不是當下老朱的風格……“主公,是擔心劉福通,不願意低頭?寧折不屈?”

朱元璋微微頷首,“既然劉福通能說出那種天下英雄,只有咱和他的話,他就不會向咱低頭了。他把亂七八糟的人殺個乾淨,然後自己瀟灑一死,至少在他看來,就是楚霸王一般的英雄,死而無憾了。”

張希孟沉吟了片刻,深以爲然。

這纔是率先去起兵抗元,三路北伐,幾乎滅亡大元的劉福通能幹出來的事情。

大丈夫生得清白,死得乾脆。

說什麼和小明王一起,被人沉入江中淹死的說法,似乎值得推敲……相比較而言,張希孟更願意接受劉福通在安豐戰死的說法。

大英雄該有大英雄的死法。

“主公,既然劉福通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如主公給他寫點什麼吧!”

朱元璋微微一怔,“先生似乎比咱會寫啊?”

張希孟笑道:“臣能寫悼詞,那是等劉福通死後的。在他生前,似乎更願意得到主公的評價,不管怎麼說,劉福通也是把主公視作對手的,你們才並駕齊驅啊!”

老朱聽到這話,還挺欣慰的。

只是要寫什麼,老朱一時還吃不準……他再三沉吟,提起筆,醞釀了許久,才寫下一行字:

首義驚天下。

老朱寫完之後,看了眼張希孟,直接張希孟給他豎了個大拇指。朱元璋心情大好,隨即寫下第二句:豪氣震古今。

寫完之後,老朱笑道:“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點了點頭,“當年劉福通追隨韓山童舉事,最先舉起這一輪紅巾起義的大旗,當得起首義二字,三路北伐,氣貫長虹,確實是空前的。主公這兩句算是對劉福通最好的讚許了。只是要不了多久,真正更大規模的北伐就會到來,那時候纔是普天同慶,再造華夏的時刻!”

張希孟信心滿滿道,再也沒有任何遲疑。

就在徐達攻克儀封,常遇春驅兵開封之時,整個戰場的形勢再度爲之一變。

察罕帖木兒已經將中軍退縮到了黃河以北的懷慶。

同時在鄭州、滎陽、鞏縣、洛陽之間,層層設防,阻擋明軍,尤其是防止南陽明軍和東線明軍會師。

看起來察罕還在掙扎,他放棄了開封,向西收縮兵馬,彷彿是回籠了拳頭,如果明軍殺過來,就會遭到他斷然的攻擊。

但是老朱對此卻是一眼洞穿,如果真是這麼打算的,爲什麼不把中軍放在洛陽?

那樣的話,說不定還能鼓舞王保保,死命攻擊陝州……一旦陝州失守,李思齊大軍出陝,同察罕匯合,還有幾分勝算。

可問題是察罕將中軍放在了懷慶,這就透露出他投機的盤算。

能擋住明軍,能奪取陝州,能跟李思齊合兵,這樣最好,他就跟朱元璋拼到底……如果不行,他現在把兵馬放在黃河以北,必要的時候,還能逃竄。

“首鼠兩端,舉棋不定。察罕必然不是咱的對手!”

老朱一語斷定,張希孟也看得明白,確實是這個局。但他卻沒有過分鄙夷察罕的意思,畢竟他的背後,還有孛羅帖木兒,還有大都的元皇帝,還有野心勃勃的皇太子。

察罕帖木兒似乎是不想一下子損失掉所有籌碼。

“主公,既然察罕舉棋不定,我們就該趁機更加果斷出手,爭取更大的戰果……最好把察罕的幾十萬人,悉數殲滅,一口吃掉!”

說到這裡,老朱也是微微沉吟……雖然說從一開始,他們就制定了全殲察罕的計劃……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情況中,明軍還是相當剋制的。

飯要一口一口吃,網要一點一點收。

面對幾十萬條的龐大魚羣,跑掉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襲取陝州,猛攻儀封等地,解圍開封……這一套只能算是大戰的第一階段,明軍超額完成了任務。

察罕帖木兒進一步收縮兵馬,主力決戰的條件越發成熟。

接下來怎麼打,就充滿了學問。

“依舊讓常遇春和徐達逆流而上,攻擊鄭州,只怕能勝過元軍,也落入了察罕的算計。他就盼着咱們一點點打,他好拖延時間,等待時機。”

張希孟用力點頭,他也很佩服老朱眼光,的確把察罕帖木兒的心態算準了。

只是看明白了,不意味着就能破解。

“主公,我看察罕帖木兒是萬萬不會渡河,想要河南決戰已經是不可能,唯有在河北,才能拼一把。奈何察罕騎兵衆多,他想要逃跑,我們實在是很難攔截。”

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只是看到了一層,卻沒有看出更多玄機……這也是先生需要努力的地方!”

張希孟低着頭,他需要往這個方向努力嗎?

完全不需要啊!

“主公有什麼高見?”

朱元璋笑道:“咱雖然看不起察罕,卻也清楚,他不會倉促北返。如果真的是一潰千里,察罕也就完了。咱們不妨激怒他,讓他不得不戰。而且還要讓他誤以爲能有勝算。”

張希孟怔了怔,這個操作難了。

“主公,計將安出?”張希孟好奇道。

老朱拿過地圖,笑呵呵將代表毛貴的旗子,放在了邯鄲。

然後將胡大海的旗子,放到了上黨……張希孟幾乎瞬間明白,老朱是想將元軍北歸的路線給截斷,造成關門打狗的態勢,逼迫察罕決戰。

“主公,胡大海是全軍的預備隊,如果放他奪取上黨,截斷察罕歸路。那,那誰去對付察罕?只是靠着徐達一人嗎?”

朱元璋哈哈大笑,又把常遇春的旗子從河南拿到了河北,然後將他的旗子和徐達的旗子放在一起,直接送到了懷慶……

張希孟猛地吸了口氣,神色再三變化,忍不住嘆道:“主公是打算虛張聲勢,欺騙察罕。這樣一來,決戰的勝算倒是大增……只是察罕一旦覺察我們在河南十分空虛,趁機反攻,只怕會出問題。”

朱元璋微微沉吟,“先生所講不錯,但咱要問先生一句,察罕已經退兵河北,他還真有膽子在河南之地,攻城略地嗎?”

張希孟無奈道:“主公,臣只能說有可能,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啊!”

朱元璋笑了,“沒錯,確實有,但這也就是咱要承擔的後果……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徐達提出來的。”

張希孟再度驚訝,果然是兵不厭詐,不光是老朱,就連徐達,也不是自己能比擬的……除了選擇相信,還能怎麼辦?

反正天塌下來,也不用自己頂着。

張希孟當然是繼續織毛衣了……而就在君臣確定下來第二階段方略的時候,老朱撰寫的文字,也送到了劉福通手裡。

“首義驚天下,豪氣震古今。”

劉福通微微點頭,有了這句話,後世也不會把他劉福通視作一個尋常的草賊了。劉福通仰天嘆道:“好一個朱元璋,是比俺有氣魄!只可惜,不能看着你北伐大都,恢復中華了。俺,走!”

說完這句話,劉福通抽出佩劍,在脖子上狠狠一抹,鮮血涌動,身軀緩緩倒下……就在奄奄一息之時,似乎有哭聲傳來。

韓林兒不顧鮮血,抱住了劉福通身軀,嚎啕大哭。

“叔父別走,叔父別走啊!”

又聽到了叔父的稱呼,劉福通再無遺憾,嘴角微微上翹,瞑目去世……

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
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