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

要解決農民起義軍降而復判的問題,首先要分析他們爲什麼要復判,投降了又反叛有很多原因。

有的人是實在找不到謀生手段,不繼續造反就要餓死,這種人在起義軍中佔了一大半,西北到處都鬧旱災,沒點關係的壓根就混不到飯吃,不造反幹什麼?

有的人是講義氣,昔日的首領一旦號召,他們便毫不猶豫的跟着繼續造反。

有的人則是天生反骨,投降是形勢所迫,一旦緩過氣來便會繼續造反,比如張獻忠就是個典型。

知道了降而復判的原因,就能想出相應的對策了。

對第一種,給他們飯吃就行了,只要能混個溫飽,有幾個人會閒的蛋疼,把腦袋別褲腰帶上去造反啊。

對第二種,不讓他們和那些造反頭子有交集就行了,沒人號召他們自然不會反。

對第三種,沒什麼好說的,只要逮住了,咔嚓就是一刀。

朱慈炅經過一番分析,得出的方法就是:各路起義軍首領逮着就殺,其餘人等全部發配到遼東屯田。

遼東由於地處沿海並沒有遭遇旱災,土地還相當肥沃,但由於連年的戰亂,土地基本都荒蕪了。特別是明軍佔領的廣寧錦一線,這幾年大戰不斷,當地的居民不是逃入山海關內,就是被後金抓去當奴隸了,方圓幾百裡內基本上看不到人煙。

孫承宗正在組織軍屯呢,就那也只能把每個城池四周的土地稍微打理一下,大部分農田還是空着的。

農民起義軍前前後後、滿打滿算全加起來也不到一百萬,那邊的土地是絕對能養活他們的,再加上有幾十萬遼東軍看着,想跑,那真是門都沒有。至於他們會不會跑去投敵的問題朱慈炅也不擔心,你參加農民起義軍那是餓的沒法,朕還可以當你是大明的子民饒你一回;如果你敢投降後金,那性質就不一樣了,投降異族那就是漢奸、賣國賊,抓到了就是殺。

衆人聽到朱慈炅的解決方案以後無不拍案叫絕,大讚皇上英明,一時間整個大殿口水四濺,馬屁如潮,拍的朱慈炅錯點暈死過去。

他見這幫人越拍越來勁,大有馬屁不絕之勢,連忙一擡手,制止道:“好了好了,別光說這些沒用的了,還是議議***和總督人選吧。”

衆人見皇上已經把屁股收起來,亮出蹄子了,這才收拾心情,商議起正事來。

大家都是明白人,並不是那種只知道溜鬚拍馬的奸妄小人,拍馬屁,歌功頌德那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得有個度。現在皇上連蹄子都亮出來了,自然是沒人敢再拍了,開玩笑呢,還拍,那一蹄子飛臉上,豈不砸的面目全非!

這***倒是好算,各省有多少州府在場每個人都知道,就算裝備了新型燧發槍和手雷,一個州府最少也要派駐五千人馬,不然壓根就頂不住農民起義軍的進攻。如果進攻都頂不住那守株待兔就沒意義了,你還沒圍過來兔子就吃乾抹淨跑了,還守什麼株待什麼兔啊!

這樣算下來,現有的兵力就不夠了,西北地區總共才十來萬軍隊,要實施守株待兔計劃最少要二十萬軍隊,所以衆人提議再徵兵十萬,以確保計劃順利實施。

朱慈炅可沒他們那麼小氣,要徵兵那就使勁徵唄,現在又不是沒錢。再說現在也不是光平定西北就完事了,大明還有打不完的仗呢,這兵馬自然是多多益善。

於是,朱慈炅小手一揮,滿懷豪情的道:“十萬哪裡夠,先徵五十萬吧,後面的大戰還多着呢,剿賊就當是練兵了。”

衆人也知道後面還有後金這塊硬骨頭要啃,自然不會反對,五十萬就五十萬唄,大明全盛的時候可有兩百多萬大軍。正好西北各省留下的平民裡面有一大半是軍戶,畢竟再大的自然災害邊境還是要防守的,原來大明的邊軍可有一百多萬,徵個五十萬倒是不用愁兵源。

至於總督的人選,商議來,商議去,大家竟然都屬意洪承疇出任陝西總督,左良玉出任山西總督!

開玩笑呢,這兩個反骨仔,朱慈炅沒把他們咔嚓了就算不錯了,怎麼可能讓他們出任這麼重要的兩個位置。

最後朱慈炅力排衆議,定下了各省的總督人選。

孫傳庭任陝西總督,徵兵十萬,集中操練,原陝西兵馬分駐各州府;

盧象升任山西總督,徵兵十萬,集中操練,原山西兵馬分駐各州府;

秦翼明任四川總督,徵兵五萬,分駐各州府;

史可法任河南總督,徵兵五萬,分駐各州府;

秦拱明任湖廣總督,徵兵五萬,分駐各州府;

洪承疇任江西總督,徵兵五萬,分駐各州府;

左良玉任貴州總督,徵兵五萬,分駐各州府;

京營再徵兵五萬,分駐北直隸各州府,仍由秦良玉統領;

另外山東各州府的防禦由孫承宗負責,南直隸各州府的防禦由鄭芝龍負責。

這樣算下來,新增的五十萬大軍再加上原來的禁衛軍、邊軍、遼東軍和江南軍,大明的總兵力將達到恐怖的一百二十萬,一年光軍費就是三千六百萬兩!

要是換做一年以前,光是這軍費就能讓大明破產,但現在卻完全不是問題了,新增的地租稅和交易稅就有將近一千六百萬兩,日興隆一年賺個兩千萬兩也不是問題,光這兩樣就能頂軍費開支了。還有西洋商貿的收入,一年下來也有一千多萬兩,不過這錢也留不住,一百二十萬大軍現在也就能堪堪配齊刀箭而已,至於新型燧發槍,也就京營原來的五萬多人裝備上了,連遼東軍都還沒有裝備呢。

王恭廠現在一個月才能堪堪生產一萬把燧發槍,一年滿打滿算也就十二萬把,要把一百二十萬大軍全部裝備好得等十年!這速度肯定是不行的,再說後面還要生產大炮呢,如果再把手雷和地雷生產也算上,二十年都不一定能把全軍都裝備上火藥武器!

要真等二十年,全世界的地盤估計都被歐洲列強給搶完了,到時候大明也就能偏安一方而已,等列強把所有殖民地都消化完了,必定會聯合起來啃東方這塊大肥肉,到時候又是****戰爭,又是八國聯軍,大明能抵擋的住嗎?

以一國之力硬扛全世界所有國家,現在或許還可以,越到後面難度就會越大,如果不趁早多搶點地盤,到時候就是被欺負的命。

所以,這軍工廠的擴建是勢在必行了。

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
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