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

金秋九月,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此時,大明對外的征戰已碩果累累,各地的建設卻方興未艾。

京城的擴建已歷時兩月有餘,南北城區的城牆和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早已建設完畢;南城區的土地也已拍賣完畢,各種商鋪作坊甚至工廠正火熱施工中;北城區的建設更是已經接近尾聲,建設軍團十萬將士早已把主體建築全部修建完畢,剩下的就是內部裝飾和精雕細琢了。

歐亞運河也已開工近旬,在奧斯曼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密切配合下,進展十分順利,秦拱明甚至打算,全力趕工,年前通航,回家過年!

還有南亞十五個行省的鐵路和公路建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各行省的頭頭腦腦們也想盡量趕在年前完工,倒不是他們想回家過年,而是想在來年的京察大計中爲自己加分,或許能借此高升也說不定呢。

還有遼東軍團也正在孫承宗的率領下,邊修鐵路邊推進,在原奴兒干都司境內好像好沒遇到什麼阻力,收復整個北疆的領土貌似也只是時間問題。

各處的形勢都一片大好,再加上皇后秦明月孕像越來越明顯,朱慈炅的心情可謂暢快之極。

正在此時,駐守在南亞東北部的江南預備軍團和駐守在南亞西北部的雲南預備相繼傳來奏報,南亞北部山區的泥八刺和帕竹兩國請求派出使者前往大明京城朝貢!

這兩個小國朱慈炅是知道的,因爲他們以前都有向大明朝貢的記錄,不過,因爲路途遙遠,他們朝貢的次數比較少而已。

緊接着,星城港的南洋總督府又傳來奏報,渤泥和蘇祿也派出使者,找到南洋總督府,請求前往大明京城朝貢。

原來他們都沒有被荷蘭人滅國,只是躲到偏遠的島嶼避難去了。

說實話,對朝貢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朱慈炅一直不怎麼感冒,因爲朝貢只是名義上稱臣,實際上他們跟大明並沒有真正的隸屬關係,朝貢的國家真正把大明當宗主國的並沒有幾個,大多都是爲了從大明這裡等到軍事上的保護和經濟上的支持。

他還是覺得,只有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接受大明軍事管制和經濟調控的國家,才能算是真正的藩屬國。

對泥八刺、帕竹、渤泥和蘇祿這幾個小國,朱慈炅還真沒什麼想法,也就是說,他們願不願意當大明的藩屬國都沒關係,因爲他們壓根就對大明構不成什麼威脅。

當然,現在人家主動要求來朝貢,也不能置之不理,畢竟這也是對大明的一種尊重,大明應該拿出天朝上國的風範來,好好接待他們一下。

那麼到底怎麼接待呢?這個朱慈炅還真不清楚,於是,他請來了大明現在主管對外關係的兩個衙門主官,禮部尚書徐光啓和國子監祭酒黃道周,準備跟他們商議一下,接待朝貢使節團的問題。

黃道周聽聞皇上有召,那是跐溜一下就躥過來了,因爲每次皇上找他都有他感興趣的好事,他自然是興奮無比。

徐光啓來得就有點慢了,畢竟他已經上了年紀,能不拄着柺杖走路就不錯了,讓他跟黃道周一樣跑的飛快顯然是不可能的。

朱慈炅親自將徐光啓迎入左首位坐下以後,便抽出南亞和南洋的奏報,交到徐光啓手上,然後直接道:”恩師,幼玄,這次找你們來,主要是商議接待朝貢使節團的問題,現在有幾個小國想派出朝貢使節團來京城朝貢,朕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接待他們,關於這個你們那裡有定製嗎?“

徐光啓仔細看了看奏報,然後將奏報交到黃道周手裡,這才緩緩的解釋道:”禮部倒是有關於朝貢制度的詳細記錄,不過,這個朝貢制度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不是針對藩屬國的,而是針對朵甘和烏思藏兩處地方勢力的。“

還有這麼個說法,朱慈炅不由好奇的問道:”噢,朝貢制度是給他們制定的嗎?“

徐光啓點頭道:”是啊,因爲那兩處都地處高原,人煙稀少,派駐軍隊和官員都極爲不便,所以,大明乾脆讓那邊的地方勢力自己管好自己,只是規定他們每年都要來大明京城朝貢一次。“

原來是這麼回事,朱慈炅又好奇的問道:”那規定他們朝貢些什麼沒?“

徐光啓搖頭道:”這個倒沒有具體規定,他們一般都是朝貢些土特產,不過對朝貢的人員還是有規定的,一般只有諸王或者國師纔有資格領團前來京城朝貢。“

朱慈炅又追問道:”那爲什麼後來很多小國都前來大明京城朝貢呢?“

徐光啓自豪的道:”還不是因爲大明給予朝貢的的回報很豐厚,朝貢其實總共分爲三步,第一步是分封,第二步是朝貢,第三步是優予貢利,一開始朝貢制度還是很嚴密的,因爲朵甘和烏思藏畢竟都是大明的領土,所以那裡的諸王和國師都要經過大明的分封才能繼位。但是,隨着朝貢國家的增多,分封慢慢就流於形式了,像波斯、大食那些國家,怎麼可能接受大明的冊封,他們遣使來朝貢大多還是爲了大明最後的優予貢利,因爲他們朝貢的東西都是些不值錢的土特產,而大明賜予的卻是絲綢、布匹、茶葉、瓷器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每次都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回贈,所以,他們都爭相遣使前來大明朝貢。“

暈倒,原來朝貢還能獲利啊,朱慈炅猜測道:”那他們豈不是拼命的往大明朝貢!“

徐光啓尷尬的道:”是啊,宣德和正統年間,他們還只是派幾十人帶着一點東西前來朝貢;到了景泰年間,規模已經達到兩三百人,那朝貢的東西都是一車一車的推過來的;到了天順年間,他們都是派出兩三千人,帶着龐大的車隊前來朝貢,大明都有點負擔不起了!“

朱慈炅聞言,嚇了一跳,尼瑪,兩三千人,那能運來多少朝貢物品,大明豈不賠的吐血!

他心有餘悸的問道:”那怎麼辦呢?“

見徐光啓似乎在猶豫,黃道周逮住機會道:”要微臣說,直接派人過去把《大明藩屬國令制》一宣,願意接受,就納入大明藩屬國,不願意接受就直接把他們滅了!“

朱慈炅聞言,搖頭道:”他們畢竟是自己找上來的,證明他們對大明還是有點敬畏的,世界上的國家多着呢,大明不可能全收拾了,能遣使來大明朝貢的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恩師,您說呢?“

徐光啓點頭道:”皇上英明,爭相來朝畢竟是好事,證明我們大明已經恢復天朝上國的地位了,只要規定一下他們的遣使人數就行了,沒必要見一個收一個。“

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四章 隱忍
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四章 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