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

遼東全復,朱慈炅也應該擺駕回宮了,至於後金的問題,朱慈炅就交給孫承宗這個修碉堡的專家處理了,同時他還對宣府、大同、薊州和遼東一線的防禦作了相應的調整。

孫承宗統帥關寧軍、遼東軍、東江軍、定遼軍四個軍團,駐紮在遼海衛、鐵嶺衛、關寧城、定遼右衛一線,對付後金,層層推進,把堡壘修向建州。

盧象升統帥天雄軍和邊軍第一軍團,駐紮在宣府、大同、薊州、山海關一線,對付蒙元,以防禦爲主。

孫傳庭率領秦軍回陝西,總督西北五省剿賊事宜,也以防禦爲主,保住各行省中心城市就行了。在這方面朱慈炅就開始陰那些蛀蟲了,他其實早就收到奏摺,賊寇已經開始在河南境內流竄了,他偏偏就把孫傳庭派回陝西,而不是在河南剿滅賊寇主力,他就是要等賊寇把河南的蛀蟲收拾的差不多了,再去進剿。

至於禁衛軍第一軍團和禁衛軍第二軍團自然是隨駕回京城,他準備把史可法的禁衛軍第二軍團調往天津衛那邊的新城駐防,因爲現在戰艦圖紙已經有了,造船就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

想到這個造船,他就想起了人才培養的問題,現在徐光啓、畢懋康、宋應星他們的工作量可以說已經達到極限了,再沒餘力幫他來管造船的事情了,但是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別人負責他又不放心,那麼就只能先培養人才,把他們從繁重的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專門負責管理,這樣就輕鬆多了。

要培養人才就要推廣西學,現在大明還是儒學的天下,來硬的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先使勁捧儒學,然後把西學做爲一個補充提出來,這樣纔不會引起那些‘大儒’們的反感。

所以,一回到京城,朱慈炅便開始發起輿論攻勢。現在吳梅村已經是通政使司的一把手通政使了,朱慈炅

首先,遼東收復了,這麼重大的勝利自然是要使勁宣傳,《新京報》開始連篇累牘的宣傳遼東的勝利。這可以說是近百年來大明取得的最大勝利,上百萬人的大戰,只有開國時期纔有過,這次大明竟然打敗了蒙元和建奴的聯軍,收復了整個遼東,整個大明立馬沸騰了,大明百姓開始瘋狂慶祝,簡直比過年節還熱鬧。

趁着這股熱潮,《新京報》有開始宣傳火槍和火炮在這次大戰中的關鍵作用,可以說大明能一改頹勢,大敗蒙元和建奴聯軍靠的就是火槍和火炮,這個本來就是事實,再加上誇張的手法,火槍和火炮簡直成了神器,一時之間整個大明都在議論這兩種神器。

然後,重點來了,火槍和火炮介紹完,馬上來了一期特刊,大部分文章都是讚揚儒學了,同時發佈的還有一份聖旨,大意是皇上要全力推廣儒學,並招各地童生若干,由朝廷出資,免費教授個地十歲以下孩童《三字經》和《千字文》,童生的待遇差不多可以養活一家四五口人。在這些文章中間還****去一篇工部招收童生學習火槍和火炮製造技藝的文章,大意就是工部火槍和火炮生產有點跟不上大明軍隊的擴充速度,想擴大生產,特招一批童生來管理生產,雖然沒有品級,但也算是工部的官員,待遇比教授《三字經》和《千字文》的童生還要高一倍,但前提是必須學會火槍和火炮的製造原理。

這下整個大明都轟動了,要知道看報的可大部分都是童生,畢竟秀才名額有限,差不多是百裡挑一,舉人更是,差不多是千里挑一,進士更是精貴,差不多是萬里挑一,剩下九成九都是童生。

這些童生沒有功名不能當官,這書其實就等於白讀了,各行各業該幹嘛繼續幹嘛,雖然養家餬口沒什麼問題,但從事的畢竟是普通的賤業,跟有功名的人跟本就沒法比。現在朝廷要請他們去教書,這性質就不一樣了,再怎麼說也是爲朝廷辦事,也算是一種高貴的行業了,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至於去工部任職那就更不得了了,沒有品級那也是官員啊,官員在大明可是最高貴的職業,地位是其他行業壓根就沒法比的!而且還是去學制造火槍和火炮,那可是神器,神器是一般人能造出來的嗎?

所以,報名教書的多於牛毛,報名去工部的更是比牛毛還多,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招這麼多人,開玩笑幾百萬人,那工資他都負擔不起。怎麼辦?考試唄。

當然,這不是科舉考試,想去教書的總要能背《三字經》和《千字文》吧,而且每句的意思總得懂吧,定個日期,簡單的考考就行了,隨便挑幾段,默寫;在隨便挑點句子,釋義,就這麼簡單,要這都打不了滿分,那就不要去誤人子弟了。然後再由禮部來個面試,主要是看品行和外貌,起碼也得有個爲人師表的樣子才行,流裡流氣、歪瓜裂棗的別把小孩都教壞了。

至於工部的官員那就嚴格多了,不但考四書五經還考算術,四書五經是基礎,算術是重點,兩樣考完合格了,再統一由工部官員面試,面試主要是要看你有沒有格物致知的頭腦了,如果是書呆子,那就對不起了。還要看年齡,三十歲以上的就算了,等培養出來了,差不多也要退休了。

結果,教書先生招了幾萬人,工部卻只招了一千人,那些教書的就不說了,推廣儒學並不是目的,只是附帶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堵住那些‘大儒’的嘴,工部這一千人可就不一樣了,那是真要當人才來培養的。

於是京城裡多了個奇怪的學堂,名字叫什麼大明火器學院,當然,這只是個暫時的名字,以後西學推廣開了,估計就得改名爲大明理工學院什麼的了。至於學院裡的教授,朱慈炅只能咬牙給幾個親信加擔子了。

禮部尚書徐光啓更忙了,因爲他不但要負責內閣,還要負責禮部,還要教鄭成功,還要教兩個大班的數學,一天到晚累的跟狗一樣,但他卻樂在其中。他一直以來都是推崇西學的,只是大明這個大環境,他實在是無能爲力,現在皇上卻把事情給辦成了,他自然是興奮不已,這一千人可以說是推廣西學的希望,更是推廣西學的種子,畢生的心願即將實現,他能不高興嗎。

工部尚書畢懋康和工部左侍郎王徵也更忙了,他們不但要處理工部的事情,還要幫宋應星管理軍工廠的日常運轉,現在還要到大明火器學院去授課,畢懋康負責的是火槍原理,王徵負責的是機械原理。

還有孫元化,他已經晉升兵部尚書了,這次遼東之戰孫承宗可以說心願已了,皇上也慢慢長大了,懂事了,他也不用再操心了,所以,他直接把兵部尚書的擔子給卸了,專心對付建奴。

這兵部尚書的頭銜朱慈炅自然是屬意孫元化的,袁崇煥有傲嬌的毛病,已經被逐漸邊緣化了,在朱慈炅的堅持下,這兵部尚書的頭銜最後還是落在了兵部右侍郎孫元化身上。

新官上任本來就忙,再加上他還要負責火炮的生產和火炮兵的訓練,更是忙的不可開交,但這火器學院他還必須去教,誰叫大明現在就他最懂火炮呢,他不去教火炮原理誰去教。

朱慈炅這幾個親信是累到不行了,但是這個成績也是顯著的,這一千名學員本來就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再加上這些名師的教導,那成績可謂一日千里。

讀過高中的人都知道,有些人文科好,什麼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輕輕鬆鬆就能打個九十分以上。也有人理科好,數學、物理、化學都不用怎麼看書,考試起來也能輕輕鬆鬆打九十分以上。當然,也有文科和理科都好的,這種人應該是很少的。

爲什麼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會這麼大的差別呢?不得不說,這是各人的天賦,有些人天生就文科好,有些人天生就理科好,沒有理由,沒有原因。

在明朝,如果你有文科的天賦,那麼恭喜你,準備當大官吧,金榜題名靠的就是文科。如果你是理科天賦,那麼對不起,你可能一輩子都是童生,君不見,在高中,那些數學、物理、化學成績好的,語文、英語什麼的基本上都是慘不忍睹,而這次工部招的這一千人基本上都是這種人。他們考不上秀才並不是因爲他們蠢,而是因爲他們的天賦在理科不在文科,四書五經什麼的,他們十年寒窗也只能學個一知半解,但是學起數學和什麼機械原理、火槍原理、火炮原理來,那叫一個快啊,兩三個月以後基本上就可以出師了!

這不是誇張,其實他們要學的東西並不多,比如數學,基本上學個加減乘除和幾何基礎就行了,這些人能通過考試證明他們加減法肯定學的好,這些人能通過面試,證明他們肯定不是蠢人,所以加個乘除和幾何基礎壓根就不算個事。再比如機械原理,並不是說讓他們學會怎麼設計活塞,活塞已經設計好了,他們只要學會怎麼用就行了,還有那麼多機牀做示例,這對頭腦靈活的人來說又有什麼難度呢?再比如說火槍原理,並不是讓他們去憑空設計一把燧發槍出來,燧發槍樣品擺在這裡,你只要知道所有零件的功能就行了,這對頭腦靈活的人來說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
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