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

大不里士是波斯薩法維帝國的舊都,伊斯邁爾一世就是在這裡創建了波斯薩法維帝國,這裡也曾是波斯薩法維帝國的經濟、政治中心,四方通衢,繁華無比。

但是,由於大不里士離奧斯曼帝國太近,幾乎時刻面臨戰爭的威脅,伊斯邁爾一世的繼承人塔赫瑪斯普一世不得不將帝都遷到了加茲溫,從此,這裡便成爲一個軍事中心,成爲抵禦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邊防重鎮。

這次,大不里士又遭遇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奧斯曼帝國就跟抽了瘋一樣,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將大不里士團團圍住,大有一副拿下大不里士,全殲守軍的架勢。

波斯薩法維帝國得相蹋奇慌了,他不但從各地守軍中抽調了五萬人馬緊急增援,還派人向正在東部邊境駐防的軍務大臣蘇爾坦求援,希望他能抽調部分兵力來解大不里士之圍。

但是,蘇爾坦卻告訴他,明軍已經兵至三十多萬了,東線都需要需要支援,根本就不可能抽調兵力去支援大不里士!

如此危局,如何能解?

蹋奇也沒辦法了,他知道大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爲了歐亞鐵路,當初如果薩非陛下同意大明帝國的鐵路過境,那就什麼事都沒有。

但是,他同樣理解薩非陛下的苦衷,波斯薩法維帝國的盟友,不管是英國還是荷蘭,都是大明帝國的敵人,如果同意大明帝國的鐵路過境,那就把盟友全得罪完了。

要知道,波斯薩法維帝國不但在軍事上依靠英國的支持,在經濟上同樣依賴於英荷,如果英荷翻臉,他們絕對沒好日子過。

所以,薩非陛下在位期間一直採取拖延戰術,用商議的藉口,婉拒大明帝國的請求。

他掌權以後,同樣不敢輕易答應大明帝國的請求,因爲他也怕英荷翻臉。

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英荷沒有翻臉,大明帝國卻翻臉了,不但在東線重兵壓境,還聯合了奧斯曼帝國對西線動了進攻。

兩邊加起來足有五十萬大軍,這已經出了波斯薩法維帝國能承受的極限。

他只能邊派人向英荷求援,邊祈禱:

奧斯曼帝國不要太瘋狂啊,攻一段時間攻不下大不里士就算了,畢竟攻城的傷亡可不是一般的小;

大明帝國也不要輕易動進攻啊,畢竟那裡有帝國二十萬大軍駐守,真要打起來,就算打贏了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他的祈禱並沒有起到效果,蘇萊曼率軍狂攻了幾天之後,現大不里士的確有點難以攻克,他乾脆圍在那裡不打了,就算波斯薩法維帝國五萬援軍已經抵達不遠的阿巴德,他還是賴着不走,反正大明帝國皇帝陛下都說了,不想打扎着也行。

要想讓他撤走,那簡直是門都沒有,別人不知道大明帝國正規軍團的戰力,他還不知道嗎,波斯薩法維帝國絕對頂不住,他只要扎這裡等勝利就行了。

侯世祿也不可能待那裡不動彈,皇上可是下旨了,讓他儘快解決南亞問題,佔領坎大哈與奧斯曼帝國中間那塊狹長的區域,好方便修築歐亞鐵路。

所以,遠征軍第一軍團和忠勇軍抵達坎大哈以後,他便召集秦翼明和楊忠開始商議具體戰術。

在坎大哈原總督府寬敞的會議室中,侯世祿坐在主位,秦翼明和楊忠分坐左右,三人一起圍着桌上的波斯薩法維帝國地圖討論起來。

侯世祿先介紹了一下大致的情況,又將皇上要求佔領的區域在地圖上指出來,待秦翼明和楊忠細細體會了一會兒他才接着道:”現在最麻煩的就是城西那二十萬波斯薩法維帝國大軍,雖然我們能利用武器和人數上的優勢將其擊潰甚至是全殲,但是,這樣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傷亡,對後面的戰局極其不利,畢竟這裡到奧斯曼帝國還有四五千裡遠,我們要一路打過去,中間還要派人駐守,人員本來就有點不夠,傷亡太大的話就沒法打了。“

侯世祿是那種老派將領,喜歡穩打穩紮,不善於出奇兵,秦翼明和楊忠就不一樣了,他們可年輕的很,腦子相對來說靈活的多。

四五千裡,打過去!

想想就令人恐怖,那可是四五千裡,打馬跑過去都要十多天,走過去更是需要兩三個月,何況是打過去,他們下意識都很排斥這個戰術。

秦翼明先問道:”侯將軍,這麼長的距離,糧草輜重怎麼運送?“

侯世祿胸有成竹的道:”可以效仿皇上和太傅孫承宗大人在北邊採取的戰術,邊修鐵路邊推進,反正歐亞鐵路遲早要修,我相信皇上肯定會同意的。“

這樣豈不是耗時更長,楊忠忍不住提議道:”侯將軍,要不我們換個戰術,擺出進攻他們帝都伊斯法罕的架勢,迫他們簽訂合約,將中間這塊地割讓給我們大明?“

這個戰術侯世祿還真沒考慮過,他不由驚奇的問道:”這樣能行嗎,他們會同意割地?“

楊忠胸有成竹的道:”末將在來的路上曾研讀了波斯薩法維帝國的大致歷史,現他們曾有過幾次割地求和的先例,像他們最有名的阿巴斯大帝就曾經割讓大片土地給奧斯曼帝國,以換取喘息之機。而且,從這裡到奧斯曼帝國中間這塊區域有大部分都是他們從月即別汗國手裡搶來的,對他們來說,應該不是很難割捨。“

侯世祿聞言,有點猶豫道:”竟然有這麼回事,那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秦將軍你看呢?“

秦翼明當然贊成迫降戰術,要真修鐵路慢慢推進,那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去,他不由點頭道:”我認爲****的戰術很不錯,這樣既節省時間,又節省兵力,皇上不是說讓我們儘快解決南亞的問題嗎,我認爲這樣是最快的。“

這樣打的確快的多,因爲伊斯法罕離坎大哈就兩千多裡,路程起碼近了一半,再說,如果波斯薩法維帝國如果真有割地求和的傳統,那根本就不用打到伊斯法罕他們就會來求和,畢竟,要真打到了伊斯法罕那就是滅國之戰了,他們不害怕纔怪!

皇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秦翼明和楊忠必須聽他的,可能就是想讓他多聽取兩人的建議,這兩人一個是皇上的二舅哥一個是皇上最器重的年輕將領,他還真得罪不起。

再說了,他們提出的戰術的確比自己提出的戰術要快捷的多,正符合皇上儘快解決南亞問題的聖意。

想到這裡,侯世祿重重的點頭道:”那好,就按楊將軍說的,我們兵逼伊斯法罕,迫使波斯薩法維帝國割地求和!“

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序章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
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序章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