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首先,必須安排人在京師負責處理日常政務,這負責人倒是現成的,攝政王朱由檢本來就一直在負責處理奏摺,內閣也有徐光啓幫忙看着,朱慈炅離京一兩個月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上次他就在金陵呆了一個多月,京師一樣好好的。

但這些人會極力勸阻,不讓他去,上次去金陵那是藉口去祭祖,沒什麼危險,但這次不一樣了,遼東可是戰場,畢竟他才七八歲,誰放心啊!

朱慈炅是鐵了心要去的,那可是遼東,後金的老巢,如果支援部隊戰術運用不得當,很有可能會遭受皇太極的瘋狂反撲,到時候就不是損失三四萬軍隊的事情了,三四十萬都有可能!

他將御駕親征的想法和朱由檢還有徐光啓一說,兩人果然極力反對,別看朱由檢歷史上是崇禎皇帝,好像很貪戀皇位的樣子,其實在天啓帝駕崩之前他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會當皇帝,崇禎朝那會兒是天啓帝無後,他被趕鴨子上架,不當也得當。

現在,朱慈炅崇正皇帝當的好好的,他攝政王也當的好好的,大事由朱慈炅決斷,他每天就是上班批閱奏摺,其他什麼事都不用管,多愜意,爲什麼自尋煩惱硬要去搶那皇位?

可以說,他對朱慈炅是真關心,真害怕他出事。但,朱慈炅不得不去啊,他又不能說現在只有我會指揮熱武器對戰,那隻會讓朱由檢誤認爲他神經有問題,就是俗話所說的神經病。

怎麼辦呢?最後,他只得使出殺手鐗:一意孤行!

不管你們怎麼說,我就是要去,我是皇上,我說了算,我就要去,不行?

他這樣一耍無賴,朱由檢和徐光啓就只能敗退了,沓雖然現在還小,但那權威卻是一點都不小,朝堂上下現在還真沒人敢跟他對着幹,親叔叔和老師都敗退了,其他人自然是不敢再勸了。

留守朝廷的事情總算是被他以無賴的手段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確定隨行人員了。

曹化淳自然要去,他可以負責管理隨行太監,還可以兼任保鏢,朱慈炅一向對他信任有佳,沒他在一邊朱慈炅肯定會不習慣;

秦明月也要去,她可是尚宮,在宮裡的權力和曹化淳是同一等級的,由她負責管理隨行宮女自然是沒人敢多說什麼,再說她也是一個超級保鏢啊。更重要的是朱慈炅已經深陷她溫暖清香的懷抱不能自拔了,當然,這個是不足與外人道的。

鄭森也要去,呃,這個要去不是說朱慈炅要帶他去,而是他自己想要去,這個,自然是,門都沒有。開玩笑呢,這又不是去遊山玩水,帶個小孩,算個什麼事啊,所以鄭森的無理要求被朱慈炅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接下來就是隨行護衛了,錦衣衛和東廠的高手肯定要悉數隨架,至於駱養性,這貨做起生意來那是一把好手,當保鏢他還真不夠格。朱慈炅壓根就沒指望過他保護,倒是指望他能多爲國庫賺點銀子,所以,朱慈炅決定,這次駱養性乾脆也不帶了。

錦衣衛和東廠的高手就讓王徵南帶着算了,以前朱慈炅還想把他培養成一員虎將,現在他改變想法了,大明並不缺虎將,多他一個也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倒是他的身手,不當保鏢實在是浪費了,所以朱慈炅乾脆將他調到錦衣衛,也給了個千戶銜,這次就讓他負責外圍的保護。

這還只是隨行保護和照顧皇上日常生活的,御駕親征隨行的文官和武將也是少不了的。

這文官倒是意思一下就行了,畢竟是去打仗,帶多了文官也沒用,最後朱慈炅就點了兵部右侍郎孫元化一個文官,孫元化好歹是個火炮專家,帶上他朱慈炅就不用親自去指揮火炮了。

至於武將,那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朱慈炅發現現在他身邊現在還真沒什麼武將,唯一的大將秦良玉還必須留守京師,剩下的除了史可法,其他一個都不在!但這史可法現在可還是個新丁,基本上沒指揮過作戰,還不能算是猛將呢。

朱慈炅瞬間尷尬了,御駕親征竟然沒有猛將隨行,那怎麼行,他直接令沿途驛站八百里加急通知秦翼明和秦拱明,快馬加鞭,十天之內一定要趕回京城!

隨行人員基本上就是這麼多了,最後就是隨駕的軍隊了。

說到這個軍隊的問題,朱慈炅更尷尬了,除了五萬京營精銳,他竟然無兵可用!孫傳庭的天雄軍什麼時候能趕到遵化還是個未知數呢,難道要他在遵化等嗎?這個自然是不行,他能等,祖大壽那等不起啊!他不得不又令沿途驛站八百里加急通知孫傳庭,急行軍,能走多快就走多快,十五天之內一定要趕到遵化!

就算加上孫傳庭的十萬天雄軍,這次朱慈炅御駕親征也只有十五萬軍隊,可以說是大明歷史上最寒酸的御駕親征了。不過他這次主要是去救祖大壽,順帶教訓一下皇太極,倒沒想着一下就把皇太極幹趴下,十五萬人勉強也夠了。

再說他還有殺手鐗呢,最新型的榴彈炮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就算只有七十門,用的好了完全可以轟的皇太極屁滾尿流!

安排好一切,朱慈炅就只能耐心的等待了。

第七天,第一批五十門四一七式榴彈炮試射完成,最後合格三十五門;

第九天,秦翼明趕回京師,朱慈炅總算免去了沒有猛將隨行的尷尬;

第十天,秦拱明趕回京師,有了這兩兄弟撐面子,武將就算湊合着夠了;

第十四天,孫傳庭率十萬大軍趕到遵化,十五萬大軍算是到齊了;

第十五天,第二批五十門五一八式榴彈炮試射完成,最後合格三十二門;

第十六天一大早,辰時,五萬京營精銳整齊的排列在德勝門外,朱慈炅在一千多錦衣衛和東廠高手的簇擁下,坐着三十二人擡的龍輦來到五萬大軍的正前方。大路兩側,朝廷官員跪了一地,攝政王朱由檢和內閣首輔徐光啓好一陣囉嗦纔不舍的離開龍輦兩側,朱慈炅掏了掏耳朵,正要下令全軍出發,一個八人擡的大轎卻飛速趕來。

朱慈炅不得不無奈的搖了搖頭,一屁股坐下來,盯着天空直翻白眼。這會兒敢來擋駕的自然只有鎮南王世子鄭森了,大轎被外圍的錦衣衛擋住之後,鄭森拉着柳如是飛快的跑到龍輦下面,大喊道:“皇上,您什麼時候回來啊?”

徐光啓趕緊跑上去,一把拉住他,在他耳邊嘀咕起來。

朱慈炅這個氣啊,不是讓宮裡的太監宮女都不要告訴他嗎,這小子怎麼還是知道了。唉,估計是早上秦明月和朱慈炅沒有和他一起練功讓這個機靈鬼給猜出來了。

鄭森一出現,整個場面立馬有點不協調了,還好,鄭森被徐光啓給勸服了,跪在地上大聲道:”祝皇上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朱慈炅聞言,眼珠子一轉,朗聲道:“好,說的好,馬到成功,朕就賜你成功二字爲名,以後你就交鄭成功吧!”

鄭成功,這名字取的好啊,徐光啓又低聲對鄭成功說了一句什麼,鄭成功立馬朗聲道:“多謝皇上恩典。”

想到鄭成功的豐功偉績,朱慈炅一時豪情大發,不由把手一揮,朗聲道:”出發。“

就這樣,崇正皇帝開始了征討後金的偉業,後世史書一般稱之爲第一次討伐後金。

五萬大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再加上隨行的太監、宮女、護衛還有火炮,大軍的行進速度比較緩慢,第三天才趕到遵化。

這個時候孫傳庭早已率十萬大軍在城外列陣相候,連鎮國公孫承宗都率領五萬遼東軍趕過來了。

朱慈炅大駕剛到遵化,孫承宗便獨自一人來到龍輦前,跪地大哭到:”微臣有罪啊,勞煩皇上御駕親征。“

朱慈炅被他這一哭搞的措手不及,這龍輦太高他又跳不下去,他只有起身走到龍輦的最前方,安慰道:”太傅不必自責,修堡壘並沒有錯,只是這建奴太猖狂了,竟然敢肆無忌憚的圍我大軍,真當大明怕了他嗎?朕早就想教訓他們了,只是一直沒有好機會,這次正好,他敢孤軍前來圍城,正好讓他見識見識我大明的厲害。“

孫承宗聞言一愣,這跟他想象的劇本不一樣啊,難道皇上真的早就想教訓建奴了?

朱慈炅見他還不起來,只得一擡手,朗聲道:”好吧,朕赦你無罪,起來吧。“

孫承宗這才感激涕零的爬起來,躬身站在那裡,等候朱慈炅的聖諭。

朱慈炅雖然表面一副淡定的模樣,其實他內心還是有點焦急的,他一看太陽的位置,這還不到中午呢,乾脆趕緊趕路得了,祖大壽那可被圍了快一個月了,萬一出點什麼意外,那可就麻煩大了。

於是,他對孫承宗道:”太傅,祖將軍那都快被圍一個月了,我們還是儘快趕去解圍吧,你和孫傳庭準備的怎麼樣了,要不我們直接出發?“

孫承宗趕緊拱手道:”大軍都已集結完畢。“

朱慈炅聞言,一揮手,朗聲道:”那好,遼東軍在前,天雄軍在後,京營居中,全軍,出發。”

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
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